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報旗下的紅星新聞爆出個猛料:
“京東平臺上,多家藥店旗艦店正在甩賣臨期的連花清瘟膠囊,價格多集中在3元/盒至4元/盒之間。”
我搜了一下,果然。但存在連花清瘟大甩賣的平臺,不僅是京東,還有淘寶和拼多多。
顯然是連花清瘟當年的產(chǎn)能過大,廠商過于樂觀地高估了消費者的消納能力所致。

猶記退燒藥買不著的時候,不少人還動過奇貨可居的念頭。以國人喜歡囤貨的趣味,瘋搶連花清瘟,不說三室一廳,堆滿一間小地下室,也并非難事。
我本人無緣連花清瘟,一是沒搶到,另外,對這一類藥物的療效并不信服,頑固地選擇了布洛芬,一粒見效,挺過了難熬的時刻。
那些迷戀連花清瘟的消費者們,卻早已在幾年前囤了不少,送人吧,不好意思,也不能老是送,不然人家覺得你這人怪怪的。更何況,現(xiàn)實世界里,送藥一不小心還容易成了東坡先生,被反咬一口。疫情期間,杭州女子就好心贈藥給同小區(qū)的男子,不僅沒有得到感謝,竟然還被踹門辱罵。

所以囤了這么多的連花清瘟,還真是難辦。
紅星新聞記者測算了一個有意思的數(shù),如果按照買十盒臨期連花清瘟計算,每粒藥物只要一毛二分錢。這
個價格到底是不是實際藥物的成本價,也值得追問。
紅星調(diào)查的臨期連花清瘟,有效期是今年五月底,保質(zhì)期是兩年,也就是兩年前的五月份采購的。藥房采購了那么多連花清瘟,如同是在股市買了高點。
泰山財經(jīng)也報道了連花清瘟的遇冷。
今年1月,以嶺藥業(yè)發(fā)布業(yè)績預告,預計2024年度歸母凈虧損6億-8億元,較2023年度的盈利13.52億元,下降144.37%-159.16%
沒有證據(jù)表明,這跟民智的提升有關。根據(jù)我這幾年的觀察,民智并沒有太大的改善。清醒的依然是少數(shù),而裝睡的和沉睡的,并沒有太大的變化,睡姿都沒有改變。
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不需要太多的連花清瘟了。哪怕是三塊錢一盒,那買了也要趕快吃啊,不然臨期產(chǎn)品就成過期產(chǎn)品了。
再說了,三室一廳也不大,都囤連花清瘟了,還怎么囤鹽。怎么也要預留一個電視機的位置,來好好安撫一下自己躁動的內(nèi)心。
狂熱的,沖動的,愛跟風的,喜歡看熱鬧的,這是常有。
但是無常的是,狂熱者往往喜新厭舊。
他們總是追逐在一個又一個的時代浪點上,擔心自己錯過了一個又一個機會。
善于吸引眼球的短視頻,最能夠掌握他們的情緒??吹綕駳獾膰乐匦粤耍透械阶约阂簧淼臐駳猓蔷鸵凉?。忽而又看到,中國人普遍缺鈣,這又是去購買鈣片。看到核污染水的事情,又去搶鹽。超市海帶半價了,這又要去搶海帶。
順便一提,鹽這種東西,保質(zhì)期也只有三年,不能久放。
唉,但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啊。曾經(jīng)風光一時的連花清瘟,如今卻只能成為大甩賣市場上的過客。
沒啥好建議的,建議喜歡認死理的人,房子買大點,這樣就能囤更多的東西了,還能刺激消費,何樂而不為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