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27日,莫斯科大劇院內燈火通明。恰逢蘇聯(lián)內務人民委員成立20周年的盛大慶典,主持人米高揚頗為諂媚地提議:讓我們?yōu)槿~若夫同志不斷向斯大林同志看齊的精神鼓掌……

在經久不息且如雷般掌聲中,時任內務部領導人的尼古拉·伊萬諾維奇·葉若夫徹底飄了,他顯然很享受這種待遇,沉醉于其中,甚至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自己應得的獎勵。

一條狗能吃多飽,完全取決于它的主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葉若夫身材矮小,面容猥瑣。斯大林早些年被沙俄政府捕,根據圣彼得堡帝國警察局的檔案,他的真實身高為1.62米,而葉若夫比斯大林還要矮半頭,難怪后來同僚會私下稱之為“血腥的侏儒”。

此外,葉若夫只讀到小學三年級,大字都認不得幾個,就是這么無比平庸的家伙是怎么進入斯大林法眼的呢?我們不妨來看個故事,答案就在其中。

剛進入政治機關工作時,葉若夫的老領導是個好人,見這個年輕人又瘦又小,一副營養(yǎng)不良的樣子便十分心疼,在工作和生活上都非常照顧。

以葉若夫當時的級別,能拿到手的工資不算多,老領導便以交代工作為由將他邀請到家中,實則給他改善伙食。老領導的妻子也很疼愛葉若夫,幾乎把他當成了親兒子,還起了個昵稱“小麻雀”。

后來葉若夫掌握了一些權力,卻第一時間捏造了一份老領導的材料,讓爪牙將其捉拿歸案。他還特意交代,別忘了把老領導的妻子也抓來。夫妻二人在監(jiān)獄中遭受了慘無人道的酷刑,最終被雙雙槍斃。

直到此時,葉若夫才面目猙獰地說:他對“小麻雀”這個外號早就厭惡至極了——在他看來,那老兩口名義上的照顧,其實是在用這種手段侮辱他、取笑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葉若夫打小就不是善茬,他在兒童時期發(fā)明了一種游戲:在小動物的尾巴上綁上浸有煤油的布條,用火柴點燃,然后靜靜地欣賞小動物發(fā)瘋奔跑并最終被活活燒死的過程。

就是這個么冷酷至極的家伙,一開始卻完全裝成了一個“老實人”,同事們都夸他“溫和善良”,甚至有一位蘇聯(lián)詩人寫詩稱頌:“絕不會有人討厭葉若夫”,他是那么得懂分寸,富有同情心……

連布哈林都曾被葉若夫蒙騙,評價其“老實干練,工作頗具民主作風”。

然而,老辣的斯大林一眼就看穿了葉若夫的表象,彼時他的正需要這么個角色:手段夠狠毒,做事夠絕,能出色完成各種“臟活”;最為關鍵的是,這人得是“政壇小白”,沒什么頭腦和手腕,可以像紙巾一樣用后就扔。

時間來到上世紀30年代初期,彼時蘇聯(lián)國內的狀況已變得極為魔幻,任何一點小事,都可能被放大到“顛覆國家”的夸張程度。

就拿上班摸魚這種事來說:工人在生產時偷偷摸摸多休息半個小時,頂多少生產幾個零件,然而執(zhí)法部門卻不這么認為——一天少生產幾個零件,一年下來國家就少了幾輛甚至是幾十輛拖拉機;要是全國成千上萬的工人都這么干,國家得損失多少?

因此,這些偷懶的工人就莫名其妙地成了想要破壞蘇維埃聯(lián)盟的“特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30年8月,斯大林在寫給莫洛托夫的信件中特意強調一定要“狠抓內部破壞分子”,值得注意的是,被指派到這項工作的并非內務人民委員部,而是蘇軍總參謀部4部,即格帕烏。

格帕烏是蘇聯(lián)最為機密的精英情報機構,直接聽命于最高領導人,是斯大林的“親衛(wèi)軍”。然而,讓格帕烏去抓消極怠工的工人,這未免有些殺雞用牛刀了。

沒辦法,彼時內務部發(fā)生的一些事已經讓斯大林實在放不下心。

當時內務部的領導者是亨利?!じ窭昀镆S奇·亞戈達,上世紀30年代蘇聯(lián)的那場運動正是由此人發(fā)起的。

亞戈達師承捷爾任斯基,做事風格很像老師,對待敵人毫不留情,突出一個“快準狠”。運動剛開始時,每天的逮捕文件都像小山一樣堆在他的辦公桌上,他連看都不看一眼,只顧簽字逮捕。

