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臧克家當代著名詩人
臧克家〔1905—2004年〕,山東諸城人,當代著名詩人、作家。
臧克家出身小康家庭,數(shù)輩耕讀傳家。他受詩書熏陶,自幼喜愛讀書。1923年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范,開始新詩創(chuàng)作。

1926年考入中央軍政學校武漢分校,為黃埔五期,并參加北伐戰(zhàn)爭。大革命失敗后,逃亡東北。
1929年,發(fā)表新詩《默靜在晚林中》。第二年報考青島大學,被文學院長聞一多破格錄取,其后發(fā)表《老馬》等詩,出版詩集《烙印》、《罪惡的黑手》,得到聞一多、茅盾好評,蜚聲詩壇。
1934年畢業(yè)后,在臨清中學任教三年,出版詩集《運河》,并參加中國文藝家協(xié)會。
抗戰(zhàn)期間,參加中華文藝界抗戰(zhàn)協(xié)會,曾在前方度過5年艱苦生活,出版報告文學《津浦北線血戰(zhàn)記》、《隨棗行》,詩集《從軍行》、《淮上吟》、長詩《古樹的花朵》。

解放戰(zhàn)爭期間,主編《僑聲報·星河》、《學詩》、《創(chuàng)造詩叢》和《文訊》書刊,出版詩集《冬天》等。
1949年后,歷任華北大學文學創(chuàng)作室研究員,出版總署、人民出版社編審,《新華月報》編委、全國作協(xié)書記處書記,56年任《詩刊》主編,首發(fā)毛澤東詩詞十八首,并與周振甫合著《毛主席詩詞講解》。
1958年后,陸續(xù)出版詩集《一顆新星》、《春風集》、《歡呼集》、《李大釗》、《給少年的詩》、《凱旋》,散文《雜花集》,隨筆《學詩斷想》。
文革期間,下放干校勞動。76年《詩刊》復(fù)刊,任顧問兼編委。
改革開放后,出版詩集《憶向陽》、《落照紅》、《臧克家舊體詩稿》,散文集《懷人集》、《詩與生活》,論文集《克家論詩》、《臧克家古典詩文欣賞集》,發(fā)表《說和做一一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斷》。
90年代,出版詩集《放歌新歲月》、散文集《逝水落華集》,2002年出版12冊《臧克家全集》。
2004年,逝世于北京,享壽100整。
他有《有的人》、《老馬》和《說和做》入選中小學語文。

二、《老馬》的寫作背景
《老馬》寫于1932年4月,詩人為青島大二學生。
詩人曾為黃埔五期學員,參加了北伐戰(zhàn)爭,大革命失敗后,他遭到通緝,被迫流亡東北。他說,那時候,我對蔣介石政權(quán)全盤否定,而對于革命的前途,也覺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憤的。這時的思想情感與受壓迫、受剝削的農(nóng)民有一脈相通之處,對于“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的馬亦然,因此,我含著眼淚苦吟而成《老馬》。
《老馬》是詩人名作,后編入他的第一部詩集《烙印》。

