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載霹靂-15的殲-11B基本航程,也就是內(nèi)油航程三具副油箱是殲-10的標準配置這是機腹后面2個掛點攜帶的250公斤級炸彈,可以看到空間確實有限攜帶鷹擊-91的殲-10C并且,這架F-16還可以攜帶4枚AIM-120或者2枚AIM-120、2枚AIM-9空空導彈。而同樣掛載兩枚反輻射導彈時,殲-10就只能掛載2枚霹靂-8或者霹靂-10。F-16可以攜帶4枚遠程空地導彈差不多就是這個構(gòu)型下去掉機腹前方的那2顆炸彈,換成吊艙3顆炸彈+掛架,重量差不多1噸
有讀者認為,中國空軍現(xiàn)在的制空主力是殲-20、殲-16和殲-11BG。600多架的殲-10系列將來主要用于對地攻擊,或者本土防空。
這個觀點確實沒問題,畢竟殲-20、殲-16、殲-11BG這些重型機航程遠、載彈量大、雷達尺寸大,確實更適合執(zhí)行攻勢制空任務(wù)。

對于殲-10來說,化身彈藥運載平臺,似乎是更合適的選擇。
但仔細分析的話,殲-10也不是很適合用作對地攻擊。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殲-10的航程不夠。
如果僅憑機內(nèi)燃油,殲-10的內(nèi)油數(shù)量是2.9噸(3700L左右),航程1650公里。

就算是作戰(zhàn)半徑能達到航程的40%,那也才660公里。而且,上面的數(shù)據(jù)是在不帶任何東西,干凈構(gòu)型下的。如果帶上武器,那還會進一步下降。這就導致殲-10系列基本都要帶3具副油箱,其中機腹的800L,翼根的1700L。

這種構(gòu)型下,殲-10航程可以增加到3200公里。這樣一來,殲-10的11個掛點就只剩下8個可用。
這8個掛點里,最外側(cè)的2個到目前為止只見帶過近距空空導彈、空戰(zhàn)訓練吊艙這種小物件。既然如此,咱們也不能假設(shè)這里能帶空地導彈或者炸彈。那么,對地攻擊時,能用的掛點就只有6個了。這6個掛點里,翼中的那兩個掛點肯定是可以掛載AKD-88空地導彈、LS-6、LT-2這種500公斤級的制導炸彈。但是,受空間限制,一個掛點也只能帶1件這種大尺寸武器,無法用雙聯(lián)掛架。
機腹兩側(cè)那4個掛點,空間更不理想。后面那2個掛點,縱向空間不夠,只能攜帶250公斤級的炸彈。前面那2個掛點,空間更不夠,只能攜帶偵查吊艙或者250公斤級的炸彈。

好了,接下來我們看看典型任務(wù)場景下,殲-10的打擊能力如何。遠程空面打擊作戰(zhàn)對象:1個“愛國者3”防空導彈連,包括1部AN/MPQ-65相控陣雷達(具備搜索和火控多用途能力),8部導彈發(fā)射車,一共9個目標。任務(wù)目標:徹底摧毀這個導彈連。
為了確保摧毀雷達,那么一架殲-10至少得攜帶2枚鷹擊-91吧?

假設(shè)哈,這2枚鷹擊-91導彈成功摧毀了雷達車。接下來,就要進一步摧毀那8部導彈發(fā)射車。如果要確保載機安全,全部使用射程超過150公里的AKD-88空地導彈,那么此時還需要4架殲-10(每架攜帶2枚AKD-88)。
也就是說,至少需要5架殲-10,才能完全摧毀一個“愛國者3”防空導彈連。而且還是2枚反輻射導彈干掉雷達,8枚空地導彈命中8部發(fā)射車這種開金手指的前提下。
同樣的場景,如果換作是F-16來執(zhí)行,會是什么情況?首先還是一架F-16,掛載2枚AGM-88“哈姆”反輻射導彈。

然后,一架F-16可以在翼中掛點,使用雙聯(lián)掛架掛載2枚AGM-154遠程空地導彈。那么,2架F-16就可以攜帶8枚。也就是說,同樣摧毀一個“愛國者3”防空導彈連,只要3架F-16即可。

注意,在執(zhí)行上述任務(wù)時,F(xiàn)-16還可以同時帶中距彈和近距彈(翼尖和翼梢掛點可用),有自衛(wèi)能力。
而殲-10只能攜帶近距彈,保險起見,還得其他飛機護航。
差距這么大,是因為殲-10執(zhí)行遠程空面打擊時,只有翼中兩個掛點可以帶武器。
帶了反輻導彈,就不能帶空地導彈;帶了空地導彈,就不能帶中距空空導彈。
那就只能增加飛機數(shù)量。
所謂多用途能力有兩種,一種是能同時執(zhí)行多種任務(wù),一種是能執(zhí)行多種任務(wù),但不能同時進行。殲-10明顯是后一種,因為掛載條件不足。
炸彈臨空攻擊
在這種模式下,殲-10的作戰(zhàn)效能倒是可以提升一點。
此時,殲-10的機腹后方的2個掛點、翼中的2個掛點,都可以攜帶制導炸彈。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機腹下的每個掛點只能帶1顆250公斤級的炸彈;翼中的每個掛點,可以攜帶2顆250公斤級的炸彈,全機加起來一共6顆。

前段時間珠海航展上展出的那架殲-10,其翼根掛點帶了3顆250公斤級的炸彈。

如果這個構(gòu)型不是瞎弄的話,那說明殲-10的翼中掛點具備攜帶1噸級炸彈的能力。
這樣的話,殲-10還能攜帶重磅炸彈,攻擊加固目標(比如加固的機堡、地下工事)。
但是,投擲炸彈進行攻擊的模式,在現(xiàn)代化的防空火力面前,生存能力是很差的。
比如500公斤級的LS-6制導炸彈,加裝套件后,滑翔距離也不過65公里左右。
而現(xiàn)代防空導彈,哪個不是動輒一兩百公里的射程。
除非有了絕對制空權(quán),否則這種打擊模式風險太大,意義有限。
可要是有了絕對制空權(quán),我為什么不上轟-6呢?
至于說殲-10用來執(zhí)行國土防空,倒是個活法。但是,具體做什么呢?如果我在外面撒出一張由殲-20、殲-35、殲-16、殲-11BG組成的防空網(wǎng),都還能被突破,以至于需要殲-10來攔截敵機,那這個敵人得多強?或者說戰(zhàn)況得多壞?考慮到潛在對手、我們當下的實力,殲-10在執(zhí)行國土防空任務(wù)時,能遇到的最可能的場景,就是攔截地方射過來的巡航導彈。畢竟導彈突防能力強,需要組織多道攔截網(wǎng)。而殲-10有不錯的速度,截擊能力好,很適合干這個。不過,600多架的殲-10,就只為了場景而存在,有點奢侈了。
所以,就像前面那篇文章分析的,中國空軍還是會繼續(xù)加強殲-10的空戰(zhàn)能力。尤其是能發(fā)射霹靂-17后,在預(yù)警機的加持下,可以有限的對抗隱身機。
至少在對陣F-15、蘇-30這類重型機時,不落下風。并且,擴大對陣風、F-16V這些中型機的優(yōu)勢。
這樣的話,在現(xiàn)有的裝備序列里也有足夠的生存空間。
總的來說,這600架的殲-10是樣樣通,卻樣樣不精,確實有點尷尬。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