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最痛苦的莫過于明明你在海的那邊,我在海的這邊,想念卻不能見。說起“癡情奶奶”杜虎珍,簡直就是個活著的傳奇。她和老伴黃俊夫結(jié)婚才幾個月,結(jié)果就被扔下一個人等了整整80年。有人說她癡情,有人說她守婦道,但誰又能懂呢?杜奶奶在這漫長的等待里,早已把思念化成了日常,她說每當想起丈夫,就會為一大家子人感到可憐。還是各自過各自的好吧。3月8日,噩耗從黃家傳來,杜奶奶在103歲時走了,家人說她用80多年時間守著老宅,等丈夫回家。她曾說過,老伴答應(yīng)過她會回來,要等他等到生命的一刻。可惜,這個愿望終究沒能實現(xiàn)。




杜虎珍1921年出生在貴州遵義,1942年21歲的她嫁給比自己小三歲的黃俊夫。兩人一見鐘情,婚姻在動蕩的年代里顯得格外珍貴。新做的刺繡枕頭、手工鍛造的銀鐲子,還有那件沾著歲月氣息的婚嫁衣,這“婚姻三件套”放在當時絕對算得上豪門待遇。沒想到,這份來之不易的幸福還沒維持半年,黃俊夫就被征召入伍。杜虎珍想著丈夫在前線打仗,她懷孕的消息也沒敢告訴他。十月懷胎,她獨自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黃俊夫回家的唯一一次,是為母親田氏奔喪,那時剛出生的兒子黃發(fā)昌連奶都沒吃幾口,就被老父親帶到了戰(zhàn)亂的世界里。


國家解放后,黃俊夫本該回家團圓,卻選擇了出國闖蕩。資料顯示,他輾轉(zhuǎn)到了香港,定居在馬來西亞。1952年,他給家里寄來了第一封信。這封信像塊石頭扔進了平靜的湖面,激起層層波瀾。信紙上印著“東方大國建筑有限公司婆羅州”,黃俊夫在信中表達了對妻子的牽掛,但字里行間透著冷漠。他知道家里吃飯都成問題,卻仍然要求妻子把兒子的照片寄給他看。他說對不起妻子,但十年如一日的沉默,豈不是更大的辜負?杜虎珍看著這封信,心涼了一半。她知道,航空郵費比普通郵費貴幾倍,而黃俊夫連兒子照片的代價都不肯承擔。自此以后,她再也沒有寫過一封信。


時光荏苒,黃發(fā)昌長大成才,2022年離世前把所有家當都交給了母親。杜虎珍翻開箱子,里面有兒子小時候的肚兜,有他當教師時的資格證,還有夫妻倆結(jié)婚時的銀鐲子。她想把這些東西留給黃俊夫,等他有一天回來的時候,能證明她把兒子養(yǎng)得多好。但2023年3月8日,她永遠地閉上了眼睛。孫女問她:“這輩子為什么沒想過改嫁?”杜虎珍淡淡回答:“萬一他哪天回來了呢?”可隨著時間流逝,這個“萬一”終究變成了不可能。

在杜奶奶的遺物中,家人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張舊照片,照片里黃俊夫面帶微笑,身后是家里的金店和藥店。這兩個店鋪是什么時候開的?為什么擺在新加坡?這些問題懸而未決,但有個事實無法否認:黃俊夫在那片異鄉(xiāng)土地上,早已過上了另一種人生。他的后代在哪里?這個問題比他的去向更讓人揪心。在杜虎珍的訃告中,家屬提到要繼承奶奶的遺志,繼續(xù)尋找黃俊夫和他的后代。但對于一個已經(jīng)離開的老人來說,這份遺志還有意義嗎?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