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智評論

作者:吳亦恒,民智國際研究院研究助理
原標題:《2025德國大選:贏家與輸家,分裂與結盟》
(正文約4100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2024年11月,自民黨退出德國執(zhí)政聯(lián)盟,自2021年起執(zhí)掌德國政壇的“交通燈”聯(lián)盟失去在聯(lián)邦議院的多數(shù)席位(點擊回顧此前文章)。2024年12月,執(zhí)政聯(lián)盟組成的政府未通過議會信任投票,此后,由于各黨派協(xié)商其他組閣方案無果,最終在12月27日,德國總統(tǒng)宣布解散聯(lián)邦議院,并于2025年2月23日重新舉行大選。德國議會選舉采用聯(lián)立制,即每位選民既投一票選出本選區(qū)的政黨候選人,又投另一票選舉其支持的全國性政黨以決定政黨在聯(lián)邦議院的席位比例。2025年2月23日的德國大選結果一揭曉,原“交通燈”聯(lián)盟的三黨均遭遇慘敗,最大反對黨基民盟成為議會最大黨,極富爭議的德國另類選擇黨成為議會第二大黨。
德國政黨政治:具象的多色光譜與防火墻
現(xiàn)代德國選舉政治起源于二戰(zhàn)后英美法蘇對德分區(qū)占領。1948年柏林危機后,英美法占領區(qū)于1949年成立了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簡稱聯(lián)邦德國,俗稱西德),蘇聯(lián)占領區(qū)緊隨其后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俗稱東德)。聯(lián)邦德國采取西方式選舉政治,民主德國作為社會主義陣營成員,采取與其他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相似的政治體制。1990年,東德各州并入西德,原聯(lián)邦德國的政治體制因此擴張到原東德境內。兩德統(tǒng)一并未解決原先東西德發(fā)展程度不同帶來的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異,如今德國另類選擇黨在東部各州取得優(yōu)勢地位也與德國境內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有密切關聯(lián)。

當代德國政壇的主流政黨包括持中間偏右的保守立場的基民盟/基社盟,又稱聯(lián)盟黨(Unionsparteien,CDU/CSU),該政黨聯(lián)盟由全國性政黨基民盟和僅在德國最大州巴伐利亞州活動的基社盟組成,由于其長期以來聯(lián)合參選的慣例,在日常語境中普遍被視為一個政黨。為外界所熟知的德國前總理默克爾便出身基民盟。除了聯(lián)盟黨的存在,德國政壇長期活躍著持中間偏左立場的的社民黨(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SPD),選舉前擔任總理的朔爾茨就屬于社民黨?;衩?基社盟與社民黨在魏瑪?shù)聡鴷r期就作為當時最重要的政治力量存在,二戰(zhàn)后基民盟與社民黨在聯(lián)邦德國輪流執(zhí)政。
除了這兩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政治團體,德國另有中間偏左的環(huán)保主義政黨綠黨(Die Grünen)和中間偏右的自民黨(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俗稱黃黨)。在這些政黨之外,有被認為是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AfD),該黨主張疑歐主義、民粹主義,具有反建制的傾向,在德國乃至全歐洲是極具爭議的存在。由于被認為傳播極端主義思想,德國其他政黨均在公開聲明中表示,在聯(lián)邦和地方層面不與選擇黨組成聯(lián)合政府,這一政治共識被稱為“防火墻”,一定程度上是當代德國對極端主義思想擴散的反思和防范。

▲ 以愛麗絲·魏德爾(Alice Weidel)為主席的德國另類選擇黨在本次大選中取得史上最多席位
經(jīng)過2023年的改革,2025的德國大選將會產(chǎn)生新一屆共630席的德國聯(lián)邦議院。德國大選中各黨派根據(jù)得票比例分得席位,若一個黨派在大選中沒有在全國范圍內取得5%的選票,則該黨無法在議會中取得任何席位。這也就是所謂的“5%門檻”。
2025的德國大選結果顯示,在全國299個選區(qū)中,聯(lián)盟黨取得28.52%的選票,在議院中獲得208個席位,成為全國第一大黨。緊隨其后的是德國另類選擇黨,得票率20.8%,在議院的席位一下增至152席,擁有將近四分之一的議席。原執(zhí)政黨社民黨則僅獲得16.41%選票,擁有120席。綠黨的席位從2021年的118席降至85席,得票率略高于11.6%。自民黨則得票率未破5%的門檻而失去聯(lián)邦層面的議席。未達到門檻的政黨雖然獲得選民支持,但由于其沒有聯(lián)邦議院席位,其余得票率較高的政黨將會瓜分這些低支持率政黨理應按照比例獲得的議席,從而使得基民盟可以與得票率較高的政黨中的一個組成聯(lián)盟執(zhí)政并順利通過信任投票。
默茨:政壇老將的傳奇過往和組閣選項
從占有的議席上看,基民盟和選擇黨無疑是大選的贏家。基民盟在政壇沉寂數(shù)年后重新成為議院最大黨,作為默克爾前黨內對手的默茨在棄政從商十余年后重回政壇,宣告“后默克爾”時代的終結。弗里德里希·默茨于1955年出生于德國最富裕的北威州,身世顯赫,其外祖父是基民盟前身中央黨黨員。默茨在17歲時加入基民盟,此后在聯(lián)邦國防軍的火炮部隊服役,也是首個在聯(lián)邦國防軍服役過的德國總理。

