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地震、西藏地震,這兩天地震消息頻發(fā),不管是唐山還是汶川,這些地名背后都是無數讓人心痛的故事。

但對許多朋友來說,地震好像十分遙遠。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我國各省中被地震遺忘的角落,看看其中有沒有你的家鄉(xiāng)?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中國的地震安全區(qū)

想要了解是否地震頻發(fā),先要知道地震帶的概念,簡單來說,地震帶就是地球上那些脾氣不太好的區(qū)域。

地殼在這些地方運動特別活躍,時不時就會發(fā)脾氣震一震。

我國正好處在幾個主要地震帶上,所以地震并不少見,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在還真有幾個省份幾乎不受地震的影響。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咱國家不在主要地震帶上的省份有11個。

第一個就是貴州,貴州是個好地方,山美水美,有亞洲最大的瀑布黃果樹,還有豐富的苗族傳統(tǒng)文化。

根據歷史記載,貴州連6級以上的地震都沒怎么發(fā)生過。再往南走走就是廣西。廣西不僅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還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廣西也不在地震帶上,歷史上地震活動也比較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廣西沒有貴州穩(wěn)當,旁邊就守著滇東地震帶,如果那里地震,廣西可能也會有震感,所以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很多人對海南的印象是陽光、沙灘、椰子樹。的確,海南不僅風景優(yōu)美,而且地震也少。

雖然歷史上有過幾次5級以上的地震,但近幾十年都沒發(fā)生過什么大地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海的地理位置也很不錯,雖然歷史上遭受過地震的影響,但基本上沒發(fā)生過什么破壞性的地震。

對于上海來說,地震很有遙遠,但臺風卻是每年都要來的???。

除了這些還有重慶、湖南、湖北、江西、澳門、香港以及浙江,這幾個地方也不在地震帶上。

浙江是國內唯一一個沒有發(fā)生過6級以上地震的省份,從地震災害的角度來講,浙江是絕對的天選之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盤點新中國以來的那些大地震

雖說有些省份地震少,但咱們國家整體上地震還是不少的,幾次大地震更是讓人痛徹心扉,都對當地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影響。

1950年的西藏墨脫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大地震,震級達到了8.6級。

好在藏區(qū)人煙稀少,傷亡人數只有1500多人死亡,但地震過后也是一片殘垣斷壁,大量的房屋倒塌,整個區(qū)域幾乎變成了廢墟。山川移位地形改變,破壞力讓人心驚膽戰(zhàn)。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76年唐山也發(fā)生了超級大地震,7月28日凌晨,唐山市的居民們在睡夢中被7.8級大地震震醒。

整座城市幾乎在瞬間將被夷為平地,由于發(fā)生的時間是凌晨,再加上唐山的人口密集,造成的人員傷亡比墨脫多的多,有24萬多人在這場災難中喪生,16萬多人受了重傷。

23秒內整個城市直接面目全非,許多人瞬間失去自己的親人、朋友,那一年的唐山是很多人心中永遠的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再一次讓全國人民感受到了地震的無情,5月12日下午,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一聲巨響,震級直接達到8.0,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有震感。

近7萬人遇難,1.8萬人失蹤,受傷人數更是多達37萬,那些埋在廢墟下的生命和絕望中呼救的聲音,至今依然讓人心有余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發(fā)生了一場7.0級地震,一直以來九寨溝都是世界自然遺產,也是無數人夢中的旅游勝地。

地震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傷。

震后九寨溝景區(qū)一度關閉,美景不再,所幸經過修復,如今九寨溝又重新開放,人們得以再次領略它的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還只是一些大地震,小的地震更是數不勝數,南北地震帶上的四川、云南等地都是地震的高發(fā)區(qū),云南的通海地震、瀾滄地震,也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極大的損失和傷痛。

因為我國的國土內有好幾個地震帶,所以全國各地大震罕見,但卻小震不斷,很多地震頻發(fā)區(qū)域經常發(fā)生一些等級較小的地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雖然沒造成什么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但也足夠讓人膽戰(zhàn)心驚的了,歷史上那些大地震時刻提醒著我們,自然的力量不可小覷。

之所以我國地震頻發(fā),其實和咱們國家的地理位置有關系。我國處在幾個主要地震帶的交匯處,地殼運動活躍,地震自然就多。

好在隨著科技的進步,地震的預測和防范工作也越來越完善,我們可以用科學的手段盡量把地震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學會這三招,保命不慌!

