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一個食物,證明你是臺灣人。 ” 回臺過年百無聊賴的我,突然被小某書這條推送喚醒元神。我猜答案無非是鳳梨酥、太陽餅等經(jīng)典臺灣味,結(jié)果一點開竟然是:
烙賽奶茶。

噗的一聲,我笑出了聲。給大家解釋一下,“烙賽”,就是閩南語“拉肚子”的意思,所謂烙賽奶茶,就是我們從上學喝到上班的“早餐店大冰奶”,超大一杯冰冰涼,搭配熱乎乎的蛋餅、吐司、蘿卜糕,喝太快就會加速腸胃蠕動,達成上課蹲坑 / 帶薪出翔的偉大成就,是絕對的“臺灣限定”奶茶。
它于上世紀80年代隨著早餐連鎖店的崛起,遍地開花,很快與豆?jié){齊名,成為臺式早餐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之所以容易竄稀,也是商家過度節(jié)約成本的鍋:廉價碎紅茶富含咖啡因易刺激腸胃,奶精代替鮮奶影響消化,冰塊更是用自來水制作,一來二去就串稀啦!

即便如此,我們依然熱愛早餐大冰奶。以它為代表的手搖飲料,好像是已經(jīng)被刻入臺灣早午晚餐的基因:只要你愿意,早晨大冰奶填肚,下午黑糖奶醒神,下班杏仁茶補充能量,宵夜還有熱氣騰騰的燒仙草,幾十年如一日,誰家喝了烙賽就換一家。

我一個大陸朋友,十年前來臺灣喝過“烙賽奶茶“后,堅定認為“只有臺灣省才算真的將奶茶文化融入生活”,她說早餐是個“神圣不可侵犯”的領域,如果都能毫不違和地出現(xiàn)冰奶茶,才是真的融入文化。她說大陸就不行,誰要是說早飯去喝香精感滿滿的奶茶,大家看ta的眼神一定是“哦可憐的孩子你這是怎么了”。

但那似乎也是上個時代的事了。如今的臺灣奶茶,表面生機勃勃,實則低質(zhì)量亂卷:一條街能開10家店,出品卻大同小異。原地躺平的,甚至直接用起了預制料理包。珍珠奶茶這個源自臺灣,根植臺灣人日常的代表滋味,仿佛打在沙灘上的前浪,卷又卷不動,死又死不掉,礙于面子,不得不苦苦硬撐。

官方統(tǒng)計,2024年臺灣全省共有1.6萬手搖茶飲料店,數(shù)量比便利商店還多;平均每月新開40.2家店,這就包括我家附近剛開的“念念泡沫紅茶店”。

這是家裝潢成了賽博未來風的奶茶小店,乳白墻壁上,掛滿金屬搖搖杯與雪白燈泡,妥妥后現(xiàn)代主義甜美風。在大陸如果路過這樣一家奶茶店,大概早已見怪不怪,畢竟比這個還夸張大膽的奶茶店比比皆是。但這個裝潢風格在2025年的臺灣,實在是有點突兀 —— 尤其當它周邊是青苔爬滿墻腳、屋檐點綴雜草的老舊騎樓。我家附近不似臺北,習慣“古早”“老舊”風的食客居多,這種新奇,只會讓身邊居民選擇快步走過。
再看菜單:二十年如一日的冬瓜茶、仙草凍奶、戀戀大冰奶是基礎,特調(diào)有小心翼翼的創(chuàng)新:皮爾森紅茶、靜岡抹茶、統(tǒng)一布丁金粿鮮奶(典型的臺灣夜市搭配)。里面大概唯一能稱得上有點意思,在大陸沒見過的,就是“皮爾森紅茶“了。我很自然地點了一杯:

茶底是酒花發(fā)酵萃取的紅茶,玩精釀啤酒的朋友一定不陌生,再一喝,是似酒非酒,半酵不酵的微酸微苦,模仿酒類但并不是酒。最特別的是奶蓋,效仿啤酒泡沫打成細膩奶泡,讓我一時不太確定自己到底是在喝奶茶,還是某種新型發(fā)酵紅茶,或者是某種新款零醇啤酒。店員說老板很驕傲自己的發(fā)明,靈感來源于一個想喝酒又不能喝的開車夜里。在臺灣酒駕的罰款很重,如果做出愛酒人士愛喝的奶茶,也算成功了。
但當我問有多少人會來專門點這個奶茶,店員的答案讓我心有戚戚。她說賣得最多的還是冬瓜茶和泡沫紅茶那些經(jīng)典款,周邊都是老居民,對創(chuàng)意奶茶不太感冒。老板有在Ins上給自己做廣告,結(jié)果反響平平,只是很偶爾會有年輕人騎摩托過來試試。

