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30號晚上看的《射雕》,當時的觀感,不太好。

《俠之大者》讓武俠片中的高手參與軍事行動,系統(tǒng)不兼容,讓人覺得別扭。

武俠功夫,戰(zhàn)斗規(guī)模通常是1v1,即便有一個打十個,是葉問那種宗師級別才有的戰(zhàn)斗力。而行兵打仗是集體作戰(zhàn)。前者講究招式比武,后者強調殺人效率。兩者的戰(zhàn)斗決策也不一樣,俠客靠個人判斷,軍事靠將帥的戰(zhàn)術布局。

郭靖會降龍十八掌和九陰真經,手握武穆遺書,我們知道他是絕頂高手,但徐克和觀眾都明白,郭靖是無法成為軍事將領的。

郭靖丐幫黃蓉一起討論戰(zhàn)術,給人一種過家家感,于是徐克當喜劇來拍。

俠之大者的重頭戲,郭靖大戰(zhàn)歐陽鋒,依舊是武俠片常見的1V1的戰(zhàn)斗模式。

然后,郭靖喊口號,如愿讓大汗退兵。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徐克想把《射雕英雄傳》這種武俠片變成愛國主旋律,難度高,他的嘗試不成功。

31號,我五點鐘醒來,發(fā)現《射雕》的票房預測已經從11億跌到9億了。

預感《射雕》會跌,但跌得如此猛,也是沒想到。

我看過近十年武俠電影的票房,才發(fā)現10億是武俠片的天花板,99.9%的武俠片賣不到5億,《射雕》能破5億,只能說肖戰(zhàn)粉絲盡力了。

然而,全中國只有一個肖戰(zhàn)。

這種票房成績很難復制的,武俠片的過氣,是大勢所趨。

有些人說不是武俠片不行了,而是徐克拍得不行。

我同意后半句,但我更相信,武俠片是真不行了。

這十年來,你們能說出一部票房過10億的武俠電影嗎?路陽憑《繡春刀》揚名立萬,他現在也不繼續(xù)拍《繡春刀》了。我印象中,票房最好的武俠片是張藝謀的《影》,勉強過6億。新千年時,張藝謀可把《英雄》這部武俠片拍成了年冠。

那是國內第一部票房過億的國產大片。

我不看好《射雕》的票房,還有些網友不相信,告訴我武俠片有徐克和肖戰(zhàn),《射雕》有望成為二三十億的大爆款。

新春之際,開心就好。

關于《射雕》,我最不能忍受的是大段旁白和頻繁閃回。

通常來講,有藝術追求的編劇會想方設法避免旁白,《射雕》的編劇是徐克和沒啥代表作品的宋譞。

《射雕》的劇本成色如何,我舉幾個例子,你們感受一下。

第一例,黃蓉和華箏發(fā)現以歐陽鋒為首的犯罪團伙在水中下毒。黃蓉建議找丐幫來打助攻。

華箏說,“中原女子都像你一樣聰明嗎?”

這,莫名其妙。

去搬救兵,且不知道救兵的戰(zhàn)斗力,就夸黃蓉聰明,華箏的腦回路我看不懂。

第二例,黃蓉懇求李大人允許她上城樓。

看到李大人不同意,黃蓉直接說,“心愿是一生從未見過蒙古人,想目睹蒙古人的長相?!?/p>

面對這么荒唐的理由,李大人說“實在不明白年輕人在想什么”,然后答應黃蓉的請求了。

導演,我知道你是想告訴觀眾宋朝官員昏聵,但你讓冰雪聰明的黃蓉說出這么荒唐的理由,這是不是太荒唐了?