三、《老馬》原文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它橫豎不說一句話,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
它把頭沉重地垂下。/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淚只往心里咽,
眼里飄來一道鞭影,
它抬起頭望望前面。/
四、《老馬》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賞析
《老馬》這首詩,從表面上看,詩中描寫了一匹不堪重負、痛苦無比,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掙扎的羸弱的老馬,實際上“詩貴含蓄”, 詩人知道節(jié)省文字,運用了象征手法,以老馬比喻人,用暗示代替了說明,讓讀者自己去想像、去理解,以增強吸引人的藝術(shù)魅力。
我們先來賞析詩中的老馬悲劇形象。
在這首詩中,詩人緊扣詩題,首先選擇“大車和鞭子”倆意象,以象征馬主人的權(quán)威和意志,然后采用電影式的特寫鏡頭,突出“超載裝車與揚鞭趕車”兩個畫面,從肉體到精神兩個側(cè)面,全面地描繪了一幅不堪重負的老馬拉車圖。全詩8行,分兩節(jié)。
第一節(jié)、4行,寫正在裝車時老馬肉體上的痛苦。
前兩句側(cè)寫馬主人貪婪殘忍和老馬忍辱負重的性格。詩人選用“總得與橫豎”兩個副詞,一個表達在情勢上、或事理上“必須、一定”的肯定語氣,一個表達不管對方客觀條件發(fā)生什么變化,其主使者認定的結(jié)果始終不變的詞義,都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馬主人的貪婪本性,他為了多贏利,竟然不顧老馬死活,殘忍地讓老馬超負荷運載,同時,也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老馬把一腔憤怒深埋在心里,具有忍辱負重、頑強堅韌的性格。
后兩句實寫裝車慘狀。詩人先用“壓力往肉里扣”,在客觀上描寫老馬超載負重的慘況,又用“把頭沉重地垂下”,從主觀上描寫老馬不堪重負的感受與神態(tài)。就這樣,一個“扣”字、加 一個“沉重”,既寫出了老馬的痛苦,又表達了馬主人的殘忍,生動深刻,入木三分。
第二節(jié)、4行,寫老馬鞭下拉車時精神上的痛苦。
前兩句描寫老馬的悲憤心理。詩人稱為“老馬”,當然是骨衰力竭、風燭殘年的老馬了,可是,貪心的主人不僅不讓它退休養(yǎng)老,還逼它超重運載,這種與生俱來的苦役,老馬只能逆來順受,沒有什么可說的,“它橫豎不說一句話”!也許,它掙扎過,反抗過,除了換來鞭子,能改變命運嗎?銳氣早已消磨干凈,現(xiàn)在,只剩下生活留給它的天性“忍辱負重”了,它只能在生活的重壓下,“把頭沉重地垂下”。大車裝畢,便要前行,但是前面等著的,是陡坡,還是激流?是泥濘,還是陷阱?何時才能歇腳,何地才能解脫?“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一切都是未知數(shù),“有淚只往心里咽”。老馬孤獨痛苦,無所依靠,在前途無望時,只能心懷悲憤而已。
后兩句實寫大車裝畢,主人揚鞭出發(fā)的拉車情景。老馬正在老淚縱橫時,“一道鞭影”在眼前飄來,殘忍的主人鞭子下,老馬本能地“抬起頭”,迷惘地“望望前面”,卻依然是漫漫的長途,沒有盡頭的痛苦,希望幻滅的苦難,實在是有甚于肉體上的苦楚!
因此,在這首詩中,這匹痛苦無比的老馬,超重運載、忍辱負重,在主人鞭撲下,苦難深重,頑強拼命,可又希望渺茫,它是一匹典型的老馬悲劇形象。

五、《老馬》的象征意義及其主題思想
《老馬》這首詩,從標題來看,寫的當然就是老馬??墒牵娙擞终f,老馬的形象有自己的影子,還說,他那時的思想情感與農(nóng)民是一脈相通的,這就提示我們,這首詩實際上注入了詩人自己強烈的個人感情,采用
象征的手法,以馬喻人,寫的是舊社會的農(nóng)民,以災(zāi)難深重的老馬象征受苦受難的農(nóng)民。
再者,從寫法來看,詩人寫老馬,卻沒有描寫它的衰弱病殘的外形,而重點描寫它的命運、感受與心理,這種舍其形而傳其神的寫法,便賦予這個悲劇形象的深刻含義。你看,老馬它那負重運載、忍辱負重的命運,它那頑強堅韌、忠厚善良的性格,它那任勞任怨、悲慘痛苦的感受,它那“這刻不知下刻命、有淚只心里咽”的悲慘心理,無不象征著舊制度下受壓迫受剝削的農(nóng)民。
人們讀了這首詩,通過老馬的悲劇命運,激發(fā)的是對像老馬一樣的被壓迫者被剝削者的同情,以及對舊社會舊制度的憤怒與詛咒。
因此,這首詩的主題思想是,通過對鞭子下重載老馬形象的描寫,形象地表現(xiàn)了在舊制度下受壓迫受剝削的農(nóng)民的悲慘命運,歌頌了他們頑強堅韌、忠厚善良的品格,也表達了對他們深重災(zāi)難的同情,以及對舊制度的憤怒與詛咒。

六、《老馬》的寫作特點
《老馬》是詩人的力作,也是我國格律新詩走向成熟的名詩。
全詩最顯著特點,前面已有分析,就是先選擇典型的特寫鏡頭,刻畫老馬的典型形象,然后采用象征手法,以鞭子下重載老馬的形象,象征與之有相同悲劇命運的舊社會農(nóng)民,你想想,農(nóng)民的吃苦耐勞、沉默寡言、逆來順受、堅忍不拔,哪一點不與老馬像似?因此,這首詩題材典型,構(gòu)思精巧,寫法高超,意象鮮明,顯得樸素平易,而又厚重深遠,具有巨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第二、句式勻稱,音律和諧。全詩兩節(jié),每節(jié)4行,整飭有序,形式工整;詩句大致整齊,勻稱而不呆板,字數(shù)按需調(diào)整,不拘泥于整齊劃一;雙句押韻,單句亦然,兩句一韻,節(jié)奏感強,是成熟的格律新詩。
同時,這首詩語言精致,生動傳神,非常講究煉字,十分注意選詞,通篇既平易樸實,明白如話,充滿詩情畫意,又顯得凝練厚重,深沉嚴謹,含蓄雋永,意韻蘊藉。短短八句,雖是自由體,又像格律詩,堪為新詩精品。陳存選2025、01、25
參資:百度百科《臧克家·老馬》。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