臺灣奶茶,照理不應該落后。 按照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臺灣省居民一年會喝掉10億杯手搖茶飲料,其中15%的居民人幾乎每天一杯。 臺北市每平方公里有12家手搖店,高雄甚至有“奶茶一條街”,短短550米有14家店,碰上奶茶集市還能聚集70家攤販,就連我家附近都有6家店互搶生意 —— 卷還是卷的,但就像這個念念泡沫紅茶店一樣,我們卷不出“風潮”,卷不出“行業(yè)變革”,大家仿佛都是自己玩自己的,真正占據(jù)行業(yè)連鎖話語權(quán)的,還是那批至少十年前的品牌和口味。

日出茶太,古早的奶茶黨應該不陌生。它2005年成立于臺灣新竹,以茶底精心調(diào)配、香味隔半條街都能聞到的“日不落系列”,和搭配黑白雙色珍珠的“太極系列”名震飲料圈。盡管真的很好喝,如今在島內(nèi)卻只剩26家門店。
看似卷不動,實則它是臺灣奶茶出海開疆辟土的領軍品牌,不僅早在2012年落地倫敦,更說出2026年前在美國突破百店的豪言壯語。然而近期臺灣《經(jīng)濟日報》分享了一則故事,日出奶茶正被迫轉(zhuǎn)型。創(chuàng)始人說,“(我們)在印尼花了10年才開400家店,蜜雪冰城一年就開1000多家。我們雅加達一家門店,周圍光是大陸品牌就有6家。”
于是他們先從偏重奶茶,改為擴大果汁、冰淇淋混合飲品,再將臺式復古視覺改為色彩明亮、熱情奔放的美式風格。我搜了一下他們2025年的新菜單:紫玫瑰荔枝凍飲、蜜桃四季春、芋椰珍珠西米露,有蜜雪冰城的影子,也有了書亦燒仙草的影子,但這家臺灣原生茶品牌堅持75新臺幣一杯(約16元)的價格,面對蜜雪冰城8塊錢起的價格,實在是前途唏噓。

● 日出茶太的菜單,像極了蜜雪冰城
也有決定不卷的?;丶叶潭贪雮€月,我跑了好幾家居民區(qū)附近的小吃夜市,接連不斷遭遇暴擊:本應膠裝流體口感的燒仙草,稀薄得像仙草水;本應Q彈的珍珠軟爛得仿佛隔夜凝結(jié)的果凍;還有有煮透的粉粿奶茶……
不信邪的我,轉(zhuǎn)而向萬能的便利商店求助。沒錯,在臺灣,便利店里也買手作奶茶,就在711和全家里,主打比外面市場更便宜。但當?shù)陠T掏出裝著珍珠和仙草的預制料理包時,冷冷的冰雨開始在心頭胡亂地拍。無論如何,包括珍珠奶茶在內(nèi)的手搖飲料,新鮮現(xiàn)做都是唯一真理,預制料理包簡直是毒藥。
臺灣奶茶們,是徹底自我放棄了?

上個世紀,臺灣奶茶還是很能打的,那時它們就有了更個性的名字:“手搖茶”。
1980年代,一種名為泡沫紅茶的全新飲料臺灣南部嶄露頭角,它用美式雞尾酒吧的雪克杯改造古早味紅茶冰(加入香草粉的半凍結(jié)紅茶),茶湯混合糖漿和冰塊搖搖搖,大熱天喝一杯shake出來的美式新潮冰飲,溫度和態(tài)度都很cool。
這是飲茶風格的革命性轉(zhuǎn)變。曾經(jīng)喝茶這件事 必須熱泡、主打共享,一人燒水泡茶眾親友圍坐一團。 然而泡沫紅茶卻是低溫冰飲,一人一搖更是改共享為獨享,后來的半糖、無糖個性化服務,以及直戳人心的平民價格,想不火都難。

