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微微笑了

01.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男人,連續(xù)7年給他老婆下微量毒藥。

在庭審時,談及下藥的原因,他竟說:“我只是想讓她溫順些。

更荒誕的是,這位妻子在中毒第三年就發(fā)現(xiàn)異常。

但她卻仍然相信丈夫會改變,回應道:“他說結(jié)婚后脾氣會變好。

這對夫妻太可笑,也太極端了,他們都幻想去改變伴侶的性格。

當然,這種荒誕的故事,現(xiàn)實生活里多半不會發(fā)生。

但,想要改變伴侶的心卻是無處不在的、無比相似的。

我接到的婚姻咨詢里,90%的夫妻都在互相指責對方"性格有問題"。

"老師,他婚前溫柔體貼,現(xiàn)在怎么變得這么冷漠?"

"戀愛時她善解人意,現(xiàn)在簡直不可理喻!"

“我以為我可以改變一個花心的男人,結(jié)果我輸?shù)靡粩⊥康?!?/p>

這些質(zhì)問背后藏著同一個幻覺——以為婚姻能重塑性格。

但殘酷的真相是:性格就像骨骼,18歲前定型,婚姻不過是件衣服,再華美的婚服也改不了骨架。

正如李玫瑾在《心理撫養(yǎng)》所說的那樣:

“人進入青春期時(14周歲上下)性格基本成形,到成年后(18周歲)性格基本穩(wěn)定。若超過此時再要求改變和重塑性格,那將十分困難?!?/strong>

是啊,性格一旦形成,終生穩(wěn)定。

那些說結(jié)婚了以后,伴侶的性格突然大變,其實是一種錯覺。

他或她一直如此,只不過在戀愛初期或者婚姻早期,大家都習慣偽裝而已。

說到底,性格難以改變,婚姻不過是照妖鏡而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會問:

在這個“選擇大于努力”的年代,我們又應該怎么挑選伴侶?

怎么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好壞?

記得李玫瑾曾這樣建議:

如果你要談對象,先看對方父母的關系。如果對方父母恩愛、家庭和睦,你可以閉著眼睛跟他結(jié)婚。如果對方父母關系緊張,家庭成員感情冷漠、怨氣十足,這種家庭要慎入……

某種程度上,一個人的性格跟他早年的教養(yǎng)、經(jīng)歷以及環(huán)境有關,而對方家庭則是孩子人生的起點。

想起那個被暴躁丈夫和公婆折磨多年的大舅媽,她曾這樣感慨:“結(jié)婚20年才明白,原來性格缺陷是‘遺傳病’?!?/p>

那么,困在婚姻的我們又該如何自救呢?

在我看來,所有困在性格沖突的父親,都應該懂得這“兩要兩不要”。

第一,不要當救世主

別妄想用包容感動偏執(zhí)狂,用溫柔治愈反社會人格。

有個來訪者堅持10年"溫暖"家暴丈夫,最后被打進ICU時,丈夫說:"你早該知道我就是這樣的人"。

第二,不要自我欺騙。

"他出軌是因為我太強勢""她暴躁是我沒本事"——這種歸因比出軌更可怕。

性格缺陷不是你的責任,就像你治不好伴侶的先天心臟病。

第三,要建立"性格隔離帶"

把對方性格當成臺風預警。

當回避型伴侶開始沉默,你就該啟動"自我安撫程序",別讓他的情緒決定你的人生。

而,如果遇到伴侶爆脾氣較真,可以建立情緒防火墻。比如,可以稍微用溫柔語氣告知對方:“我需要20分鐘整理思路,我們稍后繼續(xù)討論”。

這不是妥協(xié),是生存智慧。

第四,要找到"代償機制"。

他孤僻?培養(yǎng)自己的閨蜜圈;

她控制欲強?用事業(yè)成就建立心理安全區(qū)。

婚姻從來不是全部,自己的人生才最重要。

想起有個智慧老人,曾這樣警醒世人:

那些金婚夫妻的秘密,不是性格契合,而是早看透了——跟誰結(jié)婚都得面對性格缺陷,要么忍他的偏執(zhí),要么忍另一個人的自私,本質(zhì)上都是在忍人性的殘缺。

婚姻越久,性格底色越清晰,越要有智慧來相處。

我們找的不是理想伴侶,而是能與自己性格缺陷和平共處的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3.

總的來說,性格如同指紋,終生攜帶生命最初的紋路。

一個人不會被任何東西改變,除非他愿意。

因此,婚姻最智慧的打開方式,不是徒勞地雕琢對方,而是清醒地辨認這些紋路能否與自己的生命圖譜共鳴。

請記住,在親密關系里,千萬改造對方的性格,而是篩選性格;不期待對方改變,而是學會鑒別。

當您以更通透的視角理解人性,用更溫暖的智慧滋養(yǎng)生命,那些曾經(jīng)困擾的育兒難題,終將在持續(xù)成長中化作滋養(yǎng)心靈的養(yǎng)分。

家庭是培育人格的搖籃,而婚姻幸福的父母,正是托起新生命的堅實臂膀。

若您正在經(jīng)歷"性格改造"的婚姻泥潭,《心理撫養(yǎng)》與《幽微的人性》中記錄的數(shù)百個真實案例,將帶您穿透情感迷霧,擁有幸福有愛的人生。

另外,書中提供了大量前沿關于“心理撫養(yǎng)”、“性格比能力更決定命運”以及“家庭是孩子人生起點”等理念以及實操方法,備受好評。

無論你是想要經(jīng)營你的婚姻,還是科學育兒,亦或是窺探人性,相信看完后,你都有所收獲。

李玫瑾的兩部作品——《心理撫養(yǎng)》與《幽微的人性》,能成為您婚姻家庭以及育兒路上的啟明燈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