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集體自我創(chuàng)造的產(chǎn)物。

要是我們以這種方式看待人類歷史呢?

要是我們從一開始就把人類

當作富有想象力、智慧又愛玩的生物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衛(wèi)·格雷伯是著名的人類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占領華爾街”運動的重要發(fā)起人,“狗屁工作”的提出者,以批判官僚主義、資本主義和當代政治而聞名。2020年9月2日,他在威尼斯的醫(yī)院離世,享年59歲。格雷伯去世前3周才完成的《The Dawn of Everything 》是與考古學家大衛(wèi)·溫格羅跨界書寫歷時10年之久的合著之作,于2021年底一經(jīng)推出即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引發(fā)各界熱議。可以說,此書代表了格雷伯學術思想的巔峰,也是其最具野心的重磅遺作。

繼著作《毫無意義的工作》《規(guī)則的悖論》在國內出版即收獲大量的擁躉者,翹首以盼的簡體中文版《人類新史:一次改寫人類命運的嘗試》由后浪引介。在本書上市之際,作者之一大衛(wèi)·格雷伯的妻子妮卡·杜布羅夫斯基(Nika Dubrovsky)做客中國,與讀者分享了成書背后的故事

 新書速遞丨叛逆學者大衛(wèi)·格雷伯遺著《人類新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更多視頻
新書速遞丨叛逆學者大衛(wèi)·格雷伯遺著《人類新史》

兩位作者借助人類學、考古學等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有力質疑了我們所熟知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簡史》等經(jīng)典大歷史的基本前提,呼吁一種嶄新的人類歷史書寫。

致我們的中國讀者

2011 年夏天,在時代廣場旁邊吃拉面時,大衛(wèi)·格雷伯給了我一本他的書《債:第一個 5000 年》(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書里有一句獻詞:“獻給大衛(wèi)·溫格羅,我不記得還有誰能夠像他一樣激起我對過去的興趣。”由此,我們開啟了接下來耗時十年的項目。在那段時間里,我們結合人類學和考古學專業(yè)技能,復興了在我們的學科中一度很常見的那種有關人類歷史的宏大對話:不過這一次,對話基于現(xiàn)代科學證據(jù)。我們的寫作沒有規(guī)則或期限,新的發(fā)現(xiàn)和辯論能一直持續(xù)到深夜,就這樣從動筆到完稿。大衛(wèi)·格雷伯不僅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知識分子:他真正致力于踐行自己關于社會正義和解放的理念,哪怕這些理念以及他本人似乎常常遭遇這個世界的阻力。于我而言,這本書是一個長久的見證,不僅見證著一段無可取代的友誼,也見證著這些理念的力量及其持久的影響力?,F(xiàn)在,擺在你們面前的就是我們改變人類歷史進程(至少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那部分)的一次小小嘗試。

大衛(wèi)·溫格羅

2023 年 10 月 14 日于倫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目錄

第一章 告別人類的童年

或言,為什么這不是一本關于不平等起源的書

第二章 邪惡的自由

原住民批評與進步神話

第三章 解封冰河時代

鎖鏈內外:人類政治的多重可能

第四章 自由民、文化的起源和私有財產(chǎn)的出現(xiàn)

(未必循此順序)

第五章 多季以前

為何加拿大覓食者蓄奴而他們的加利福尼亞鄰居卻沒有;或言,“生產(chǎn)方式”問題

第六章 阿多尼斯的花園

從未發(fā)生的革命:新石器時代的人們如何避開農(nóng)業(yè)

第七章 自由生態(tài)

農(nóng)耕最初是如何跌跌撞撞、虛張聲勢地走向世界的

第八章 想象的城市

亞歐大陸第一批城市居民(分布于美索不達米亞、印度河谷、烏克蘭和中國),以及他們如何在沒有國王的情況下建起城市

第九章 視而不見

社會住房和民主在美洲的本土起源

第十章 為何國家沒有起源

主權、官僚制和政治不起眼的開端

第十一章 回到起點

論原住民批評的歷史根基

第十二章 結 論

萬物的黎明

思索人類社會命運時,我們總會借助大歷史的廣角鏡頭。可耳熟能詳,甚至被默認為公理的人類發(fā)展敘事——從人人平等的狩獵采集小游群到現(xiàn)代民族國家,歷經(jīng)“農(nóng)業(yè)革命”“城市革命”“國家起源”等關鍵節(jié)點——真的反映了事實嗎?《人類新史》向我們揭示出,這或許只是一個現(xiàn)代版本的起源神話。

《人類新史》不僅展示了一部全新的人類演化史,同時誠摯邀請讀者進入一門新的歷史科學,并與兩位學者共同思考:人類為何會從曾經(jīng)的靈活陷入如今的僵化,而改變的希望又蘊藏在哪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