很快,結(jié)合泡沫紅茶靈感,改造自青蛙下蛋(紅糖水搭配紅薯粉圓)的珍珠奶茶也誕生了。茶葉、粉圓、牛奶三種基礎配料的排列組合,加上椰果、仙草、寒天等冰品好朋友,組成了臺灣的手搖宇宙。1985年,島內(nèi)第一款灌裝茶飲“開喜烏龍茶”重磅登場,1995年臺灣人均茶葉消費量從1980年的0.3公斤躍升至1.21公斤,這就是百茶爭鳴的飲料盛世。
不出意外的話,意外就來了。
2000年后,手搖茶店的競爭越來越狠,低廉的加盟成本讓奶茶一條街比比皆是,卷不動的老牌如休閑小站、快可立等逐漸銷聲匿跡;2011年,島內(nèi)更是爆發(fā)嚴重的食品塑化劑危機,一時間人心惶惶,珍珠奶茶被指為“化學毒藥”,臺灣人開始拒絕珍珠奶茶,進而也造成超過新臺幣150億的市場萎縮。
說白了,還是市場太小。所以臺灣手搖茶開始出海,快樂檸檬率先兵分兩路,以仙蹤林為名前進香港、登陸滬上;CoCo都可則跟隨臺商腳步,先在長三角落戶,一度成為市占率第一;還有貢茶、50嵐(化名一點點)等等,組成了大陸第一波手搖飲熱潮。

這批臺灣手搖茶師傅,帶起了一波波大陸徒弟,后面倒反天罡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喜茶崛起,鹿角巷、茶百道、奈雪的茶等迎面而上,還有茶顏悅色、霸王茶姬、滬上阿姨等一代新國潮,更有林里、茉酸奶等特定領域選手,更不用說瑞幸這種口味與概念營銷的怪物,以及終極大boss:雪人駕到,眾飲退讓。
于是就有了日出茶太老總的那番話:大陸同行太能打,年輕人都跑去喝大陸珍奶了。
畢竟大陸無論飲食豐富度和人口,遠遠高于臺灣。這里茶的種類更全,飲茶的思路也更活躍。以社交媒體為抓手,有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圍爐煮茶、國潮等一系列組合拳,還有廣西油柑、廣東鴨屎香、云南滇紅甚至西藏酥油茶等地方icon打通關鍵鏈路,和 fendi 等奢侈品牌聯(lián)名,和美少女戰(zhàn)士等經(jīng)典動漫聯(lián)名,買奶茶送麻將送玩具鴨子送各種潮玩盲盒大陸的奶茶已經(jīng)不僅是奶茶,更多是生活方式和社交認同。

● 大陸在奶茶的腦洞方面,幾乎沒有天花板
這時再看臺灣手搖茶,確實沒什么新鮮事,包括我家附近的念念泡沫紅茶店,從概念到裝修到出品甚至文案,離不開一種只能默默抄大陸同行作業(yè)的感覺?;蛘邠Q句話說,大家的文化根源其實是一樣的,哪怕各自跑出了一條賽道,靈魂還是會不由自主地趨同。
在被便利店預制調(diào)理包奶茶創(chuàng)傷靈魂之后,一杯專程騎車跑出十幾條街去買的五桐號治愈了我。這家主打中華茶飲文化,“五”來自五種臺灣高山茶的拼配,“桐”則來自大陸的古老傳說:相傳神農(nóng)氏采茶于河南桐柏,為茶的起源之一,也是中原茶鄉(xiāng)的源頭。
這杯五桐號,它保留著臺灣特色,將最能打的臺灣高山茶推到極致,再以現(xiàn)代化的茶飲風格,強調(diào)傳統(tǒng)茶文化的繼承 —— 這就不是純粹為了卷而卷,而是真誠接納自己,也真心面對客人。
我在想,其實為什么臺灣不能承認跑不動呢?重回初心做自己其實并沒有什么問題,兩岸游開放后,能邀請大陸朋友來臺灣喝一杯“十年前的奶茶的味道”,也是一個不錯的想法。畢竟,大家應該還沒喝過“烙賽”奶茶呢!
本期作者|水水
編輯|梅姍姍、斯小樂 視覺/創(chuàng)意|BOEN
攝影|水水、斯小樂、和果子、日出茶太官網(wǎng)、 小紅書@泉州柯鯉西、@夏猴猴Live、@秋葉原老司姬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