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探店
#hz,526
認(rèn)識我的朋友都說我是個魚控。
以前沒覺得,前兩天有人問我,又去吃魚了?掰指頭數(shù)數(shù),才發(fā)現(xiàn)自己寫了那么多吃魚的館子。
喜歡吃魚是真?!棒~肉不胖?!睆男【捅蝗诉@么教導(dǎo),只要給夠我時間,我能一筷,兩筷,三筷,把整條魚處理干凈。

而這次吃到的魚嘛,有種說不出的熟悉感,回家翻翻稿子,果然以前吃到過。
那是一條完全沒有刺的魚,叫魚勾。換個腦子能對的上號的名字——江團(tuán)。
只是距離上次吃,已經(jīng)過去了兩年。

對魚勾的初印象并不驚艷。不是魚肉不鮮嫩,而是過于無趣。
猶記得當(dāng)時店家的做法是蒸,淋醬油,鋪包心菜干。端上來挺誘人的,一股透骨的霉菜香,大塊的魚撐滿了白碗。
但吃著吃著,就有點沒勁了。
每一筷子戳下去,都能夾起一塊完整,厚實的,嫩滑的魚肉,沒有絲毫懸念。
當(dāng)時吃魚鉤的照片
也是因為這樣,兩年的時間里,我都沒有再去吃過這條魚。
結(jié)果最近碰巧和朋友去吃飯,推進(jìn)門這家館子,做開化菜,招牌就是魚鍋。

本來想點個雜魚,拗不過朋友被“沒有刺”吸引,最后還是要了一條魚鉤。
點菜時,我反復(fù)跟老板娘確認(rèn):這魚怎么個燒法?新不新鮮?貴不貴?......
老板娘笑呵呵,倒也沒有不耐煩,一臉胸有成竹的模樣:“放心吧,這魚很受歡迎的。噥,就像他們那樣的燒法?!?/p>
順著老板娘手指的方向,我才看到幾乎店里的每張桌上都有一口魚鍋。

忐忑間,一大鍋魚鉤被端了上來。
看賣相,還不錯。大蒜配合著小米辣和青辣椒,把渾厚的湯底點綴得閃亮。
那魚肉,每塊都有手掌那么大。用筷子輕輕撥動,魚肉白鮮嬌嫩,好似能直接從魚皮上滑落。
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情,夾了一塊魚肉送進(jìn)嘴里。
因為沒有魚刺的關(guān)系,可以咀嚼得很放肆。魚肉彈、嫩,有一點點的泥土味道,但還是能吃出肉本身的鮮美。
點睛之筆就是整個鍋的調(diào)味。雖辣,但不刺激,底色透著一股鮮香。
仿佛大塊的魚肉是白紙,這股辣像是蠟筆,配合之下作出一幅鮮艷的色彩畫。

吃到這里,我才終于承認(rèn)自己被打臉了。
懺悔的心有,手中的筷子一直沒有停下。


除了魚鉤好吃,這家店的其他菜也很優(yōu)秀。
印象深刻的還有一道追加的鐵板牛蛙。 本來菜量已經(jīng)足夠,因為想嘗嘗鮮,老板娘答應(yīng)給我們做小份。
雖說是小份,牛蛙肉的塊頭一點也不小。給你們看照片吧。

大塊頭的牛蛙肉燒的很入味,肉質(zhì)有 彈性 ,透出一股豆瓣醬的醬香。
也是照顧杭州人的口味,整道菜沒有做得很辣,而是被香和鮮占據(jù)了主色調(diào)。
在鐵板的助攻下,有幾塊蛙肉的表面 微微變焦 ,更是生出不一樣的風(fēng)味。

荷蘭豆炒臘腸,我是奔著臘腸點的。
因為老板娘跟我說,這是自家做的臘腸,和市面上賣的味道不同。

樣貌上,這款臘腸色澤變暗,不像平時吃的那般紅潤。
入口后, 腌制的咸味首當(dāng)其沖,回味卻有一股濃郁的肉香。
嚼起來嘎吱嘎吱的,腸衣很有韌性,確實與以前吃過的臘腸風(fēng)味迥異。

蔥花肉 說是衢州的特色,我看和杭州的腐竹蔥包肉大同小異。
只不過蔥花肉的面衣更厚實一點,面衣之下夾腐竹,腐竹之下夾肉,層層疊疊,層次比蔥包肉豐富。

最后一道 椒鹽鴨頭 ,鴨頭先鹵后炸,劈成兩半。油炸后的鴨肉失了水分,吃起來卻不柴。

尤其是骨頭,炸得酥脆, 用手一捏就碎。
店里也賣鹵鴨頭。
對于我自己來說,我更喜歡椒鹽鴨頭的手拿齒啃的滋味。嚼啊,香啊,吃到就停不下來。


小館子的生意很好,六點多到的店里,客人絡(luò)繹不絕。來得晚的,還要等位。
土菜館標(biāo)準(zhǔn)的 明檔點菜 ,老板娘會根據(jù)口味和特色做推薦。

閑聊間,得知老板娘是金華人,以前在柳浪聞鶯邊開餐館,后來因為租金太高,搬到了這里。
“ 因為在西湖邊做過,我對店里的衛(wèi)生要求很高。這里已經(jīng)開了四五年了,裝修還是很新的。 ”
老板娘很熱情,看我拿著相機拍拍拍,也不抵觸,瞄了幾眼拍的照片后,一直說我拍得好。

準(zhǔn)備離開的時候,老板娘也一直送到門口。
這是開心的一餐。 遇到熱心的店家,再吃江團(tuán),又有了新的想法。
在回去的車上,腦袋里突然蹦出一句不知哪里看到的話: 也許并不是世界無趣,而是我沒有找到有趣的活法。
哈哈,江團(tuán)如是,人生亦如是吧。


本圖文版權(quán)歸小O獨有,
歡迎留言,嚴(yán)禁盜圖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