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氣息,在你踏上這片土地的那一瞬間,所見所聞中蘊含的妙趣橫生便呼之欲出。
每座城市也都有這樣一個地方,它擁有城市舊傳統(tǒng)的所有元素,這些擁有傳統(tǒng)特色的街巷,隨著時代發(fā)展和城市規(guī)劃,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文殊坊
文殊坊,位于成都北門,毗鄰千年古剎文殊院,是成都首批三大歷史文化保護區(qū)之一,也是天府錦城八街九坊十景之一,被譽為“府北門戶”。
文殊坊核心古建筑當屬文殊院,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圓塔院,宋時改稱信相寺。后毀于兵災(zāi)。傳說清代有人夜見紅光出現(xiàn),官府派人探視,見紅光中有文殊菩薩像,便于康熙三十六年集資重建廟宇稱文殊院。康熙帝御筆“空林”二字,欽賜“敕賜空林”御印一方??滴醯勰E至今仍存院內(nèi)。

文殊院內(nèi),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殿、說法堂、藏經(jīng)樓莊嚴肅穆,古樸宏敞。兩旁配以禪、觀、客、齋、戒和念佛堂、職事房,形成一個封閉的四合院。走在文殊院里面,能夠感受到非常深厚的歷史,跟那些近年來修建或者翻新的寺廟完全不同。


文殊坊在經(jīng)過“舊街改造,老街煥新”之后,加入現(xiàn)代新潮和創(chuàng)意文化,漸漸走進了年輕人的視線,新文化和舊傳統(tǒng)相互融合,歷史底蘊與新潮體驗之間,紅墻青瓦,散發(fā)著人文氣息,樹與院落交錯而生,文殊坊顯得愈發(fā)獨特且充滿歲月的痕跡。



在文殊坊大街小巷,成都各種地道小吃網(wǎng)紅美食,讓您舍不得走,就能吃到你想吃的任何美食,這里是游客和本地人享受美食的最佳去處……鐘水餃、龍抄手、賴湯圓、軍屯鍋盔和兔腦殼,成都的百年字號老店集聚在此,這里的美食都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淵源,這里是老字號的美食集聚地,這里是品牌保護的重點區(qū)域。


老字號美食“洞子口張老二涼粉”歷史悠久,由上世紀三十年代張青云所創(chuàng),已經(jīng)過幾代傳承, 歷經(jīng)風雨變革,仍悄然屹立在文殊坊,靜看世間百態(tài),曾獲得“四川餐飲名店”“中華老字號”等榮譽稱號。

洞子口張老二涼粉(文殊坊旗艦店)的吃客總是絡(luò)繹不絕,座無虛席。作為成都老字號美食之一的張老二涼粉早已不僅僅專注于涼粉,也有甜水面、抄手、涼面、水餃以及其他成都小吃,但是最具代表性,且最受歡迎的還得是店里的涼粉和甜水面。


都說成都是一座泡在茶水里的城市,在不同的地方品茶有不同的滋味,而在文殊坊喝茶喝的是“靜”,在這里找一處,配一壺茶,風從巷中來,茗品杯中茶香余韻,靜聽時光,感受大美至樸的本質(zhì)。


喝茶是打開成都生活的正確方式。點上一壺陳皮燜茶,倒入瓷杯時是橙黃清亮的茶湯,入口不燙嘴,茶湯順勢滑入喉嚨也有陳皮的清甘,用小竹棍捻一捻,送入口中,茶味瞬間包裹整個味蕾。

許君長安,花開錦城,戲劇是舞臺的藝術(shù),讓無數(shù)的觀眾被這些“魅力”所深深折服,流傳的音調(diào),是文化沉淀的力量,在傍晚看一場劇演,自在享樂,找尋著城市和生活中美好的記憶。

《花重錦官城》作為最具成都文化特色的舞臺劇,通過超強參與感的觀演方式、多維度拓展觀眾體驗和藝術(shù)化表達,將火鍋、蜀繡、川劇等蓉城代表性元素進行充分演繹,展示“安逸、文明、包容、進取”的成都文化特點,傳遞“最成都,最國際”的成都當代精神氣質(zhì),向國內(nèi)外游客及全年齡段觀眾傳遞成都城市美好,講好成都故事,傳播天府文化。


文殊坊如今是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餐飲美食、特色購物、古玩字畫鑒賞收藏、養(yǎng)生康體、娛樂演出、商務(wù)洽談、貿(mào)易展覽、中外商務(wù)信息和文化藝術(shù)交流等功能于一體,以橫貫古今的時空跨度和參與、體驗的游憩理念,詮釋和傳播老成都的人文風貌、民俗風情和休閑文化精蘊,是展示成都特質(zhì)、代表成都文化的名片,是成都居民懷舊尋古、休閑娛樂的上乘之選,是國內(nèi)外游人認識成都、體驗成都休閑文化的重要窗口。
編輯:江茂杰
攝影:張祥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作者刪除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