默茨于1994年起擔任德國議員,成為政壇新秀,1998年成為基民盟議會黨團副主席,兩年后擔任主席,在社民黨籍到施羅德執(zhí)政時期曾擔任聯(lián)邦議院反對黨領袖,直到2002默克爾接任為止。此后默克爾與默茨之間的矛盾逐步激化。默克爾于2005年成為德國總理后,默茨在黨內進一步受到排擠。與精于算計的前東德科學家默克爾對比,律師出身、家境優(yōu)渥的默茨是更敢于承擔風險的政治家,兩人的政治路線,行事風格有本質差異。2009年默茨退出政壇,進入商界并擔任多個金融機構和大企業(yè)的高級職務。2018年,默克爾卸任基民盟主席后,默茨重新出山,于2022年擔任基民盟主席,重新成為反對黨領袖。
在默茨曾經(jīng)出版《敢于追求更多資本主義》(Mehr Kapitalismus wagen)一書,在書中主張降低企業(yè)稅收,削減社會福利,強化自由競爭以促進市場經(jīng)濟的繁榮。默茨的經(jīng)濟履歷以及其對經(jīng)濟政策的鮮明立場對于經(jīng)濟發(fā)展陷入僵局的德國喂下一顆“定心丸”。與持有環(huán)保立場的綠黨相反,默茨對核電的態(tài)度更為溫和,并不主張廢除核電,這與社民黨的政治立場也有所不同。

▲ 默茨與德國前總理默克爾
默茨具有德國政治家的沉穩(wěn)和謹慎,早年默茨因其直言不諱和杰出的演講能力在德國政壇快速成長并一度成為明日之星。相比朔爾茨的中庸,默茨更具有個人魅力。多樣的經(jīng)歷影響形成的行事風格使得默茨更敢于進行政治賭博,并使用更激進的手段達到目的。2025年初德國馬格德堡市發(fā)生中東裔移民駕車撞人事件后,基民盟在聯(lián)邦議院與選擇黨合作通過了一項要求政府收緊移民政策的決議,令外界不免懷疑基民盟是否會打破“防火墻”并在大選勝利的情況下與選擇黨結盟。不能忽略的是,默茨以及在基民盟內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的保守派同樣主張強化對難民的管控和調整移民政策。隨著難民問題衍生諸多社會暴力事件,德國社會圍繞難民的接收與管理政策的辯論成為大選的一個核心議題。
即使選擇黨成為德國第二大黨并在原東德州取得優(yōu)勢地位,默茨領導的基民盟仍然不大可能與選擇黨結盟。默茨作為資深政治家,不可能不清楚打破全德國主流政黨共識帶來的風險和壓力。迄今為止默茨的言論都沒有公開表露和選擇黨結盟的明確跡象。社民黨作為歷史上有與基民盟長期合作歷史的政黨,其中間偏左的政治立場使得它成為更合適的合作伙伴。

當然,“防火墻”僅僅意味著各黨不與選擇黨聯(lián)合組閣,在地方各州以及聯(lián)邦議院內設的諸多委員會和小組內,基民盟仍然可以與選擇黨籍議員展開合作。選舉前的第十九屆聯(lián)邦議院中,基民盟主持十個委員會,社民黨主持五個,選擇黨和自民黨各主持三個,左翼和綠黨主持兩個。根據(jù)德國的政治傳統(tǒng),反對黨會在聯(lián)邦議院內主持大量常設委員會,而與政府順利運作密不可分的預算委員會通常由最大反對黨擔任主席。基民盟與選擇黨在議會政治層面展開有限度的合作,一方面有利于減少基民盟主導的新政府執(zhí)政可能遇到的阻力,另一方面防范選擇黨政治立場進一步滑向極端,通過“反建制”的政治口號獲取更多支持,未來威脅基民盟第一大黨的地位。
實際上,默茨已經(jīng)透露了與社民黨展開談判的意愿。社民黨和基民盟分別使用的紅色和黑色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會取代紅黃綠的“交通燈”三黨聯(lián)盟,跨黨派協(xié)調的成本和難度有所下降,歷史悠久的兩個政黨組成二戰(zhàn)后德國第五次“黑紅聯(lián)盟”——或更為經(jīng)典的“大聯(lián)盟”(Gro?e Koalition),在德國前景面對內外挑戰(zhàn)越發(fā)不確定的時代,有望作為穩(wěn)定器,助推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駛過不確定的河水。

