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站在孫權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就容易理解了。

孫權殺關羽的決定應該是在白衣渡江前就決策好了,因為馬忠俘虜關羽之后,是就地斬殺,并沒有押送到孫權面前。

《三國志 關羽傳》: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于臨沮。

臨沮就是俘虜關羽的地方,這是就地斬殺,只能是提前下達了命令,除此之外,孫權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把關羽的首級送給曹操,而不能把活著關羽送給曹操。

曹操曾經(jīng)放過關羽一馬,孫權擔心曹操不舍得殺關羽,于是斬殺關羽之后再送首級。

孫權送首級給曹操的意思,就是告訴天下人:是曹操讓他孫權殺的關羽。

孫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方面孫權是想暫時依附于曹操,以對抗接下來劉備的報復;另一方面孫權想取得曹操的信任,必須要納投名狀,畢竟孫權與劉備是名義上的政治聯(lián)盟,而關羽的首級就是投名狀。

孫權這一系列操作早就是決策好的,堪稱行云流水,也稱上政治成熟,對于孫權來說,殺關羽就是政治成熟,不殺關羽才是政治不成熟。

孫權殺關羽,奪了劉備的荊州三郡,毫無疑問,孫權預料劉備一定會報復的,孫權除了做好應對劉備報復的準備之外,還要防備曹操混水摸魚,孫權畢竟不能兩線作戰(zhàn),不能在面對劉備進攻的同時,曹操又來暗中偷襲自己,否則三國政權中第一個滅亡的就是孫權。

孫權這個時候極力討好曹操,早在襄樊之戰(zhàn)發(fā)生的兩年前,孫權就派使者與曹操暗中通和。

《三國志 吳主傳》 :二十二年春,權令都尉徐詳詣曹公請降,公報使脩好,誓重結婚。

二十二春就是公元217年,也就是湘水劃界的兩年后,因為孫權與劉備對借荊州及歸還荊州的方案一直有爭議,這是借荊州事件引發(fā)的矛盾,而且似乎是不可調和的。

關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湘水劃界后,表面上孫權與劉備議和,實際上孫權在暗中策劃奪取荊州,魯肅去世后,呂蒙的政策也是奪取荊州,而不是聯(lián)合劉備共同對抗曹操。

孫權派出都尉徐詳向曹操請降,曹操派出使者回應孫權同意修好,并立誓重新結為姻親,早就孫策時代,曹操就曾經(jīng)與孫策結過一次姻親,現(xiàn)在曹操又與孫權聯(lián)姻。

此時的孫權大力結交曹操,其實就是想對付劉備了,襄樊之戰(zhàn)中孫權與曹操的聯(lián)合不是偶然的,而是早有鋪墊。

孫權偷襲荊州、殺關羽這一步棋其實也是一招險棋,走好了,占據(jù)荊州,永保江東戰(zhàn)略安全,走不好,引發(fā)劉備報復及曹操偷襲,導致政權滅亡。

孫權為什么要殺關羽?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關羽是蜀漢當時唯一活著的猛將,殺了關羽,就導致蜀漢失去名將,即使劉備來報復,孫權也認為不怕。

《三國志 劉曄傳》:眾議咸云: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

曹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是孫權殺關羽之后,曹魏朝堂之上的議論,眾大臣都說道:蜀漢是個小國,名將只有關羽,現(xiàn)在關羽被殺,荊州被攻破,蜀國境內憂心恐懼,沒有機會在出兵。

也就是說,曹魏群臣認為蜀漢的名將只有關羽一人,那么東吳的群臣也應該有這樣的看法,既然名將只有關羽一人,那么只要殺了關羽,蜀漢不就沒有名將了嗎?

從周瑜時代開始,東吳群臣就對關羽、張飛頗為忌憚,周瑜評價關羽: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南郡之戰(zhàn)中,周瑜用2000人換了劉備的將士1000人再加一個張飛,也就是說周瑜默認張飛一個人等于1000人,張飛都這樣了,那關羽比張飛還要厲害,是不是更難以對付?

周瑜之后,魯肅、呂蒙多次與關羽對峙,知道關羽不好對付,既然有機會偷襲荊州,那么對孫權來說,最好的結局不就是殺了關羽。

至于殺關羽會引來劉備的報復,孫權早就做好了準備,一面結好曹操,一面集中力量對付劉備,安排陸遜接呂蒙的班,以對付劉備。

孫權暗投曹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孫權為巴結曹操,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向曹操稱臣,曹操上表朝廷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jié)兼荊州牧,封南昌侯,孫權派校尉梁寓向朝廷進貢,還釋放了以前俘虜?shù)闹旃獾热?,還把關羽的首級獻給曹操,更寫信勸曹操稱帝取代漢朝。

曹操是個成熟的政治家,知道孫權想干什么,于是靜觀其變,照單全收,只可惜曹操沒多久就去世了,然后曹魏處于新老政權交接時期,無暇顧及其它,這對孫權來說是絕佳機會。

后來曹丕稱帝之后,劉備也稱帝,然后才發(fā)動夷陵之戰(zhàn),戰(zhàn)爭持續(xù)一年之久,陸遜在極短的時間內用火攻大敗劉備,把劉備趕出了荊州。

事態(tài)的發(fā)展預示孫權計謀的成功,孫權殺關羽就是政治成熟的表現(xiàn),殺了關羽之后,又把關羽的首級送給了曹操,孫權當下的做法就是最大化的收益方案。

有人認為孫權俘虜關羽,完全可以把關羽囚禁起來,然后利用關羽來威脅劉備。

劉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這只是一廂情愿,三國時期是不受人質威脅,夏侯惇被人俘虜,夏侯惇的部將韓浩不顧夏侯惇的安全,強行發(fā)動解救行動,誅殺所有劫匪,曹操因此還立法,凡是有劫持人質威脅的,不要顧及人質安全,直接把人質和劫匪一起消滅。

《三國志 夏侯惇傳》:布退還,遂入濮陽,襲得惇軍輜重。遣將偽降,共執(zhí)持惇,責以寶貨,惇軍中震恐。惇將韓浩乃勒兵屯惇營門,召軍吏諸將,皆案甲當部不得動,諸營乃定......惇既免,太祖聞之,謂浩曰:“卿此可為萬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質者,皆當并擊,勿顧質。由是劫質者遂絕。

雖然這是發(fā)生在曹營的事,實際上劉備也是一樣,他不可能受到孫權的威脅,哪怕關羽是劉備最親密的人,劉備作為成熟的政治家,也不可能受威脅,劉備一定會像他的老祖宗劉邦一樣,毫不顧忌,況且劉備就是這樣的人。

劉備絕對不是一個可以威脅的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劉備打仗逃命的時候,常常只顧自己,不顧妻子兒女,多次拋妻棄子,自己的妻子兒女劉備都可以不顧,還會顧關羽嗎?

孫權想用關羽要挾劉備達到政治目的,讓劉備退兵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一樣會發(fā)生夷陵之戰(zhàn),而且劉備更為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