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廣東一患者用Deepseek查出的治療方案,與醫(y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有差異,醫(yī)生檢查后發(fā)現(xiàn),給出的診療方案完全正確,只是其中的某些藥品,由于醫(yī)院沒有,醫(yī)生采用相同功效的藥物替換了而已。

事件發(fā)生后,引發(fā)了網友們的熱議——AI診療,真的可以做到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我看來,AI是基于現(xiàn)有資源的基礎上,對已有結論做出的一個搜索整合。

在數(shù)據庫不完善,或者算法不是很合適的時候,很容易得出有偏差的結論。這次患者用Deepseek給出的診斷結果,符合實際情況,甚至比醫(yī)生提供的診療方案還要好,只是一個個例,并不具備普適性。

同樣,基于這個邏輯,我做了一個測試。我向Deepseek提出了一個問題,描述如下:

我今天有些頭痛,鼻塞,流出來的鼻涕是水鼻涕,偶然會有咳嗽,體溫測量了三次,分別是38.5度、38度、和38.3度,每次間隔2小時,請問這是什么癥狀,該吃哪些藥物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提問后30秒,Deepseek給出了思考過程,以及相應的答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一直對Deepseek的這個“思考過程”贊賞有加,通過這個,我們可以看出Deepseek的判斷邏輯,以及相應結論的來源。

比如首先會進行一個簡單的判斷,有可能是感冒,只是不清楚是“病毒性感冒”,還是“細菌性感冒”,然后給出了一個病毒性感冒的結論。因為是病毒性感冒的概率會比較大。

隨后,Deepseek給出了判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Deepseek的判斷原則,是基于現(xiàn)有搜索到的網頁,進行判斷后,給出的一個結論——病毒性感冒,或者流感引發(fā)的上呼吸道感染。并給出了相應的建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對于我問題中提出的“發(fā)燒”、“流涕”、“頭痛”這些癥狀,Deepseek給出了針對性的藥物。但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Deepseek給出的,只是建議,而且是針對癥狀描述,所給出的建議。

但問題是,在實際生活中,并非有某一癥狀就要吃某一類的藥。比如發(fā)燒,可以吃退燒藥,也可以不吃,因為類似對乙酰氨基酚類的藥物,不僅有消炎(抗病毒)的作用,同樣有退燒的作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或許,想要DeepSeek的判斷更為準確,應該有更為詳盡的數(shù)據,比如檢驗報告之類??墒怯心莻€功夫,一個經驗老到的醫(yī)生,可能早都做出診斷了!

單憑某些判斷,就給出處方,還是存在一些風險,就比如我所描述的癥狀,也有可能是甲型流感,如果沒有相應的檢測,單憑癥狀描述就開具相應的藥方,還是存在相當大的風險。

估計也是基于這個原因,湖南省下發(fā)了禁止AI開處方的通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想要AI開具出正確的處方,一要詳盡的描述,二要有完善的檢測報告,三要有足夠強大、正確的底層數(shù)據支持!如果缺少了這三樣中間的任何一樣,估計AI開出的處方,會存在很大的隱患。

不過話又說回來,對我而言,我還是寧可排隊找醫(yī)生看病,也不會用Deepseek直接搜結論。因為我很清楚,不是醫(yī)學專業(yè)的我,有時可能連癥狀都不一定能夠描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