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慶再次啟動新一輪的舊城改造,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作為整個重慶城市改造的標桿,民主村二期改造工程也在春節(jié)前后正式完工了,不少網友紛紛到此打卡,驚嘆這里的變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緊鄰楊家坪商圈的幾棟樓拆遷之后,原本規(guī)劃了一個網紅商業(yè)綜合體,如今卻悄悄地消失了,讓人感到頗為驚訝。

這背后,又藏著哪些故事呢~

01.民主村二期改造

服務周邊老居民

首先看一下規(guī)劃圖,民主村改造的一期和二期到底有什么不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民主村一期改造位于整個民主村的西邊,打造了一個連結萬象城和楊家坪商圈的通道,還新修了不少全新的建筑和廣場,非常有辨識度。

整個一期逛下來的感覺更像是一條商業(yè)步行街,人氣也是非常的火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二期的改造范圍更大,總共有超過6000戶居民,但它的位置并沒得一期的好,其定位主題叫做“市井煙火街區(qū)”。

說得簡單點,就是老百姓的生活區(q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二期也有不少亮點,修建了1000平方的“封面建筑”和3000平方的“菜市場”,以及超過7000平方的其他物業(yè)空間,加上社區(qū)自主更新的部分,總商業(yè)體量超過20000平方。

從現場來看,這個封面建筑有點像是民主村二期的“入戶大門”,整個的寬度差不多有100來米,臨街方向為兩層樓的商業(yè),目前商家還沒全面入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這個門口走進去200米左右,便能看到這個"菜市場",不過目前還沒投入使用。

這個菜市場的造型頗為奇特,頗有點星際賽博朋克的味道,在眾多舊房當中顯得十分搶眼,完全顛覆了大眾對傳統菜市場的印象。

目測要不了多久,這個地方就會變成一個網紅打卡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菜市場、封面建筑是整個二期的主題城市建筑,也是街區(qū)公共性建筑載體,用平和木質、水泥灰與跳躍輕松的橙色系,勾勒出年輕質感。

除此之外,二期里面還修建了一個藝術館、藝術長廊和全齡公園等,其配套跟現在的洋房小區(qū)也差不多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拆遷騰出30畝土地

九龍之森變停車場

除此之外,整個二期改造最大亮點是約14萬方的“新建產業(yè)載體”。

根據規(guī)劃顯示,這個項目估算總投資19.71億元,總建筑體量21萬方,計劃于2026年投入使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它所在的位置,是之前的九龍坡實驗二小和16#17#18#居民樓。

在去年完成拆遷后,總共騰出了30來畝土地,剛好挨著楊家坪商圈,位置非常不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攝于2023年6月

根據原規(guī)劃顯示,這個位置將打造一個“九龍之森”。

其商業(yè)以精致街區(qū)主題打造“潮流生活方式新中心”,產業(yè)定位“城市級商圈產業(yè)發(fā)展新標桿”,整體定位與萬象城、龍湖西城天街形成差異,并打造九龍坡區(qū)唯一超甲寫字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整體功能將分為凌空綠洲,保留改造蘇式建筑,人才公寓1.1萬㎡,“新物種”街區(qū)商業(yè)3.5萬㎡,辦公區(qū)域6.5萬㎡,酒店2.5萬㎡,九龍之巔(天際會客廳)1600㎡。

項目建成之后,無疑將是整個民主村改造的標志性作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從現場的實際情況來看,這棟地標建筑并沒有施工,而是直接變成了一個露天停車場,而且建設標準還不低。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棟“九龍之森”應該很長時間內都不會動工,這是咋回事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原因也簡單,像這種地標商辦建筑投資金額大,但建好之后一般不能拆散出售,僅靠租金的話回報周期太長,不像開發(fā)一個住宅盤兩三年就能收回全部投資。

而且現在不論國企還是民企開發(fā)商,經營情況都不是特別好,資金鏈也比較緊張,誰也不想把這么多錢砸在這個地方放起。

再加上當下實體經濟艱難,很多商業(yè)和寫字樓都出現空置,開發(fā)商就更謹慎了。

03.房價沖高回落

一樓房東成大贏家

最后,再說下民主村的房價。

在2019年左右,民主村這邊的房價大概在七八千一平,在傳出拆遷消息之后一夜之間直接翻倍,漲到一萬三四一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隨著民主村改造的完工,這邊的房價又出現了什么樣的變化呢?

小樹在附近找到一家中介,打聽了一下這邊的市場行情,房價已經有了明顯的回落:

“以目前58平的兩房為例,以前能賣80萬一套,現在實際成交也就40來萬,差不多跌了一半了,回到2019年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兜兜轉轉一圈又回到了原點,確實讓人唏噓不已,不少房東都顯得很失落。

不過這次改造也誕生了一批大贏家,那就是臨街一樓的住宅,很多都用來改造成門面,房東們租金收益不菲:

“位置好點的一樓房源,一套能租個六七千,房東拿來收租躺平賣都舍不得賣;二期里面點的房源,一套也能租個四千來塊,賣價能喊上百萬”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這次民主村改造的情況來看,我們還能看到一個大趨勢,就是大拆大建會越來越少,今后的城市更新或將以更多以刷墻翻新“微改造”為主。

原來也很簡單,城市舊房拆遷成本居高不下,但拆出的土地卻賣不起價,誰來做這筆虧本買賣?

這也是為什么舊城改造的文章篇篇都是10萬+,但小樹找遍全城也看不到幾棟房子拆遷的原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