地震雖然可怕,學會正確的應對方法,在地震來臨時能大大提高生存的幾率。

1.震時避險:躲哪里,怎么躲?

地震發(fā)生時,不管在哪第一要務就是迅速找到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這時候可千萬不能慌,越慌越容易出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果在家里或者辦公室,盡量往桌子、床底下這種堅固的家具下鉆,用東西護住頭頸,趴下或者蹲下。身體重心越低越好,盡量找那些結實、不容易被砸到的地方。

如果在貼墻的位置有堅固的家具,首選靠墻的位置,一旦發(fā)生倒塌,靠墻的位置和倒塌的物件可以形成三角區(q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人如果躲在里面就可以有一定的活動空間,雖然不可能讓人免于地震危害,但卻可以大大提高生存幾率。

如果在外面,千萬不要靠近建筑物、電線桿、路燈之類的東西,找個寬敞的空地趴下,雙手護頭。

很多人在地震的第一時間想到要往家跑或者去接孩子,但地震時亂跑,特別是在樓道里是最危險的,震時的建筑倒塌、玻璃飛濺是真要命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再說一個誤區(qū),很多人可能想往大衣柜或者桌子里面躲,這是非常危險的一種行為!

這種封閉空間萬一被倒塌的建筑壓住,逃都沒法逃。

第一時間找個安全、能護住身體要害的地方是上策。

2. 震中自救:被埋了怎么辦?

萬一在地震中被埋了一定要穩(wěn)住心神,保持冷靜才有可能爭取到救援機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果有活動空間,首先要檢查自己有沒有受傷,確保呼吸道不被堵住。這時候最怕的就是情緒失控,不僅會大量消耗體力,還容易錯過求救的機會。

盡量用手邊能摸到的硬物,制造一些聲響給救援人員傳遞信號。

地震時磚瓦、玻璃碎片什么的特別容易造成外傷出血。如果有出血,快速找個布條之類的東西在出血部位的近心端扎住,暫時止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果身邊還有食物和水,一定要合理分配。

盡量減少水的消耗以便于延長等待救援的時間,很多地震后被埋的幸存者靠的就是這些應急手段堅持到救援到來。

3. 震后防護:防止次生災害,不能掉以輕心

地震過后,很多朋友可能覺得警報解除了,可以松口氣了,但這時其實還有不少潛在危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地震結束后千萬別急著回屋子里拿東西,地震過后地殼依然不穩(wěn),余震隨時可能發(fā)生。

大災之后必有大疫,地震過后的飲水和食物也一定要特別注意,很多水源都有可能被地震污染了,千萬不能直接喝生水,食物也得徹底加熱了再吃,防止病從口入。

如果震后住在安置點一定注意衛(wèi)生,千萬別隨地丟垃圾。在這種大規(guī)模災害之后,瘟疫和傳染病最容易找上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要是看到死去的動物尸體,也一定要盡早處理或者通知防疫人員,注意防蚊蟲和老鼠,這些東西在地震后的環(huán)境下也是傳播疾病的高手。

至于破損的傷口該消毒的就消毒,別等到傷口惡化了才后悔。如果是寒冷的季節(jié),保暖工作也得跟上。

地震過后,整個城市的基礎設施可能都會被破壞殆盡,供暖設備一旦損壞。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定要想方設法保持環(huán)境溫度,人體如果長期處在低溫環(huán)境非常容易造成失溫,對于個體來說失溫的風險可要比地震本身大得多!

一定要穿多點衣服,保護好頭和脖子這些裸露在外的部位,盡量保護住我們的體溫!

每次一發(fā)生大地震,總會有網友提出地震預測的問題,如果現在的科學能夠做到預測地震,那我們豈不是可以在地震發(fā)生之前及早規(guī)避,減少損失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地震的預測在某些情況下是可以做到的。

1975年的遼寧海城地震算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準確預測并疏散群眾、減少損失的成功案例。

很遺憾,并不是所有地震都能這么幸運提前預測,地震的復雜性決定了它還有很多謎團沒解開。

像咱國家這種地震頻發(fā)的地方,科學研究一直在進行,但真要做到百分百預測,恐怕還得依靠未來技術的突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平時做好預防,震時知道怎么自救。

結尾

我們沒法控制天災,但咱們可以掌握自救和逃生的方法。無論是否身處地震帶都應該具備一些基本的防震減災常識。

在地震面前,信息就是生命,多一分了解,少一分恐慌,也多了一分活下來的希望。

地震無情,但人定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