▲ 默茨將與拉爾斯·克林拜爾領導的社民黨展開組閣談判
十字路口的德國:新政府內政外交政策前瞻
德國新政府的組閣談判仍然沒有正式開啟,目前政府關鍵職務的人選尚未公開,但新的“黑紅聯(lián)盟”將要面對的不僅是困擾德國社會已久的內政和經(jīng)濟問題,更要在歐洲安全和跨大西洋關系面臨更多不確定的時期作為“火車頭”引領歐盟發(fā)展。默茨是堅定的大西洋主義者,但面對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對歐洲安全做出的模糊表態(tài)以及繞開歐洲單獨與俄羅斯媾和的行為,默茨批評了特朗普的“美國優(yōu)先”政策,并認為這一政策將轉變?yōu)椤懊绹ㄒ弧?,進而損害歐洲利益。隨著歐洲國家領導人開始與特朗普政府進行高層次接觸,馬克龍與默茨正在尋求在對美政策上協(xié)調立場。即使默茨認為歐洲需要為美國減少對歐洲安全的投入做好準備,他依舊希望歐洲能夠團結一致并強化大西洋聯(lián)盟的凝聚力。
在特朗普再次威脅訴諸貿(mào)易戰(zhàn)和萬斯在德國發(fā)表爭議言論后,默茨仍主張強化美國與德國的關系,但德國新政府眼中美國作為盟友的可靠性顯然不如拜登政府時期對歐洲盟國的態(tài)度。即使默茨對發(fā)展德美關系持開放態(tài)度,他也警告特朗普不要通過關稅問題分化歐洲國家。

▲ 2024年6月,持有飛行員執(zhí)照的默茨在德國一處空軍基地駕駛戰(zhàn)斗機
美歐關系的一大矛盾點莫過于歐洲防務問題。特朗普遲遲不肯承諾對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以及他對北約的批判以及自奧巴馬政府末期起美國希望北約歐洲盟國提升防務開支成為雙邊關系中十分敏感的話題。默茨已經(jīng)作出承諾擴大德國的國防工業(yè)生產(chǎn),朔爾茨政府曾宣布的一項特別防務基金將提供資金支持,但籌集這項資金之外的國防基金需要聯(lián)邦議院超過三分之二多數(shù)支持,而目前選擇黨和左翼以及其他反對增加國防開支的政黨已經(jīng)超過三分之一,德國財政預算中的“債務剎車”也可能對增加政府開支產(chǎn)生阻礙。
如果默茨能夠展現(xiàn)出足夠的領導力和談判水平,則德國有望在不壓縮其他領域開支的前提下,從歐盟處得到一筆資金以補充不斷增加的軍事支出。防務開支很可能成為在野黨與執(zhí)政聯(lián)盟的潛在矛盾,而在防務問題上的決心和態(tài)度將影響德國在歐洲各國強化防務能力的表率作用。

▲ 默茨與基民盟在歐洲議會所屬的歐洲人民黨領導人出席活動。
在經(jīng)濟與氣候問題上,默茨的自由主義經(jīng)濟主張有望通過延緩推動綠色議程優(yōu)先保障德國經(jīng)濟重新進入增長的軌道。默茨的保守派經(jīng)濟路線要求減少繁瑣手續(xù),通過給企業(yè)“減壓”釋放經(jīng)濟活力,但默茨反對改革的“債務剎車”又限制了德國政府為削減企業(yè)經(jīng)營成本做出更多舉措。德國的傳統(tǒng)汽車工業(yè)面臨電動車崛起的沖擊,但尚不清楚默茨如何促進這些企業(yè)未來的發(fā)展。
在移民問題上,默茨的強硬態(tài)度預計將成為社民黨與基民盟的矛盾點,在移民問題上的不合可能為選擇黨利用,挑撥離間“黑紅聯(lián)盟”。但移民問題引發(fā)的爭議并非空穴來風,德國社會經(jīng)歷數(shù)次有關惡性事件后,對非法移民和難民的態(tài)度進一步分化,未來德國的移民政策發(fā)展也將成為新政府施政過程中的敏感話題。移民問題作為歐洲多國同樣面對的共性問題,德國政府作出的決策都可能在其他歐洲國家招致批判或受到模仿。隨著默茨與社民黨展開組閣談判,德國新政府的關鍵人事任命將會逐一浮出水面,但“黑紅聯(lián)盟”是否能夠充當一個抵擋內外沖擊的“防御者”仍然是一個未知數(shù)。

