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在悲憤中辭世后,過了一年多才入土為安。然而,日寇侵華時都沒有毀掉他的墓地,卻毀在了國人手里。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晚清肱股之中,左宗棠的起點可謂是最低的,出身耕讀世家,家庭背景很是單薄。
在這一點上,他自己也沒有絲毫避諱,甚至還給自己起了個頗有特色的雅號“湘上農(nóng)人”。
他自幼聰慧過人,興趣廣泛、胸懷大志,小小年紀就博覽群書,在同齡子弟中顯得異常突出,也算是年少成名中的佼佼者。
只可惜,他家境堪憂,若不是妻子一家鼎力相助,連進京參加會試的路費都沒有。
可他雖然有才,但考運卻總是差強人意,連續(xù)三次赴京趕考皆名落孫山。
眼見“正途”入仕無望,他對自己的前途也曾一度心灰意冷,感覺這輩子就這樣了,無論怎么努力最后也就是個舉人。

慶幸的是,雖然他科場失意,但身邊卻不乏貴人相助,湖南巡撫吳榮光、兩江總督陶澍、林則徐以及曾國藩的提攜與舉薦,通過圍剿太平軍展露出了軍事才華。
就這樣,曾國藩憑借戰(zhàn)功在仕途上穩(wěn)步擢升,最終成了晚清的肱骨重臣之一。
不過,也正是由于他背景單薄,為人又太過剛直,與李鴻章等人站在一起顯得格格不入,飽受同僚的排擠。
但宦海上的不如意,并沒有讓他屈服或作出改變,依然我行我素保留了剛直的本性。
1864年,阿古柏在新疆為禍,清廷在用兵的態(tài)度卻難以統(tǒng)一。
李鴻章主張放棄新疆地區(qū),把主要精力和經(jīng)費都用在沿海地區(qū),加強對海上列強的防御。
戎馬一生的左宗棠卻堅決反對,中華民族大好河山寸土不讓,堅決主張收復(fù)新疆。
這就是晚清歷史上,著名的“海防”與“塞防”之爭。

當時坐在朝堂上的光緒是個傀儡,帝國權(quán)柄掌握在慈禧的手里,可慈禧在這件事情上的態(tài)度卻是模棱兩可,任由大臣們自己去爭。
要是換成其他大臣,見慈禧這個態(tài)度恐怕早就放棄了,但左宗棠沒有,堅持己見獲得了出兵的機會。
年近七旬的左宗棠抬著棺材出征,本來就顯得很是悲壯和凄涼。
收復(fù)新疆期間所需的軍費,大部分還都是他自己鉆天拱地、想盡辦法籌集的。
而且,他的大兒子左孝威,也在收復(fù)新疆期間不幸染病離世,死的時候才27歲。
戎馬一生的左宗棠,本就在長年征戰(zhàn)中留下了一身傷病,鎮(zhèn)守福建期間又聽聞李鴻章跟侵略者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條約。
73歲的左宗棠悲憤交加,身體狀況急速下滑,最終于1885年9月5日抱憾離世。

由于左宗棠離世的時候,他的墓地還沒有建好,所以直到1886年的冬天才入土為安。
當時,左家人找了一個名叫“黃佑春”的佃戶給左宗棠守墓。
日寇侵華期間,黃家人害怕左宗棠的墓被破壞,下了大功夫在墓地做了一番偽裝,并在別的地方臨時修建了一個假墓,才把左宗棠墓給保留了下來。
可是沒想到,到了1975年,施工隊在長沙雨花區(qū)白竹村修路的時候,恰好被左宗棠的墓給擋住了。
施工隊隊長是個大老粗,只當那是個普通的古墓,想要繞過去材料又不夠,索性讓人把墓給炸了,清理出來的碎石也被用來修路了。
黃家后人黃志清聞訊趕到的時候,施工隊已經(jīng)把活兒干得差不多了,左宗棠的墓也只剩下了一小半。
盡管他很自責(zé),也很傷心,但事已至此也沒有一點辦法。

畢竟他只是個普通的農(nóng)民,想要阻止施工隊的工程進度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把剩余的部分墓葬好好收拾一下,繼續(xù)為左宗棠守墓。
然而,過了一年多,施工隊在當?shù)匦迾虻臅r候,把左宗棠墓僅剩的那一部分也給毀了。
這下黃志清不干了,把這件事上報給了相關(guān)部門,然后逐級上報,一直報到了開國上將王震面前。
王震聞訊后勃然大怒,命人徹查整件事的來龍去脈,表示一定要嚴懲。
可是了解詳情之后,他對這件事也很是為難,畢竟施工隊也是為了地方建設(shè),并非惡意破壞左宗棠的墓,因為這個處理人家也說不過去。

后來,王震跟長沙的文物部門進行了一番討論,決定由文物部門牽頭,重新為左宗棠建造墳塋。
期間由于種種原因,左宗棠墓的修建工作進行得很不順利,直到1996年才建成,并被劃進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F(xiàn)如今,左宗棠墓地被列為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良好的修繕,
從此之后,黃家人再也不用擔心左宗棠墓被毀壞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