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二手車這事兒,誰都想淘個靠譜的“寶貝”,可偏偏有些車看著光鮮,實則是事故車“喬裝打扮”來的。咋才能不被坑,順利躲開這些坑?今天,我就以一個老司機的經(jīng)驗,給你講講如何避免買到事故二手車,干貨滿滿,趕緊記下來!
車輛的事故、維修保養(yǎng)等記錄都會隨車而留,通過線上平臺也可以查詢到全國聯(lián)網(wǎng)的4S店保養(yǎng)記錄、出險記錄、 云端里程等信息。比如“車業(yè)寶”微信小程序可以查到車輛的詳細歷史情況,足不出戶即可了解車況。

一、先搞懂啥是“事故車”
先說清楚,事故車可不只是撞得稀巴爛的那種。只要車的大結(jié)構(gòu)——比如縱梁、A柱、B柱、底盤這些地方動過刀子,或者修過大傷,就算事故車了。小剮蹭換個保險杠啥的,不算在內(nèi)。所以,咱們的目標是把這些“隱藏大修”的車揪出來,別被賣家忽悠。
二、查記錄,別光聽賣家吹
賣家說“就小磕碰,沒大事”,這話你信一半就行。想知道真相,查記錄最實在?,F(xiàn)在網(wǎng)上有不少平臺能查車輛VIN碼(車架號),比如車業(yè)寶微信小程序,花幾十塊錢,能看到事故記錄、維修歷史,甚至水泡車、火燒車的“黑歷史”。4S店的保養(yǎng)記錄也能挖出來,看看車以前動過啥大手術(shù)。
不過,記錄也不是萬能的。有些小修理廠修的車,可能沒上報,查不到。所以,光看記錄還不夠,后面還得靠眼力和試駕。

三、看車身,別被外表騙了
事故車修得再好,也藏不住痕跡。檢查車身時,帶上手電筒和一顆細心。
第一招:看漆面。原廠漆顏色均勻,修過的漆面可能有色差,尤其是門縫、引擎蓋這些地方,用手電照照,差別就出來了。
第二招:摸接縫。原廠車的接縫寬窄一致,修過的車可能縫隙歪歪扭扭,或者有膩子填過的痕跡。
再瞅瞅螺絲和膠條。引擎蓋、車門這些地方的螺絲要是動過,螺帽上會有劃痕,甚至生銹。膠條要是新舊不一,或者粘得不自然,多半是拆過重裝的,十有八九修過大傷。

四、大梁和底盤,事故車的“命門”
事故車的核心問題往往在大梁和底盤。趴下去看看底盤,有沒有明顯焊接痕跡、變形,或者補漆補得太夸張,這些都是事故車的“鐵證”。大梁要是修過,可能車身強度就不行了,開起來安全隱患大。所以,別嫌臟,檢查底盤這步省不得。實在不會看,找個修車師傅幫忙,幾十塊錢搞定。
五、試駕
車況好不好,開過才知道。試駕時,別就在停車場溜一圈,上路跑跑,高速低速都試試。聽聽發(fā)動機聲音正不正,剎車靈不靈,方向盤會不會跑偏。尤其是事故車修過大梁或者懸掛,跑起來可能車身抖得厲害,或者過彎時感覺不穩(wěn)當。這些毛病,照片和描述里可看不出來。
自動擋的車更得留心,換擋時頓挫明顯,或者掛檔有異響,可能是變速箱受過傷。開著不舒服的車,買回去就是個麻煩。

六、賣家話術(shù)要警惕,別被“低價”迷了眼
“便宜賣,車況好,沒事故!”這話聽著誘人,但便宜沒好貨的道理你得懂。有的賣家故意壓低價,把事故車包裝成“正常車”甩手。問問“為啥這么便宜?”對方要是支支吾吾,或者拿“急用錢”之類的理由搪塞,多半有鬼。正常的好車,賣家哪舍得賤賣?
還有種套路是“現(xiàn)場加價”。網(wǎng)上標個低價吸引你去看,到了地方就說“哦,那輛賣了,這輛車況更好,多加兩萬”。這種時候,別被忽悠,果斷走人。
事故車不光是撞出來的,水泡車和火燒車也算在內(nèi)。水泡車聞聞車內(nèi)有沒有霉味,看看座椅下面、地毯下有沒有泥沙,電器按鈕靈不靈?;馃嚫黠@,內(nèi)飾可能有燒焦味,線束和儀表盤看著不自然。這些車修好了也能開,但隱患大,電子系統(tǒng)隨時可能罷工,碰上了就別猶豫,直接pass。

八、找專業(yè)人士幫忙
如果你是新手,對車一知半解,建議花點錢請個專業(yè)檢測師。市面上有些二手車平臺提供檢測服務(wù),幾十項檢查下來,事故痕跡基本跑不掉。或者帶個修車行的朋友去,現(xiàn)場給你驗驗車況,總比自己瞎猜強。畢竟,幾百塊的檢測費,能省下幾萬的冤枉錢,值!
九、心態(tài)放平,別貪小便宜
買二手車,貪便宜是大忌。市場價10萬的車,有人6萬賣你,乍一看是撿漏,可仔細一查,不是事故車就是水泡車。擺正心態(tài),靠譜比便宜更重要。事故車再便宜,開著提心吊膽,誰受得了?

最后,過戶前再確認一把。
車看好了,價格談妥了,別急著簽字。過戶前再查一遍車況和手續(xù),確保沒抵押、沒查封,違章也清干凈。合同里把車況寫清楚,免得日后扯皮。手續(xù)辦完,車到你名下,才算真放心。
總的來說,避免買到事故二手車,靠的是眼力、細心和一點懷疑精神。別被賣家的花言巧語蒙了,多查多看多試,開開心心買輛好車回家,才是正道。希望你看完這篇,能少走彎路,順利找到屬于自己的“靠譜座駕”!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