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群年輕的朋友們聊天,都是TOP院校剛畢業(yè)踏入職場的孩子們。

他們說,從象牙塔出來,世界和書本上完全不同,剛畢業(yè)就趕上行業(yè)凋零,對未來充滿迷茫。

他們說,這是一個均值回歸的時代,上限和下限都在降低,均值也在降低,不管如何努力似乎也不能實現(xiàn)階層跨越。

均值回歸是一個統(tǒng)計學上再普通不過的詞匯,同樣也是宏觀經(jīng)濟學中代表普遍規(guī)律的詞匯。

2007年經(jīng)濟過熱,2008年金融危機打到谷底,然后是回歸與爬升。

2015年大牛市,最高5178點,然后一路俯沖到2600點,后來就一直在3000點徘徊。 似乎有一種力量,將其 牢牢控制在這個位置。

同樣,人生也是一種均值回歸。

絕大多數(shù)人,在考上大學的那一刻,就是人生最高光的時刻,然后是漫長的下行,漫長到令人感到麻木。

最近跟朋友聊到雞娃,我們還調(diào)侃說,父母都是清北,孩子能考上普通本科就不錯了,這絲毫沒有夸張,何嘗不是一種無奈。

最近“小鎮(zhèn)做題家”這個詞又火了,不是一個褒義詞,而是作為一個偏貶義詞。而這種觀點的背后意思就是,“小鎮(zhèn)”、“做題家”,一個代表出身,一個代表努力,否定了一個人的出身,也否定了個人努力。當階層不再流動,年輕人必然就會因上升通道關(guān)閉而產(chǎn)生“躺平”心態(tài),不管如何努力似乎也不能實現(xiàn)階層跨越。

有人說我最近寫的東西不夠“積極”,我是同意的。

但是,消極與積極是觀點,而 非事實。

如果說觀點,的確“消極”,如果講事實,那就是事實。

做投資,最怕的就是 用觀點蒙蔽自己,然后尋找有利的 依據(jù), 到最后把自己忽悠瘸了。

做決策,只有事實求實,才是對自己負責。

我們做這些基礎(chǔ)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邏輯分析,就是為了梳理清楚我們面臨的環(huán)境,以及能采取的理性交易。

要知道,在這個叢林法則下,你不在餐桌上,那你就是食物。

雖然環(huán)境不容樂觀,但是回看2024年,交易機會依然很多:

比如,如果仔細看看6月陸家嘴論壇講話,你就有足夠的時間買入債券,到年底會獲得6%以上的收益率。( )

比如,如果理解9月24日會議精神,明白對于資本市場的預(yù)期應(yīng)該轉(zhuǎn)向積極,也足夠的機會逢低買入ETF。()

再比如,做多美元的交易、做多黃金的交易,都很不錯。

市場永遠也不缺機會。

悲觀者永遠正確,樂觀者永遠前行。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但是,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