亞戈達領導的內務部抓人效率一流,可要處決犯人時卻講起了道理。他很快就意識到許多所謂的犯人其實根本就不是“敵人”,是被冤枉的,便下令在定罪時一定要做到證據確鑿。

因此,這一階段的內務部非但沒能做到“殺伐果斷”,反而擅自釋放了許多人。

高層曾多次敲打,甚至在會議上提出批評,亞戈達卻堅持要做到“有理有據”。很快,急于迅速達成政治目標的斯大林坐不住了,于1936年9月25日指出:內務部未能完成任務,白白浪費了四年。

這話被寫入了文件,相當于宣判了亞戈達的死刑——后者在次日便被剝奪職權,并于6個月后遭處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斯大林在著手挑選亞戈達的接替者時,著重考慮的無非兩點:手夠狠、夠聽話。于是,葉若夫進入了視野。

葉若夫的“工作能力”令斯大林都倍感震驚,其間發(fā)生了幾件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其一,1937年底,內務部取締了一個名為“俄羅斯全體軍人聯(lián)合會”的政治團體,共有786名成員被列入名單;12月13日,高層下令將所有人都逮捕。兩天后,被問起工作進度時,葉若夫輕描淡寫地表示:已經全部處決掉了。

其二,在一次工作匯報會上,葉若夫宣布“近幾個月輕工業(yè)部門和教育部門分別有141人和228人被定罪”。會后,他立馬向斯大林提交了一份名單,建議全部抓起來審問。

斯大林感到莫名其妙,葉若夫解釋稱:在公布逮捕數(shù)據時,別人都質疑“輕工業(yè)部門為什么抓的這么少”,唯獨這些人的表現(xiàn)不夠激烈,他們肯定心里有鬼。

最令人震驚的莫過于他對自己部門的“自我清洗”:1936年底,蘇聯(lián)國家安全部門有2.5萬人被處決,占總工作人員數(shù)量的20%左右,但凡與前幾任一把手有絲毫瓜葛,哪怕只是聊了幾句,都沒能在這場浩劫中幸存下來。

超高的“工作效率”提前完成了斯大林所期待的政治目標,正如先前所說:擦完污垢的紙巾,便只能等待被丟棄的命運了。

時間來到1937年10月,內務部二十周年慶典上,斯大林并未出席,人們把葉若夫的巨幅肖像與最高領導人的并排高掛,花團錦簇。這個過程中,葉若夫享受了最高領導人的全套待遇,他卻表現(xiàn)得頗為理所應當。

上述這一切,事后都被寫進了交給斯大林的報告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久后的某次會議上,在聽完內務部報告后,斯大林突然問了個莫名其毛的問題:“怎么處決了這么多人?”

葉若夫隨口回答道:最高領導人同志,這一切不都是按照您的指示進行的嗎?

斯大林聽完臉色稍有些陰沉,片刻后,他意味深長地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您看,這就是我們的干部?!?/strong>

從1938年初開始,內務部的工作開始越來越多地遭受批評。與此同時,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被調入內務系統(tǒng),短短幾個月內獲得了驚人的晉升,半年后就成為內務部的“二號人物”,并于1938年8月22日徹底取代葉若夫——沒錯,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拉夫連季·巴甫洛維奇·貝利亞。

此時已充分掌管局面的斯大林不再需要一名頭腦簡單、心狠手辣的劊子手,而是一個有頭腦的人,去解決更為復雜的問題。

當年11月25日,葉若夫被迫辭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亞戈達在臨死前曾絕望地抱怨道:我為領袖鞍前馬后赴湯蹈火,最終卻什么都沒得到……

葉若夫的結局也很慘:他在昔日的辦公室里被扒光衣服遭受毒打,直到被打得不成人形;在被迫承認“陰謀刺殺斯大林”后,他于1940年2月4日被槍斃。

隨著葉若夫的死與貝利亞的上位,歷史在這一刻又一次完成了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