《射雕》里的黃蓉,智商比較像靖哥哥。黃蓉和華箏為愛決斗,黃蓉用一招蘭花拂穴手制服華箏。緊接著,歐陽鋒人未至語先到,這時候,黃蓉竟然沒想到給華箏解穴。

她是真想華箏死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再來說說閃回的問題。

郭靖和黃蓉去桃花島,用閃回。

兩人去一燈大師療傷用閃回。

兩人約定風車和字跡暗號,用閃回。

七怪被殺,郭靖誤會黃蓉,用閃回。

郭靖找黃蓉,想起和黃蓉的過去,用閃回。

閃回是一種敘事手段,影視劇當然可以用,但閃回的理想用法應該是呈現角色的隱秘動機,情感世界,而非用來推動劇情。

《射雕》的導演可是徐克啊。如此濫用閃回,我是真沒想到。

況且,這些閃回的主要目的都是在不斷推動劇情。這說明編劇和導演沒有能力講好一個線性敘事的故事。

如果說徐克在《射雕》中的表現一無是處,也不公平。

事實上,徐克要將《俠之大者》拍成商業(yè)大片,容易觸碰到政策紅線,金蒙漢三個政權的博弈,稍有不慎就會影響民族團結——這是審核不允許的。

針對這個問題,徐克的處理可圈可點。

影片開頭,蒙軍和金軍對戰(zhàn)。蒙古兵的運動方向是從左到右 ,金兵的運動方向是從右到左。

影片結尾,蒙古兵想要直闖宋城,郭靖黃蓉代表大宋阻止,郭靖黃蓉\ 歐陽鋒 的運動方向是左到右,而蒙古軍則變成了從右到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發(fā)現了沒?

結尾處蒙古軍的方向和開頭處的金兵形成了鏡像關系。這里隱藏的信息很豐富。

當年受金兵欺壓的蒙古人,他們已經從被壓迫者成為壓迫者。

郭靖、黃蓉代表的宋人,歐陽鋒代表的金兵(歐陽鋒是國師),他們有了一個更強大的敵人。

徐克在開頭和結尾改變蒙古兵的運動方向,為《射雕》帶來一種歷史宿命的荒謬感。

這種荒謬用更直白的語言表示,就是郭靖和黃蓉的抵抗沒有多大意義,要和金國決一死戰(zhàn)的蒙古人,將來也會用這樣的姿態(tài)入侵宋政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網友批評徐克一魚兩吃,既要拍愛國主旋律,又畏手畏腳,擔心影響民族團結。

事實上,我們能在院線看到的影視作品,都是主創(chuàng)和審核博弈成功的幸運兒。

徐克是導演,并沒有更寬松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

文章的結尾,給今年的春節(jié)檔電影做個小匯總。

春節(jié)檔電影一共有六部,除了《熊出沒》沒看,這兩三天一鼓作氣看了五部。

我覺得最好的是《哪吒2》, 比第一部的世界觀更宏大,影片有點問題,瑕不掩瑜。

《封神2》不算爛片,但主角做得不行,男主姬發(fā)非常被動型人格(這個在商業(yè)片是致命錯誤)女主鄧嬋玉倒是主動型人格,成功圈粉了,但細想也就是個半成品,戀愛線不能忍。

《蛟龍行動》是視覺大場面做得最扎實的,體現中國電影工業(yè)化水準的最高標準,文戲弱,我做功課,都看得有些云里霧里,排片比較虐。

從理論層面講,《射雕》應該是徐克的舒適區(qū),徐克本是擅長傳統(tǒng)精神嫁接現代性表達的導演??上?,把徐克并沒有平衡好武俠和軍事的關系,希望徐克還是請一個好編劇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整體感受就像徐克看到一部好看的國外電影,沒有做本土化就直接拿來拍了。

至于《唐探》,我沒有好好看完,因為昨晚只睡了5個多小時,醒來就寫稿子,寫完就去看,觀影過程中睡了兩次。

我最多會給兩星,因為我始終不能接受陳思誠忽略具體情境,就強行插入笑點的打法,現在很多影片都這樣做,但我就是不喜歡~當然,我不喜歡不重要,就像王家衛(wèi)喜歡擺渡人,不妨礙擺渡人依舊是爛片,喜歡陳思誠的懸疑喜劇,歡迎買票觀看。

春節(jié)檔電影終于趕完了,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