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見皇上,還要交銀子?這是什么規(guī)矩?真要交的話,也該朝廷來出,我可沒錢”。1881年,從新疆凱旋歸來的左宗棠奉旨進京復命,竟然被守衛(wèi)攔著索要稅銀。

按照官職,左宗棠要交4萬兩。兩袖清風的左宗棠哪里拿得出這么多銀子,結果,竟然在城外等了好幾天。虧得朝廷發(fā)話干預,左宗棠才“免費”進門了,算是一個破例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崇文門是清朝時期百姓、官吏、商品進京繳納稅銀的門關,守衛(wèi)有權收入門費。凡是在地方任職期滿返京的高官,也要照例交錢。越是肥差,交的就越多。也許當時貪污太普遍了,守衛(wèi)不肯放過發(fā)財機會。

可惜,他們這次攔錯了人。左宗棠確實是個大官,握有實權,雄霸一方。但他不但沒錢,還窮得叮當響,時常找別人借錢。一來,他不貪污受賄,二來,他還熱衷接貧濟困,樂善好施。這樣入不敷出的人,怎么會有錢呢?

左宗棠領兵收復新疆時,軍費開支很大,一年高達800多萬兩。當時國庫緊張,東拼西湊,每年能勉強支付200多萬兩。為了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左宗棠不惜一切,向國外富商借高利貸作為軍費。但是高額的利息也讓他心疼,不愿借債太多。結果,西北軍營因為軍餉不足,官兵經常忍饑挨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嚴重的一次,有4個月沒發(fā)軍餉。拖欠軍餉,一般來說后果嚴重,輕則軍心渙散,重則引起嘩變??墒?,將士們寧可忍受饑餓和寒冷,也沒有鬧事。甚至左宗棠提出發(fā)餉時,他們竟然不愿意領。

數(shù)十萬大軍跟隨左宗棠深入環(huán)境惡劣的新疆,肚子吃不飽,還隨時會在戰(zhàn)爭中丟失性命。但即使是這樣,他們對拖欠軍餉也毫無怨言,乃至主動不領取。原因很簡單,他們太相信自己統(tǒng)帥左宗棠。

若是主帥貪污,故意克扣軍餉,中飽私囊,將士們當然會不滿、造反。可是,左宗棠的清廉之名,人盡皆知,在晚清腐敗橫行的官場,他成了一股難得的清流。部隊上下十分清楚左帥實在是沒錢,而且他和普通士兵一樣吃住,跟他們同甘共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左宗棠3歲就會背《三字經》、《千字文》,5歲開始背誦《論語》、《孟子》。再大一點,開始系統(tǒng)學習四書五經,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忠君愛國、克己奉公、樂善好施、廉潔清明。

任陜甘總督時,左宗棠還兼任茶馬使(負責內地與西北茶葉貿易的官員)一職,而且有工資。左宗棠在任10年期間,雖然按時領取,卻從沒動用。直到離任前,左宗棠才打開庫房,清點數(shù)目(30多萬兩),原封不動交給繼任總督楊昌浚。

左宗棠交代楊昌浚說:“西北建設肯定需要大量經費,如有急需,你就用這筆錢開支”。后來蘭州修建黃河鐵橋時,靠的正是左宗棠這筆銀子。所以,當?shù)厝税褬蚍Q作“左公橋”。

1877年,左宗棠曾經主持修建蘭州城門。這項工程,用工170萬,歷時1年。會打算盤的左宗棠主要用的是防營兵,當時有11個營參與工程。如果按正常勞力計算,工程造價得10多萬兩銀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由于用工沒花錢,實際只花了3397兩銀子購買材料。左宗棠向工部上報,請求報銷。沒想到,工部覺得工程太便宜了,駁回報告,不予報銷。他們要求左宗棠修改單價、工程量,重新做一份報告。意思很明顯,造價越高越好,他們才有利可圖。左宗棠不想同流合污,懶得理會,就自己掏腰包了事。

除了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左宗棠對后代要求也很嚴,不允許子女沾染官場惡劣習氣。1879年,左宗棠四子左孝同到西北探親,左宗棠專門寫信交代:只能住在總督府,不許外出應酬,只許使用一個廚子、一個打雜,不許多用人。雖然左宗棠俸祿不低,他卻從沒想過給兒孫買地買房,而是都拿出來做公益:辦學校、資助貧困或者救死扶傷。

左宗棠有功有過,但是瑕不掩玉。他的愛國、清廉,都超過了同時代的其他官僚,包括與他齊名的張之洞、曾國藩、李鴻章。作為歷史人物,他不是完人。但是,他身上閃光的亮點,足以照耀后輩,值得敬重和繼承。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章圖片均來自網絡,我們尊重原創(chuàng)作者勞動,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