朱元璋在朱標死后,沒有從兒子中選立太子,而是將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愛朱標。
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再加上馬皇后是朱元璋的患難夫妻,朱元璋一直很敬愛馬皇后,對朱標也是寄予厚望,從小就進行培養(yǎng)。

朱標6歲時,朱元璋就安排當代大儒宋濂,親自教他經義。朱元璋自立為吳王時,就立朱標為王世子;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為帝,冊封朱標為皇太子。
朱標在名師嚴父的培養(yǎng)下,為人寬厚仁和,勤勉好學,很受朝野好評,朱元璋多次委以監(jiān)國輔政之責。
歷代皇帝對太子都是有一定防范的,軍權一般沒有,可朱元璋放心的讓朱標擁有調兵權。
朱標的太子之位是非常穩(wěn)固的,皇帝寄予厚望,大臣們全都支持,他自己也很有能力。
然而,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巡撫陜西回京后的朱標,可能是勞累過度病倒,在應天府(今天南京市)去世,當時只有38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朱元璋好不容易培養(yǎng)的接班人先他而去,朱元璋非常傷心。愛屋及烏,朱元璋把對朱標的感情寄托在朱標兒子朱允炆身上。
其二,朱允炆很孝順。
朱允炆從小就聰穎好學,而且非常孝順,這在朱元璋看來非常難得,他自小缺乏親情,相當看重這一點。
朱標外出視察來回奔波勞累,返回南京后不久就生病了,朱允炆侍候在旁邊,晝夜不離開。

朱允炆由于過于悲傷,身體消瘦。明太祖朱元璋見狀安慰道:
“你真是純孝啊,但你難道就不顧念我嗎?”
可見,朱元璋是非常疼愛這個孝順的孫子的。同年九月,朱元璋就立朱允炆為皇太孫,確立了儲君之位。
其三,皇位繼承的穩(wěn)定性。
朱元璋在朱標死后,沒有從兒子中選人當儲君,而是立朱允炆為皇太孫,很大原因是考慮皇位繼承的穩(wěn)定性。
歷來皇室儲君之位,容易禍起蕭墻、親兄弟手足相殘,選儲君的穩(wěn)定性很重要。
朱標死后,老二老三都不適合當儲君,老四燕王不錯,可他前面畢竟有老二老三,選他就是選賢,不利于將來繼承人選擇的穩(wěn)定性。
選朱允炆為皇太孫,奉行了嫡長子繼承制,有利于千秋萬代后皇位繼承的平穩(wěn)性。
年紀越來越大的朱元璋,追求的是穩(wěn)定性,預防兒孫們手足相殘,綜合考量下,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對此,大家認為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