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月的一天,福建岳陽市委大門被群眾圍了個水泄不通,這些人中,有的天還沒亮就趕來了,有的人更是從遙遠的外地趕回來。

而他們聚集在這里的目的就是等一個人,他叫張昌平,兩年前他來到了岳陽市,那個時候岳陽沒有人認識他,但兩年之后,他要離任了,群眾卻紛紛自發(fā)來堵他的門。

當然了,群眾堵門并不是來找麻煩的,而是前來相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你一定好奇,自古官與民之間都是有距離,有隔閡的,當官的不魚肉百姓,老百姓不罵貪官就已經(jīng)算是國泰民安了,何故張昌平離任這么個事情,會讓這么多群眾興師動眾來相送呢?

張青天

說起張昌平你可能不認識,但你一定多少聽過1998年,岳陽那場特大洪災。

那是一場被載入史冊的特大洪水,長江中下游的每一個城市都沒能幸免于難,岳陽更是災難中首當其沖的受害目標。

其實岳陽也不是第一次受到洪災了,與眾多身處長江流域的城市一樣,岳陽歷來對抗洪災是有所準備的,并且經(jīng)驗也是相當豐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早在洪災之前,各部門也已經(jīng)多次就降雨量,降雨時長進行了預估公布,讓各地做好抗洪的準備。

但不是每一次預估都精確無誤的,就如同1998年夏天的這場特大暴雨,連日來不見停歇,直接造成洞庭湖水位暴漲。

如果水位持續(xù)上升,極有可能大壩就會垮塌,到時候洪水一瀉千里,別說岳陽,下游的所有百姓都會蒙難。

市委書記張昌平聽聞后,整個人都不淡定了,因為他收到的消息是,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內(nèi),暴雨還會持續(xù),降雨量也有所增加,如果不提早進行干預,大壩垮塌就是遲早的事情。

要知道,岳陽大堤全長可是一千多公里,作為長江流域的第一道抗洪線,岳陽大壩在過去的歲月里,將無數(shù)災難都攔截了下來,是下游的保障,但同時它也是相當危險的猛獸。

這么長的大壩,一旦垮塌,后果不堪設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段時間,張昌平隨時都在關注大壩,也提前讓周邊水庫都進入了緊急狀態(tài),但降水量太大了,也太廣了,洞庭湖周邊的接連的湖,都不斷地向洞庭湖注水,仿佛大軍來犯一般。岳陽湖水位上漲的速度也超出歷史速度。

張昌平知道,不能再等了,當即召集了整個岳陽上上下下兩萬多名干部,以及人民解放軍、武警、消防等等,合計兩萬多名子弟兵,趕赴大壩,除此之外他還號召了近十萬名黨員,自發(fā)來到堤壩守候,這么多的人,那場面說是打仗也不為過。

當時岳陽的百姓聽說大壩的事情后,也開始緊急疏散,那些年輕力壯點的,也紛紛來到堤壩前,等待張書記的調(diào)遣,準備為自己的家鄉(xiāng)貢獻一點力量。

而張昌平本人更是站在第一線,他下令,無論發(fā)生什么情況,誰也不能退,一定要在洪峰來之前,將大壩潛在的危險拔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除了加固大壩,修復大壩以外,張昌平還分了各個小隊,到周邊有潛在危險的湖區(qū)進行排水,這樣做能有效替洞庭湖分擔壓力。

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張昌平來回奔波在各個堤壩之間,組織工作,調(diào)遣人員,岳陽上下一心,守了整整兩個月,但還是趕不上降雨的速度,危險眼看就要來臨。

抗洪

1998年7月31日,岳陽氣象局預測到近幾日會有一場特大暴雨,當時氣象局是用一臺老舊雷達來預測,這臺雷達在過去的歲月里,也沒少犯錯鬧烏龍,所以當時氣象局的工作人員也無法確定,這場降雨到底是否準確。

如果屬實,那洞庭湖就危險了,但若不屬實,提早撤出幾百萬軍民,那損失也是他們擔當不起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此,氣象局的工作人員只好手動預測,從過去十幾年的數(shù)據(jù)中找答案,他們不眠不休整整兩天,終于在8月1日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雖然不能完全肯定強降雨的范圍,但可以肯定的是,之前數(shù)月建造起來的臨時大壩,極有可能攔不住這樣的降雨量。

張昌平聽到這個消息后內(nèi)心無比緊張,但他很快就調(diào)整好思緒,調(diào)遣6000多名解放軍戰(zhàn)士來到抗洪大堤壩。

當時他已經(jīng)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讓人緊急往大壩運送抗洪物資,堅決守住堤壩。

據(jù)當晚在現(xiàn)場的岳陽市民稱,當時張書記一直在大壩上指揮,一刻都不曾離開,平日里覺得張書記挺溫和的,但那天他就像一個戰(zhàn)場上殺敵的將軍,焦急萬分,暴怒無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半夜兩點左右,周圍便起了狂風,天上黑壓壓一片,看不到星月,不多時暴雨就砸了下來,那一夜的雨是真的大,沖刷著人眼睛都睜不開,那一夜的岳陽人也是真堅強,沒有一個人離開。

尤其是張書記,秘書多次讓求退到后方指揮,但都被他駁回,在戰(zhàn)場上,哪有將軍往后撤的,到時候軍心渙散,后果不堪設想。

暴雨來臨時,張書記第一時間就讓人將抗洪沙袋往水里扔,希望能減輕堤壩的壓力,但那水實在來得太猛,即便是再壘起一道防線,堤壩還是出現(xiàn)了滲水現(xiàn)象,若再這么下去,坍塌也是遲早的事情。

