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間的珥蛇者

黎荔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意大利珠寶世家BVLGARI 寶麗格,有品牌標(biāo)志性的Serpenti 靈蛇系列,自1940年代亮相以來,這個系列就如同靈蛇蛻皮般,在78年間不斷的推陳出新。當(dāng)代系列更為簡約精巧,以環(huán)繞造型和全密鑲鉆,展現(xiàn)高級珠寶的工藝卓越、優(yōu)雅精巧。而古董典藏的靈蛇系列,完全是寫實風(fēng)格,蛇身的每一片鱗片都可通過鉸鏈相互銜接,呈現(xiàn)蛇的蜿蜒姿態(tài),簡直就是栩栩如生的靈蛇出洞,每一只都與眾不同,妖嬈靈動,耀眼奢華,口吐信子,卷曲身子,危險又迷人,每一款都演繹著靈蛇不斷蛻變又神秘莫測的強大特質(zhì)。每次看到寶麗格全球品牌代言人劉亦菲以靈蛇耳環(huán)出鏡,我都會想起自己童年時代的那對蛇耳環(huán)。

記得小學(xué)二年級的時候,我在家附近的草叢里,逮到過兩條碧綠嬌弱的小蛇,細(xì)如手指,不到一尺長,柔弱可愛,我將小青蛇養(yǎng)在學(xué)校教室的課桌抽屜里,課間拿出來盤繞玩耍,日常喂喂飯粒蚯蚓。這是一種脾氣非常溫順的無毒蛇,性格非常內(nèi)向,膽小又敏感,被一個活蹦亂跳的頑童各種揉搓,也依然情緒穩(wěn)定,默默忍耐,對人幾乎不具攻擊性。一次,我發(fā)明了一種新的盤蛇玩法,把兩條小青蛇緊緊地盤成兩個圓餅形狀,因為蛇身太過滑溜,我得先墊上襯條,才能將蛇扎成小圈,然后系上細(xì)線吊在耳垂上。于是一條活蛇就被掛在了耳朵上,它時時昂起頭,閃著兩顆小黑豆眼睛,吐出火紅的舌頭。這副個性耳環(huán)實在酷得不行,結(jié)果只炫耀了一回,因為太拉風(fēng),不知給哪個同學(xué)舉報了,校長直接來沒收了我的寵物蛇。從此,我永遠(yuǎn)地失去了那對童年的碧綠耳環(huán)。

后來,我讀《山海經(jīng)》,發(fā)現(xiàn)上古大神也喜歡把蛇當(dāng)作耳環(huán),用古語叫做“珥蛇”。盤點一下《山海經(jīng)》全文,會發(fā)現(xiàn)其中共有9處“珥蛇”記錄,其中有所分別,7處為“珥兩青蛇”,2處為“珥兩黃蛇”。其中“珥兩青蛇”的禺強和奢比尸出現(xiàn)了兩次,其余則是巨人夸父、南海之神“不延胡余”、西海之神“弇茲”,以及“夏后開”,也即華夏第一王朝夏朝的第一位帝王夏啟。7位中有5位為神,2位為帝王或巨人,沒有一個是等閑之輩。

除了5位人面鳥身/獸身的神族,家天下的開創(chuàng)者夏后開,也殆非凡人,他乃人神交配所生之子,同時也身兼國之大巫,本身具有神能。夏后開以兩條青蛇作耳飾,騎著兩條龍出行,在大樂之野操羽舞環(huán),舞雩而上通于天神,乘龍沖破三重云天,而后到達天庭,于此拜見天帝,求得神樂,把天上的樂曲《九辯》和《九歌》帶到人間。如果沒有夏后開,則正應(yīng)了那句俗語:“此樂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扮韮汕嗌?,乘兩龍”的夏后開,以蛇與龍的組合強化著他作為人神中介的權(quán)威。另外,唯一一位既非神靈也不是帝王的夸父,能夠與太陽競走,顯然也具有飛升于天的神異能力,而這正是通過借助汲取靈蛇的力量完成的,不然他為何不光耳朵上兩條蛇,手里還攥著兩條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什么這些上古大神都愛佩戴蛇耳環(huán)呢?以遠(yuǎn)古先民的角度去考量,在初民心中,凡人之軀的存在空間是介于天地之間的,很難超越自然的束縛,像鳥類一樣翱翔天空。但是龍蛇一類的意象,卻一直被視為具有獨立升天以及潛淵的異常能力。比如,在《荀子》中就說到:“騰蛇無足而飛”,龍自然是上天入地?zé)o所不能的。所以,龍蛇其實都象征了人類尋求超自然能力即“升降于天地”的一種體現(xiàn)。

