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南的版圖上,漳州古城像一枚被時光打磨的琥珀,凝固著唐宋的月光與明清的市聲。這座千年州府沒有網紅城市的喧囂,卻藏著最本真的閩南表情。當晨霧漫過九龍江,斑駁的騎樓在日光中蘇醒,游人的腳步叩響石板路,仿佛打開了歷史深處的密碼本。
唐朝初年,陳政、陳元光父子率軍入閩平亂,在九龍江畔播下中原文明的種子。如今香港路上"尚書探花"石牌坊依然矗立,宋代遺存的古城墻在延安南路露出斷面,明清商鋪在臺灣路延續(xù)著舊時格局。最妙是藏在民居深處的伽藍廟,佛龕里竟供奉著關帝像,檐角蹲著印度教石獅,多元信仰在此水乳交融。
清晨的府埕總有提著竹籃買菜的阿嬤,她們發(fā)髻上簪著含笑花,講著唐宋官話遺韻的閩南語。文廟泮池邊的榕樹下,老藝人用錦歌調子唱著《陳三五娘》,布袋木偶在指尖翻飛出七十二變。若遇見扛著糖葫蘆架的老伯,別錯過那支會發(fā)光的麥芽糖畫——這是入選非遺的漳州糖人手藝。
石板路在黃昏泛起油光時,古城的煙火氣開始升騰。香港路胖姐蓮子圓攤前永遠排著隊,桂圓、銀耳、藕粉熬成的琥珀色甜湯,帶著柴火灶特有的焦香。藏在窄巷里和尚豆干面,手撕豆干淋上花生醬,配上酥脆炸五香,是漳州人吃了三代的味道。最驚艷是公園后門四果湯,碎冰里埋著阿達子、仙草凍、薏仁、水果,澆上野蜂蜜,暑氣瞬間化作喉間清泉。
暮色中的古城墻長出星星點點的燈籠,街角鮮榨甘蔗汁的軋機聲漸漸隱去。這座活著的老城從不刻意展示滄桑,就像騎樓下搖著蒲扇的阿公,把驚心動魄的歷史都化作了日常的從容。當游客散去,真正的古城才在月光下顯影:燕尾脊劃出的天空曲線,門楣上褪色的門神畫,以及深巷里飄來的淡淡檀香,都在訴說著未完成的時光故事。
漳州古城
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qū)
全天開放
免費
攝影:鉚釘
拼團:云水謠+漳州古城一日游,338元/人,2人起天天發(f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