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雖遠必誅”這個詞語是我們中國人最早發(fā)明的。話說西漢元帝時期,匈奴郅支單于背信棄義殺掉了漢朝使者。他自知罪孽深重,漢朝不會善罷甘休,于是向西逃竄到了康居,也就是今天咸海一帶,稱霸一方。為了徹底剪除邊患,西域副校尉陳湯率領一支輕兵展開了萬里大奔襲,一舉擊殺了郅支單于。
匈奴單于頭懸北闕,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壯舉,終于成為中華民族的時代最強音,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國人砥礪前行。
在當今世界舞臺上,也有一個像漢帝國一樣強悍的國家。這個國家雖小,但只要自己的同胞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就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們誅戮殆盡,這個國家就是赫赫有名的“袖珍超級大國”以色列。

01壹
以色列睚眥必報的性格是出了名的。
1972年9月5日凌晨,德國慕尼黑奧運會行將結束,突然5名巴勒斯坦“黑九月”恐怖分子發(fā)動了襲擊,當場槍殺2人,并把其余11人扣為人質(zhì)。后來由于德國警方的草率,導致人質(zhì)全部遇害。
消息傳到以色列國內(nèi),以色列怒不可遏的制定了 “天譴行動”,決心對11名“黑九月”骨干成員列為追殺對象。
“天譴行動”啟動后,摩薩德特工迅速行動起來,展開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暗殺行動。從1972年10月開始,“黑九月”骨干成員分別在羅馬、巴黎、尼科西亞等地被暗殺。
1973年,以色列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實施了“少年之春”行動。在這次行動中,摩薩德和以色列國防軍聯(lián)手攻占巴解組織辦公樓,干掉幾十名巴解組織要員,其中就包括3個暗殺目標。整個行動只用了半個小時,以色列僅損失兩名士兵,效率奇高。
為了追擊“黑九月”首領阿里·哈?!に_拉馬,以色列幾乎踏遍了半個地球。還因為誤擊事件,以色列甚至不惜得罪了挪威。直到1979年,以色列使用美人計才最終將薩拉馬除掉。

02貳
以色列類似的行動還有很多,無不把“雖遠必誅”這句話用到了極致。比如在1962年,以色列通過跨國追蹤,把二戰(zhàn)中屠殺猶太人的戰(zhàn)犯艾希曼,從阿根廷抓回以色列受審。1988年,以色列通過長途奔襲突尼斯,暗殺了巴勒斯坦高級領導人阿布·杰哈德等等。
在以色列的所有行動中,尤其以1976年的“恩德培行動”最為經(jīng)典,它真正為世人詮釋了什么叫做“雖遠必誅”。
1976年6月27日,一架載有256人的法航客機,從以色列飛往法國,中途在雅典停留。誰知當飛機起飛10分鐘后,被巴解組織中的激進派恐怖分子劫持,直飛數(shù)千公里之外的烏干達。
那么大家要問了,恐怖分子為何要把飛機劫往烏干達?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烏干達總統(tǒng)阿明支持這次劫機行動,他充當了恐怖分子的保護傘。第二,烏干達位于非洲中部,距離以色列足足有4000公里,中間隔著好幾個國家,恐怖分子認為,以色列要想在這么遠的距離采取營救行動,難度堪比登天。
幾天之內(nèi),恐怖分子釋放了大量非以色列籍的乘客,只留下105名以色列或猶太裔乘客。然后他們向以色列提出條件,要求以色列立即釋放所關押的巴解組織武裝分子,否則將對人質(zhì)進行撕票。
恐怖分子認為自己計劃周密,穩(wěn)操勝券,但他們顯然低估了以色列的能力和決心。在以色列總理拉賓的領導下,一場永載史冊的“雖遠必誅”行動開始了。

03叁
6月28號,摩薩德駐肯尼亞的一名特工駕駛一架小型飛機,直接飛到恩德培機場上空,對機場的環(huán)境進行了詳細的拍攝。以色列特種部隊根據(jù)實景圖,立刻一比一搭建了候機大廳模型,對營救行動進行實戰(zhàn)化的模擬訓練。
但后來的情報顯示候機大廳除了4名恐怖分子外,還有60名烏干達士兵進行守衛(wèi),營救難度升級了。于是,以色列一方面采取緩兵之計,通過媒體說愿意和劫機分子進行對話,宣稱不會使用武力解決危機,以便穩(wěn)住恐怖分子。
另一方面,以色列特種部隊利用寶貴的三天準備時間,制定了詳細的營救計劃。
7月3號下午1點20分,以色列特戰(zhàn)部隊的運輸機編隊從位于西奈半島的羅德機場起飛。為了躲避約旦的雷達,編隊一直保持超低空飛行。下午2點30分,編隊在紅海沿岸的沙姆沙伊赫機場補充燃油。然后繼續(xù)以100米的超低空貼著紅海海面一路南飛,以避開沙特和埃及的雷達。
一個半小時以后,飛機進行了空中加油,繼續(xù)一路狂飛。4個小時之后,飛機到達了肯尼亞上空。他們的行動得到了肯尼亞方面的支持,運輸機編隊爬升至7000米高空,四架大力神開始拉開距離,一路向西直飛烏干達。
此時,以色列外交部第一時間通知烏干達,聲稱釋放武裝分子的運輸機即將降落。午夜時分,運輸機順利降落在了烏干達恩德培機場,雷霆行動開始了。

04肆
突擊隊員一下飛機,火速用帶有消音器的槍壓制了周圍的保安。
隨后內(nèi)塔尼亞胡中校率領突擊隊員直奔航站樓,特種兵立刻用希伯來語喊話:“趴下,趴下!”以色列人質(zhì)聽到母語,本能的全部臥倒。武裝分子們霎時間猶如退潮后的暗礁一樣被孤立了出來,突擊隊員第一時間開火,所有在場的恐怖分子和烏干達士兵被全部擊斃。整個過程干脆力量,一分多鐘便解決了戰(zhàn)斗。
在整個營救過程中,有兩名人質(zhì)和隊長內(nèi)塔尼亞胡被恐怖分子擊中。當所有人被救上汽車的時候,停機坪上響起了連串的爆炸聲,原來是烏干達空軍的11架米格戰(zhàn)機被炸毀了,同時還消滅了45名烏干達士兵。
以色列方面的整個營救過程堪稱完美,幾乎完全按照計劃完成了任務:10分鐘攻占候機大樓,20分鐘解救人質(zhì),10分鐘檢查,12分鐘返回飛機,從第1架以色列飛機落地到返航的最后1架以色列飛機起飛,只有短短的53分鐘。

05結束語
以色列萬里大奔襲,真正向世人詮釋了什么叫“犯我以色列者,雖遠必誅”!這時,有國內(nèi)網(wǎng)友調(diào)侃道,如果把烏干達換作緬甸妙瓦底,聰明的小伙伴,你們認為以色列還有膽量、有能力展開營救行動嗎?
圖/來源網(wǎng)絡,文/來源于憑闌聽史,歡迎大家點贊、分享、關注和評論。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