由此可見《山海經(jīng)》所述之“珥蛇”,首先是天地溝通的媒介,蛇在先民信仰中被視為具有升天潛淵的能力,能連接天地。珥蛇者通過佩戴蛇形飾物或耳掛活蛇,象征其可自由穿梭于神界與人間。其次,“珥蛇”也是權(quán)力與神性標(biāo)志,珥蛇者多為神祇或巫覡,例如《山海經(jīng)》中記載的7位珥蛇者均為具有超凡能力的存在。最后,“珥蛇”可能也源于上古的圖騰崇拜,蛇不斷蛻皮,重獲新生,因而成為蛻變、不朽、重生、力量與啟示的象征,蛇成為永生信仰的載體。當(dāng)然,珥蛇者與真正的人首蛇身者,難以并駕齊驅(qū)?;仡櫄v史,創(chuàng)世神祇伏羲和女媧常被描繪為雙蛇交纏的形象。根據(jù)《山海經(jīng)》的記載,諸如共工、相柳、軒轅之國等上古天神多為人面蛇身,他們的神力顯然遠(yuǎn)勝于珥蛇者,因為他們根本與靈蛇是融合共生的,借助蛇/龍的生物靈性,這些上古大神能夠御風(fēng)而行,隨意往來于天地之間。

2012年,在遼寧田家溝紅山文化墓地中,首次出土了戴在墓主人右耳的蛇形耳墜。這些蛇形耳墜,大小約為成年人食指中指并在一起的大小,體呈灰白色,蛇頭嘴巴眼睛清晰可見,而且非常光滑,底部略粗糙于頭部。這些實物的出現(xiàn),再結(jié)合《山海經(jīng)》中“珥蛇”之神的解讀,為這個右耳戴著“蛇形耳墜”的墓主人身份,提供了一個指示:他可能正是當(dāng)時社會中巫覡之類的神職人員,玉蛇耳墜不僅是一件裝飾,而且也是其升天通神能力以及獨特身份的標(biāo)志物。

《山海經(jīng)》中保留著眾多來自華夏大傳統(tǒng)的史前信息。由于文化變遷后的遮蔽和遺忘,其中的一些內(nèi)容淪為后人無解的千古之謎??脊虐l(fā)掘的文物作為實物證據(jù),能夠讓今人超越小傳統(tǒng)的遮蔽和迷惑,解讀文字編碼背后之謎,洞悉大傳統(tǒng)的神話觀念信息。如今我們終于明白:珥蛇不是神話虛構(gòu),而是史前社會中的實景。即使不存在夏啟這個人物,在距今約4000年的東亞大地上,也確實是有人珥蛇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穿過歷史的重重迷霧,我想象著當(dāng)年夏啟“珥蛇”的場景:大荒之西,赤水蜿蜒如血,流沙在暮色中泛起金芒。蒼穹低垂,云氣翻涌如龍蛇交纏。夏后啟立于斷崖之巔,耳垂上兩青蛇蜿蜒盤踞,蛇首昂揚,吐信間似有風(fēng)雷之聲。蛇身鱗甲泛著幽光,與足下雙龍的赤金犄角交相輝映。那青蛇并非死物,其尾尖穿透耳垂,卻無血跡,仿佛與啟之血肉融為一體。蛇目閃爍如碧玉,映出啟眼中流轉(zhuǎn)的星辰——那是窺見天機的印記。在祭天儀式中,啟向天抬手,耳畔青蛇驟然繃直身軀,蛇口張開,嘶鳴化為古老咒言。剎那間,天地裂隙洞開,群星倒墜如雨,雙龍騰空而起,載他直入云霄。崖下三苗族戰(zhàn)士皆仰首駭然,蛇飾的威壓令他們戈矛落地、跪地戰(zhàn)栗。他們深知,這耳畔青蛇非飾物,而是啟身為“天命之子”的憑信——蛇通天,龍馭地,人王踏神道。

“珥蛇”,是上古天地交感的秘儀。在商代青銅器蟠螭紋深處,在《山海經(jīng)》飄渺的墨跡間,“珥蛇”的記載猶如遠(yuǎn)古密碼。想起在我的童年時代,亦曾體會過那種蛇尾纏繞耳廓的感覺,以及耳畔雙蛇的嘶鳴不休。耳垂青蛇,宛如一圈鎖鏈,禁錮神性于凡軀。但蛇首昂然向天,又如鑰匙開啟永生之門。

我的那對小青蛇后來怎么樣了?我也不敢去問校長。但根據(jù)我的養(yǎng)蛇經(jīng)驗,小青蛇那么容易受驚,估計也活不長久,一旦死了,小青蛇體內(nèi)的色素會發(fā)生變化,從翠綠色變成碧藍(lán)色。仁厚黑暗的大地之母,最終將在她的懷里收藏這對深藍(lán)色的耳環(huán)。兒時野性十足、漫游于山林的我,如果能夠更長久地佩戴靈蛇耳環(huán),會不會以渾沌未鑿的赤子童真,可以接收到更多來自天地宇宙的信息,參悟到先祖早已知曉的事情:耳畔搖曳的蛇形,本就是接通九天的生命天線,以及地脈能量流動的可見形態(tài)。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