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火燒龍習俗是流傳于湘西吉首、鳳凰、瀘溪、花垣一帶有300多年歷史,獨具特色的元宵節(jié)大型民間習俗活動,是明末清初苗疆戰(zhàn)爭漢文化進入湘西的融合民俗,是祈禱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重要慶典祭祀。其表現形式獨特,場面宏大壯觀,視覺沖擊感強烈,體現了湘西少數民族勇往直前、鋼火淬煉的頑強精神,湘西漢子狂野剽悍、血性陽剛的真性情。是民俗文化活動鮮明的代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不可多得的活態(tài)傳承案例,通過保護傳承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鋼火燒龍”已成為湖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它一直是神秘湘西的動態(tài)文化符號,其狂歡與激情的表達方式、視覺沖擊及癲狂之美,對湘西乃至國內眾多觀眾影響極其深刻與深遠。歷經300多年的傳承,參與人數多,場面震撼,集中體現了湘西人民生產生活的智慧。它的活動內容,融漢族、土家族、苗族的龍文化與節(jié)日文化于一體,在苗族、土家族地區(qū)發(fā)展壯大,是民族團結與和諧相處的重要象征。

火樹銀花映夜天,
祥龍狂舞戰(zhàn)流煙。
鋼花迸處驚神鬼,
醉了湘西不記年。

在湘西大地,吉首市馬頸坳鎮(zhèn)與河溪鎮(zhèn),閃耀著獨特的民俗之光——鋼火燒龍。這是一場元宵節(jié)的民間狂歡盛景,宛如一首古老而激昂的史詩,在歲月長河中傳唱三百余載,是當地百姓消災祈福的虔誠儀式,亦是民族文化傳承的璀璨明珠。



從制龍的精雕細琢、制藥的神秘配方,到接龍時的莊重儀式、燒龍時的熱烈激昂,再到化龍的神圣落幕,每一步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燒龍舞龍之際,苗家漢子們赤膊上陣,無畏無懼,直面烈焰的炙烤,那熾熱的火焰映照出他們的勇敢頑強,亦點燃了苗家人的精氣神。




鋼火綻放,如流星般劃破夜空,似繁花般絢爛奪目。那跳躍的火焰,燒出了湘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與執(zhí)著追求。這一承載著歷史與希望的民俗活動,已被評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僅是湘西的文化瑰寶,更是中華民族民俗文化寶庫中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在時光的流轉中,散發(fā)著永恒的魅力。
來源 丨 紅 網 論 壇 網友劉軍麒 黃勇華 師 振 吳海剛 高芹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分享轉載請注明作者!
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lián)系刪除!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