▲ 默茨與朔爾茨在德國聯(lián)邦議院。
參考資料
[1] Ndr. (2025, February 24). Bundestagswahl: Schwarz-Rot ist m?glich - Echo der Parteien. NDR.de - Nachrichten - NDR Info. https://www.ndr.de/nachrichten/info/Bundestagswahl-Schwarz-rot-ist-moeglich-So-reagiert-der-Norden,btwinfo100.html
[2] Mohr, R. (2008, October 14). a-279e4ae8-0001-0001-0000-000000583944. DER SPIEGEL, Hamburg, Germany. https://www.spiegel.de/kultur/gesellschaft/marktwirtschaftler-merz-friedrich-gegen-den-rest-der-welt-a-583944.html
[3] Parker, J. (2025, February 24). German election: New leader must build coalition in divided country. BBC News. https://www.bbc.co.uk/news/articles/c5yxd59p578o
[4] Wolff, K., & ZDFheute. (2025, February 24). Bundestagswahl: Union vorne, AfD mit Rekord, FDP & BSW raus. ZDFheute. https://www.zdf.de/nachrichten/politik/deutschland/bundestagswahl-2025-deutschland-wahlergebnisse-parteien-merz-scholz-100.html
[5] Strack, C. (2025, February 24). Who is Friedrich Merz, Germany’s likely next chancellor? dw.com. https://www.dw.com/en/german-election-2025-cdu-friedrich-merz-angela-merkel-chancellor-business-v3/a-70845544
[6] Conesa, E. (2025, February 24). With election win, Friedrich Merz, rival of Angela Merkel, has revenge. Le Monde.fr. https://www.lemonde.fr/en/international/article/2025/02/24/election-win-t-friedrich-merz-angela-merkel-s-rival-has-revenge_6738493_4.html
[7] Jack, V. (2025, February 24). German election results tilt EU back toward nuclear energy. POLITICO.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germany-election-eu-nuclear-power-energy/
[8] Politico. (2025, February 24). Merz won the German election. Here’s what it means for Europe. POLITICO.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german-election-results-2025-friedrich-merz-cdu-europe/
[9] Welle, D. (2025, February 25). German election: Merz to “intensify” SPD coalition talks. dw.com. https://www.dw.com/en/german-election-merz-to-intensify-spd-coalition-talks/live-71732483
[10] Grieshaber, K. (2025, February 24). Germany election: Once sidelined by Merkel, Friedrich Merz is headed for the top job | AP News. AP News. https://apnews.com/article/germany-election-merz-candidate-chancellor-christian-democrats-bb9dff6bda93dab02c4ee3029920d44d
[11] Adler, K. (2025, February 24). Germany’s Friedrich Merz signals seismic shift in Europe-US relations. BBC News. https://www.bbc.co.uk/news/articles/cpv4n0dg3v3o
[12] Adler, K. (2025b, February 24). Germany’s Friedrich Merz signals seismic shift in Europe-US relations. BBC News. https://www.bbc.co.uk/news/articles/cpv4n0dg3v3o
[13] Berlin (AFP). (2025, January 30). Germany’s far-right “firewall” crumbles as migration debate flares. https://www.france24.com/en/live-news/20250129-germany-s-far-right-firewall-under-strain-as-migration-debate-flares
[14] Lunday, C. (2025, February 24). Merz and Macron seek united European front amid US uncertainty. POLITICO.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friedrich-merz-emmanuel-macron-donald-trump-united-european-front-amid-u-s-uncertainty/
[15] Chambers, M., & Murray, M. (2025, February 25). Wary of Trump, Germany’s Merz warns it’s “five minutes to midnight for Europe.”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merzs-conservatives-push-quick-coalition-talks-after-german-election-win-2025-02-24/
[16] Politico. (2025b, February 24). Merz won the German election. Here’s what it means for Europe. POLITICO.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german-election-results-2025-friedrich-merz-cdu-europe/#momo
[17] Paternoster, T. (2025, February 25). Germany’s election winner Merz aims to lead Europe with US involvement “dwindling.” Euronews. https://www.euronews.com/2025/02/24/germanys-election-winner-merz-aims-to-lead-europe-with-us-involvement-dwindling
作者簡介:吳亦恒,民智國際研究院研究助理,北京外國語大學本科生,研習興趣為安全政策研究,美歐關系,歐洲政黨政治與外交政策
*特別鳴謝華東政法大學的薛陽對本文構思和寫作提供的專業(yè)指導與協(xié)助
編務:吳亦恒
責編:王加特
圖片來源:網(wǎng) 絡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民小智君
轉載:請微信后臺回復“轉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