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 2006 年的侄子很遺憾來跟我講方大同去世時,我問他喜歡他哪些歌,侄子張嘴就發(fā)了他唱《愛愛愛》的微信語音給我,我才知道方大同對于 05 后聽眾同樣深刻的影響。
當然,一個優(yōu)秀的音樂人影響力是一定能影響到上下幾十歲差距的不同年齡層聽眾。
從作品層面,至少對于80后、85后的這一波人,方大同的音樂確實很容易讓人把他當同齡好友來信賴。
大家一起在世界各地聽著 Micheal Jackson 的音樂長大,他甚至還消化了 MJ 的風格,轉(zhuǎn)換自己的特色輸出。
而后方大同除了發(fā)表自己的原創(chuàng),他翻唱崔健《假行僧》、改編李春波《小芳》唱出自己的《小方》、用 80 后一代人的 IP 記憶《西游記》為題發(fā)行專輯、以 80 年代經(jīng)典科幻電影《回到未來》做自己的音樂主題,都是讓 80 后極至我這樣 85 后極有共鳴的作品動作。
00 后聽眾多把《紅豆》當作方大同的代表作之一,但 80 后們明白,那是我們的同齡人方先生和我們一樣愛王菲而做出的一次用心的 Salute, 正因如此,這樣的用心被更多人共鳴,成了幾代人共同的音樂記憶。
我從做音樂雜志、到電視導演開始工作,到后來轉(zhuǎn)行進入到音樂行業(yè),多少有點遺憾,因為在我高速運轉(zhuǎn)于音樂行業(yè)的這八年多時間,也是方大同低產(chǎn)、修身養(yǎng)性的八年,未能在工作上有過接觸。
可方大同對我音樂工作的影響程度,一點沒因為他事業(yè)后半程的減產(chǎn)而降低。
除了我 05-09 年在大學時候兼職做 DJ 沒少在電臺播方大同的歌,我正式介入企劃與執(zhí)行的第一張專輯,也在前期開會討論專輯制作規(guī)劃時,我羅列了很多方大同的歌做編曲和律動設計的 References, 那是我覺得可以用復古感連通年輕聽眾的一個契合點。
再到后來,我和朋友合作做音樂公司、簽藝人時,聊起方大同兩眼放光的音樂,我肯定會多留心一下,后來,大家也知道我與誰進行了深度合作。
一定程度我會覺得,有方大同的音樂陪伴的工作過程,就像有一個在遠程并肩作戰(zhàn)的 Partner 一般安心。

所以另一邊,當定居南半球的發(fā)小發(fā)來微信表達也很遺憾方大同就這樣走了,是多少帶著有一點為同齡人惋惜的意思在。
細算起來,方大同確實只大我不到三歲,那種…仿佛像是看著身邊好朋友走了一樣的心痛,聽他即使節(jié)拍輕松的一些作品,還是會忍不住哭出來。
Now, 也許方大同在另一邊已經(jīng)遇上了 Michael Jackson, 正在和他聊一個有趣的 Session 吧或者正在給 MJ 聽他改編翻唱的《Bad》,畢竟《Bad》隨《可啦思刻》專輯發(fā)行時,MJ 已經(jīng)離我們而去了。

用方大同最后一張專輯封面上的揮手動作,送別這個曾陪伴過我 20 年的音樂人。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