物資用完了,大壩滲水越來越嚴重,關鍵時刻,解放軍戰(zhàn)士們開始紛紛往水里跳,這是他們早就做好的最壞打算,他們在水里手拉手,筑起一道道人墻,替大壩擋住一波又一波的洪峰,成了緩沖洪水侵襲的第一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一夜很漫長,戰(zhàn)士們在水里站了不知道多久,明明是夏天,但大家卻在冷得瑟瑟發(fā)抖,張書記看了心疼不已,立刻組織人,準備好熱水,泡面,堅持不住的就趕緊上岸緩一緩。

就這樣,在眾人的堅持下,這一夜總算是熬過去了。

若要問當時大家害不害怕?說不害怕的都是假的,跳下水的戰(zhàn)士中,有一個19歲的娃娃,他才剛剛入伍不足一年,稚氣還未脫,卻要擔當起拯救黎民的責任,那一波一波的洪水打在他的身上,每次他都覺得自己要死了,但身邊的戰(zhàn)友都牢牢地抓住他,那時候他什么都不敢想,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叫只扎在水中,牢牢地抓住身邊的戰(zhàn)友,不能讓任何一個戰(zhàn)友從自己的手中丟失。

那一夜,軍民上下團結一心,終于平安地度過,在張昌平書記的帶領下,抗洪前線沒有一個人撤退,守護住了所有堤壩,守護住了身后的幾十上百萬的老百姓。

也是那一戰(zhàn)之后,岳陽的老百姓記住了那個在大堤上咆哮不止的張書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來有市民回憶,張書記每天都在不停地奔波,如果你想在此期間找張書記,直接問哪個地方最危險就行了,因為張書記總是在危險的地方站著,他將自己當成一個“定海神針”,只要他站在那個地方,誰也不能撤,只要他站在那兒,這個堤壩就不允許垮塌。

整整兩個月的堅守,洞庭湖周邊多個堤壩,沒有一個垮塌,洞庭湖大壩也平安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危險時刻。

岳陽大大小小的官員在張書記的統(tǒng)籌調(diào)遣下,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人民的好書記。

張昌平僅在岳陽任職了兩年,但他卻為當?shù)乩习傩战鉀Q了許多困難,據(jù)悉他在上任第一天就開始四處走訪,那時候大家都不認識他,他就像個普通老百姓一樣,到處走走看看。

若有交通堵塞的地方,立刻讓人計劃修路,若老百姓在市場抱怨物價貴,他就立刻召集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了解情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岳陽市中心修建步行街,因為施工方規(guī)劃不當,導致中心路段堵塞嚴重,群眾往來非常不便。

當時張書記本打算是去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體會一下當?shù)孛袂椋珓偟绞兄行能嚲捅欢伦×?,他只能步行前往?/p>

一路上張書記不停地聽到市民抱怨,稱這條路太耽誤時間了,上班也不能繞行,繞行就要遲到,不饒也會遲到,有些老年人腿腳不好,也不愿意去繞行。

總之民怨四起,這市中心修步行街,對當?shù)貋碚f應該是件很好的事情,畢竟步行街修好了,對周邊經(jīng)濟發(fā)展有益,但這還沒修好,就讓民怨沸騰,這可不是政府的初衷。

回去后,張昌平仔細研究了岳陽市的地圖,思考了很久,當即召集相關部門,表示要暫停這個項目。

當時不管是政府負責部門還是承建商都很緊張,這前期的錢已經(jīng)投進去了,現(xiàn)在喊停,損失誰來承擔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看出了大家的難處,張昌平安慰,并不是叫停這個工程,而是暫停,暫停后主要精力要放在疏散交通上,先把路放出來,做好明確施工計劃再開工。

聽見張書記這么一說,大家才放下心來,并且很快按照規(guī)定進行了改進,不久后市中心就恢復了正常的交通往來,群眾也不抱怨了。

張昌平就是這樣一個人,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管,只要老百姓有怨言了,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地方?jīng)]有做好,問題還有沒有改進的可能。

平日里和同僚開會時,他也常常強調(diào),身在其位,就得謀其事,如果什么都不做,還不如回家當個小老百姓算了。

好與不好,老百姓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是看得見的,張書記做的一切大家都能感受到,當然,上級領導也感受得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岳陽短短兩年時間,張昌平就讓這個地方煥然一新,能解決的爛攤子都解決了,黨中央看中他的實力,便要讓他到更艱苦的地方去解決更多的問題。

2000年1月,張昌平交接了一應工作,就要離任去廈門任職,這是組織的安排,張昌平無條件接受,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走的那天,市委大門口竟然擠滿了市民。

當時張昌平還以為市民是不是又遇到什么困難,來找政府解決問題,但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他們都是來送行的。

聞言張昌平當場就繃不住了,趕忙前去大門口和群眾告別。

據(jù)說,這場告別持續(xù)了整整一個多小時,張書記恨不得和每個人都手說話,叮囑叮囑,但他的時間有限,群眾太多了,這一點根本做不到。

后來還是因為天公不作美,開始下起了雨,工作人員才催促書記趕緊上車。

為了不讓群眾淋雨,張昌平這才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短短兩年時間,張昌平就能和當?shù)厝罕娊⑷绱松詈竦母星?,這不能用簡單的“政績”來衡量了。

拿張昌平自己的話來說,他算是和岳陽群眾一起經(jīng)歷過生死的,這樣的情誼,他一輩子都忘不了。

我們相信,不光是張書記忘不了,岳陽百姓也忘不了那段生死相依的時光,歷史更忘不了1988年的夏天,忘不了洞庭湖是如何度過那艱難時刻,如今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二十多年了,只要談起那場洪災,人們都不會忘記那個站在堤壩上,聲嘶力竭的張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