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里邊的這個“五服”,要怎么區(qū)分?為什么人們經(jīng)常說“出了五服,就不算親戚”?
我們的古人,通過這個“五服”的概念,就可以區(qū)分親戚的親疏遠近。簡單理解,服,就是服飾,但是五服的這個服,比較特殊,它特指——喪服。所謂的五服,其實就是當一個人去世以后,他的親屬用來“服喪”的“服”。

那么古代的葬禮,比現(xiàn)在要嚴謹?shù)枚?,參加葬禮的親屬,得根據(jù)不同親疏遠近,穿不同的喪服,一共分為五種,第一種叫斬衰,只能給和逝者最親的人穿,比如妻兒子女,而且穿斬衰的人,服喪的時間長達三年。
比如過去朝廷的官員在父母去世以后有一個丁憂的制度,要回家守孝,這個時間一般就是丁憂三年。

那么斬衰的制作工藝,是所有喪服里邊最差的一種,使用最粗的麻布制作,這種布料非常粗糙,裁剪的時候必須用刀砍才能將其斬斷,邊緣參差不齊,所以叫“斬衰”。
古代的喪服制度,是喪服的材質(zhì)越差,服喪越重,也意味著親疏關(guān)系越近,剛才說的斬衰是最親的人才能穿,那么第二等的喪服,叫齊衰。
齊衰也是用粗麻制作,但是工藝要好那么一點點,所以裁剪的時候可以用剪刀,邊緣也比較齊整。

和斬衰相比,穿齊衰服喪的程度就要低一點,一般是子女為母親、丈夫為妻子、或者孫輩為祖輩,服喪的周期一般是三個月到三年不等。
第三是大功,它的服喪程度一般是九個月,使用的是中等的麻布,一般是堂兄弟姐妹這樣的關(guān)系,或者已經(jīng)出嫁的姐姐和姑姑。
第四是小功,使用的是比較細的麻布,一般是母親家的親戚去世就穿小功,比如外婆外公、姨媽舅舅去世,服喪的周期一般是五個月。

最后一種,叫緦麻,緦麻就是最精細的麻布,制作的工藝也比較講究,過去一般是高祖去世、岳父岳母去世、或者女婿和外甥去世,這種服喪的程度最低,通常只有三個月。
所以通過這五種喪服,就不難看出,關(guān)系越是親近,所穿的喪服也就越差,因為越悲痛的人,越?jīng)]有心思講究穿著。
那么參加葬禮的,通常還有一些沾親帶故的人也要參加,但是他們就不需要穿喪服,因為他們是五服之外的人,說明關(guān)系比較疏遠。

而五服之內(nèi)的,一般就是直系血親,比如父母子女、祖輩孫輩;還有旁系血親,比如叔叔伯伯、姑姑舅舅以及堂兄弟姐妹,這些人統(tǒng)稱為五服以內(nèi)的自家人,所以出了五服,就不算親戚。
古人通過五服的制度,來強調(diào)家族內(nèi)部的等級和秩序,但是到了現(xiàn)代,這種親疏遠近的范圍正在進一步縮小,有的甚至出了三服就沒什么聯(lián)系,而有的哪怕就算是出了“十服”(當然事實上也不存在十服的說法),但只要你的實力足夠強大,再遠的親戚也都拼命和你親!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