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只有兩種結(jié)果,轉(zhuǎn)為戀人,和成為陌生人。不存在介乎二者之間的第三種。

任何不愿意給你一個痛快的人,不愿意告訴你,你們將是情侶或者陌生人的人,都是壞人。
一種壞人做事猶豫,不知道怎么面對你的好,說不出拒絕,最后的結(jié)果卻是你受傷,受很大的傷。對方卻輕飄飄地說一句“我只是不知道怎么拒絕你”,然后到小紅書發(fā)條動態(tài)“為什么我不拒絕,他就一直來找我”。
但是,這種還相對好些。

另一種壞人簡直可惡,明明不喜歡你,非要延長你的感情死緩期,你本來痛苦幾天的事情,被他延長到痛苦三五個月。這三五個月你要不斷地問自己,是自己錯了還是對方錯了。自己明明做到了最好,為啥對方就是不答應(yīng)。
這不僅讓你對正常的感情生活產(chǎn)生了困惑,也耽誤了你找正確的人。
最后,這種人往往在遇到了他喜歡的,或者期限到了,就告訴你,其實早就沒感覺。然后徒留你一個痛苦。

需要明白的事,對于考察你,只有黨組織尤其是組織部門、廣大人民群眾才有資格。任何不代表黨組織、人民群眾的個體,都沒有這個資格。
所以,我們經(jīng)常聽到,在相親過程中,一方表白了,希望確定關(guān)系,另一方既不同意,也不拒絕,而是說要再看看。這還算比較講禮貌的。不講禮貌的直接說,你還不符合資格,要再過三個月。
但是本質(zhì)都一樣,發(fā)生這種情況,99%以上的可能性都是不會在一起,必須收手了。

經(jīng)驗豐富的人,就知道去找下一個?;蛘呷酝A粼谶@,也是玩一玩,你既然吊著我,我也要吊著你。
在有些案例中,還會有一些代價呈現(xiàn)。
但很多純情的老哥老妹,真以為自己的意中人,是要考察自己。然后三個月,三個月又三個月,六個月再三個月之后,才收到好人卡。或者,在對方脫單以后,連好人卡都沒有,自己默默哭泣。
相親,受傷的總是認(rèn)真的人。只有不認(rèn)真的才能大搖大擺。
這背后的邏輯是,我是考官,你是考生,我要考考你。你通過考試,才能稍微地改善自己不平等待遇。
但是,這種主張的人,又不覺得對方有考考他的必要。或者名義上給對方權(quán)利,讓對方考考自己。但這時候?qū)Ψ酵呀?jīng)上鉤了,要不,不考,要么考也是形式上的。
如果是雙方共同考察對方,這必須是實質(zhì)上,而不是走過場。那么這可以。如果不是,只是一方強(qiáng)勢考察,就讓他滾蛋。

之前說過很多次,相親的底層邏輯是平等主體的互動。
一方考察另一方,是根本不允許的。如果合適就繼續(xù),不合適就下一個。
一些人,明明不喜歡另一方,但是心安理得地享受對方的好,又不想承擔(dān)義務(wù),所以就吊著。
一些人,同時接觸一堆人,它實際上并不記得每一個人都是什么樣的人,只應(yīng)付那些它覺得條件好的人。真心或者對它好,往往是最不重要的。
還有一些人,反正沒有自己喜歡的人,就選擇繼續(xù)“考察”我們的當(dāng)事人老哥老妹,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了,就踢走老哥老妹。
實踐中的一些案例是上述情況的一種,但更多情況是雜糅的,就是啥都有一點。
遇到這種不負(fù)責(zé)任,玩弄你,享受你的好,還要不給你好下場的人,什么時候離開,都不晚。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