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長城,位于我國的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按照華里計算超過一萬里,所以通稱萬里長城,早在1987年12月,長城就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我們印象中的長城修建是這樣的:秦朝統一六國以后,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所以才修建長城。而真實的歷史是,秦朝的長城是把戰(zhàn)國時期其他列國修建的長城進行連接,形成系統化的防御體系。
從公元前7世紀楚國筑“方城”開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筑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也就是說,長城的修建歷史一共持續(xù)了2000多年,幾乎歷朝歷代都會對長城進行整體或者局部的修復。

【我們現在看到的大都是明代長城,秦長城、漢長城多成遺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現在看到的大都是明代長城,秦長城、漢長城多成遺址】

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筑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筑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墻,這道墻可以環(huán)繞地球一周有余——地球一周的周長約為40076公里。
在眾多朝代中,以秦朝長城和明朝長城最為出名,其次是漢朝的長城,因為當年的連接、修建的規(guī)模實在是太多了。比如秦朝統一中國之后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guī)模修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長城的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果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歷史的大智大勇,重點是,就北方長城而言,哪些地段的長城既有歷史的代表性,又能突出雄壯豪邁之氣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長城

這一段的長城建筑得特別堅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觀賞長城的最好地方之一。
八達嶺長城位于北京市延慶區(qū)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游覽總面積約為119萬平方米,這里是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明代長城的一個隘口,成為居庸關的重要前哨,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

【八達嶺長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長城是明代長城向游人開放最早的地段,八達嶺景區(qū)以八達嶺長城為主,興建了八達嶺飯店和由領導人親筆題名的長城博物館,還有其他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旅游服務設施。

【八達嶺長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景區(qū)是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以其雄偉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著稱于世,是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2007年5月,八達嶺長城升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八達嶺長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八達嶺長城】

金山嶺長城

金山嶺長城

金山嶺長城也叫金山嶺長城景區(q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境內,與北京市密云縣相鄰,距離北京市約130公里、距離承德市區(qū)約90公里、距離清代皇家的木蘭圍場壩上草原約240公里。

【金山嶺長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山嶺長城】

金山嶺長城系明朝愛國將領戚繼光擔任薊鎮(zhèn)總兵官時期(1567-1582年)主持修筑的,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地段之一。這里以視野開闊、敵樓密集、景觀奇特、建筑藝術精美、軍事防御體系健全、保存完好而著稱于世,素有“萬里長城,金山獨秀”之美譽,堪稱萬里長城的巔峰之作。

【金山嶺長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山嶺長城】

金山嶺長城西起龍峪口,東至望京樓,全長10.5公里,有關隘5處,敵樓67座,烽燧3座。擋馬墻、障墻、文字磚墻、麒麟影壁墻、庫房樓鋪房在萬里長城中絕無僅有,到了2020年,承德市金山嶺長城景區(qū)被確認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金山嶺長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山嶺長城】

慕田峪長城

慕田峪長城

慕田峪長城同樣位于北京,具體在北京市懷柔區(qū)渤海鎮(zhèn)慕田峪村,距離北京市區(qū)約70多公里,享有“萬里長城,慕田峪獨秀”的美譽。

【慕田峪長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慕田峪長城】

慕田峪長城全長約5400多米,也是北京十六景之一,當然,也屬于明代長城,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慕田峪長城由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在北朝時北齊長城遺址上督建而成。不過,到了明朝中后期仍然進行了重要的重建和加固,而且也跟名將戚繼光有關。

【慕田峪長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慕田峪長城】

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明穆宗朱載垕特命抗倭名將戚繼光以都督同知總理薊鎮(zhèn)、昌鎮(zhèn)、保定三鎮(zhèn)練兵事,率軍對慕田峪段在內的二千里長城進行整修,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秋終于建成。

【明代中后期最重要的將領之一:戚繼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明代中后期最重要的將領之一:戚繼光】

慕田峪長城是明代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之一,這一段長城東連古北口,西接居庸關,自古以來就是拱衛(wèi)京畿的軍事要處,有正關臺、大角樓、鷹飛倒仰等景觀,長城墻體保持完整,較好地體現了長城古韻,有著深厚的歷史價值和較高的文化價值。

【慕田峪長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慕田峪長城】

1987年,慕田峪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到了2011年,成為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qū)。

【慕田峪長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慕田峪長城】

司馬臺長城

司馬臺長城

司馬臺長城也在北京,具體位于北京市東北部密云區(qū)北部的古北口鎮(zhèn)司馬臺村北,緊鄰古北水鎮(zhèn),距離北京約120公里,屬燕山山脈。

【司馬臺長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司馬臺長城】

司馬臺長城依險峻山勢而筑,并以險、密、齊、巧、全五大特點著稱于世,這一段長城東起望京樓,西至后川口,全長5.7公里,其中鴛鴦湖水庫將該長城分為東西兩段。東段有敵樓16座,西段有敵樓19座,共計35座(包括已毀水中一座)。

【司馬臺長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司馬臺長城】

1987年司馬臺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我國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原始長城”。

我國著名古建筑學家羅哲文曾評價:中國長城是世界之最,司馬臺長城堪稱中國長城之最。到了2012年,司馬臺長城被英國泰晤士報評為“全球不容錯過的二十五處風景之首”。

【司馬臺長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司馬臺長城】

古北口長城

古北口長城

古北口長城原來不屬于北京地界,后來隨著行政區(qū)劃的變更,現在也屬于北京,具體位于北京市密云區(qū)古北口鎮(zhèn)東南方向。

【古北口長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古北口長城】

北朝時北齊天保六年(公元555)修筑了一道自西河起(現在的陜西省榆林境內)至山海關共1500余公里的長城,古北口是這條漫長防線的重點設防關口。
到了金、元兩代都曾經對此關口進行重點增建和加固,到了明朝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起,又開始加修關城、大小關口和烽火臺等關塞設施,并增修門關2道,一門設于長城關口處,稱“鐵門關”,僅容一騎一車通過。

【古北口長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古北口長城】

為了增強防御力,還有一門設于潮河上,稱“水門關”,現在只有遺址還在。明朝隆慶元年(公元1567)戚繼光、譚綸開始對自山海關到居庸關(見居庸關及云臺)的長城進行大規(guī)模改建,古北口長城得到修建,就高度而言,望京樓是古北口長城的最高點,海拔約為986米。

【古北口長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古北口長城】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英勇的古北口抗戰(zhàn),1933年為了抗擊日寇的侵略,素有“京師鎖鑰”之稱的長城要塞古北口,成為長城抗戰(zhàn)的主要戰(zhàn)場。

【古北口抗戰(zhàn)】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古北口抗戰(zhàn)】

1933年3月10日到5月14日,古北口抗戰(zhàn)在此進行,360余名陣亡將士遺體合葬于古北口長城腳下,建古北口陣亡將士墓,約5米的古北口保衛(wèi)戰(zhàn)紀念碑,正面鐫刻著當年冀晉縱隊司令員趙爾陸題寫的四個蒼勁大字:河山永在。

【古北口抗戰(zhàn)紀念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古北口抗戰(zhàn)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