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東“土豪”沙特的操作讓不少人看懵了——一邊給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鋪紅毯、發(fā)聯(lián)合聲明,熱情得像自家兄弟;另一邊卻對美國資深參議員盧比奧冷臉相待,連官方通稿都懶得發(fā)。這波“雙標”操作看似隨意,但仔細一品,全是沙特王室精心設計的“國際劇本”。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反差背后,藏著沙特的“端水藝術”

澤連斯基5月底的沙特之行,排面拉滿:王儲穆罕默德親自接機,會談后雙方高調(diào)宣布討論“人道主義合作與和平方案”。而同一時期訪沙的美國參議員盧比奧(共和黨外交大佬,曾多次批評沙特人權問題),待遇卻像走錯了片場——沒有官方儀式,連媒體鏡頭都少得可憐。

這種反差可不是沙特“看人下菜碟”,而是精準的利益計算。

  • 對澤連斯基熱情,因為烏克蘭是“流量密碼”:俄烏沖突仍是國際頂流話題,沙特表面支持烏克蘭(比如去年斡旋戰(zhàn)俘交換),既能刷歐美好感,又不影響私下和俄羅斯搞OPEC+石油聯(lián)盟。畢竟,沙特早就是“國際調(diào)解專業(yè)戶”,去年還成功撮合了伊朗和沙特復交,這次蹭上烏克蘭熱度,穩(wěn)賺不賠。
  • 對盧比奧冷淡,因為“話不投機半句多”:這位美國議員長期抨擊沙特“侵犯人權”“干涉也門”,而沙特最煩別人指手畫腳。更何況,拜登政府與沙特關系微妙,王儲索性對“刺頭”議員冷處理,既不得罪美國整體合作,又暗中表達不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沙特的算盤:雞蛋不放同一個籃子

沙特近年的外交策略就一句話:誰也別想當我爹,但誰都能當我客戶

  • 向東看:頂著美國壓力,申請加入金磚、拉中資搞新能源、低價石油專供亞洲,甚至頂著美元加息壓力,敢和中國搞人民幣貸款。
  • 向西糊弄:嘴上喊著和美國是“安全盟友”,實際軍火照買、石油減產(chǎn)照干(氣得拜登直跳腳)。這次冷落盧比奧,也是告訴美國:“別總拿人權當借口,有本事別買我的油?”
  • 在俄烏當“端水大師”:一邊買俄羅斯低價原油加工賺錢,另一邊給烏克蘭送人道援助,兩頭不得罪。畢竟,烏克蘭的糧食、俄羅斯的能源,沙特都不想斷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東土豪的“人設”轉(zhuǎn)型

沙特這么折騰,終極目標還是王儲的“2030愿景”——擺脫石油依賴,搞旅游、新能源、科技城。但經(jīng)濟轉(zhuǎn)型需要穩(wěn)定的國際環(huán)境,所以沙特必須:

  1. 當“和平使者”:撮合俄烏、伊沙和解,提升國際話語權;
  2. 當“投資人”:烏克蘭戰(zhàn)后重建的蛋糕、美國科技合作的機會,全都不想錯過;
  3. 當“反卷先鋒”:拒絕站隊美國或中俄,誰給利益就和誰玩。

所以,澤連斯基的紅毯和盧比奧的閉門羹,本質(zhì)都是沙特在說:“別用舊眼光看我,我現(xiàn)在是鈕祜祿·沙特?!敝劣谡l在布局?答案可能是沙特自己——畢竟,能同時讓中美俄都覺得“這人還能處”的,全球也沒幾個狠角色了。

(配一句扎心總結:國際政治沒有永遠的朋友,但沙特證明了——只要你夠有錢,可以同時有好多“塑料朋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