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旅游長攻略平臺還有價值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首圖 | 哈薩克斯坦/旅界實拍

領域 | 在線旅游

01

前幾天,我計劃五一去烏茲別克斯坦旅行,買完機票,按照慣例打開小紅書,輸入關鍵詞“撒馬爾罕”,不出意外,鋪天蓋地的筆記、照片、視頻海量涌出,看得人眼花繚亂。

頭疼,我想靜靜。

緩了幾天,我終于靜下心想繼續(xù)了解撒馬爾罕這座中亞第一古城,再次打開小紅書,努力在“撒馬爾罕必打卡景點”、“撒馬爾罕超美拍照地”、“撒馬爾罕避雷”這些真假難辨的帖子海洋里尋找有用信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越看越無力,有時感覺像是在看一本地接黃頁,有時“避雷帖”又多到讓我開始懷疑人生。

難道撒馬爾罕除了夏伊辛達陵,其他地方都踩雷?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大概是2021年,小紅書就開始營銷自己是用戶旅游決策第一平臺,彼時,憑借圖文并茂的短攻略,出行前在小紅書上查一查也確實成為許多人的習慣。

但近期,每當我想用小紅書做行程攻略,總覺得不僅這些“避雷帖、一篇就夠、不看后悔、人生必去”過于碎片化,也讓我們這些用戶篩選真實信息的能力需要加強了。

是我不適應這個時代了嗎?

好像也不是,現(xiàn)在的大數(shù)據很懂用戶,很快,我看到不少小紅書用戶在感慨天涯、磨房的消失,和馬蜂窩、窮游干貨滿滿的攻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中一位網友建議深得我心,他說,其實小紅書適合快速查找某個城市的即時信息,窮游馬蜂窩則更適合完整詳細地規(guī)劃一次旅行,兩者結合使用,會比較完美。

我仔細一想,有些道理,曾經我也是窮游社區(qū)早期的“八袋長老”(當時最高九袋),那時候寫游記,是需要按照整體日期導入行程的,有點繁瑣,但寫完之后很有成就感,在BBS年代頗有一種出書立傳的自豪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年輕時熱衷在窮游上點亮自己的“足跡”

同樣,當我需要從窮游挖掘旅游信息的時候,通讀兩三篇游記,導出攻略里的行程就OK了,看似讀一篇長游記挺費時,但從效率上看,這可比單純在小紅書上反復搜索千字限制的筆記省事多了。

再后來,窮游流量越來越小,我又開始享受在馬蜂窩寫攻略,2024年寫的一篇瑞典之旅,到現(xiàn)在還經常有用戶在后臺留言互動,對自己走過的路也是一種很好的紀念。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3年底,我最后一次在馬蜂窩寫游記

由此,即使馬蜂窩、窮游攻略時效性大不如前,曾經輝煌的旅游攻略社區(qū)還在被萬千旅友們惦記就不難理解了。

02

信息爆炸的時代,傳統(tǒng)旅游攻略平臺的用戶回潮,正是源于人們對高質量、系統(tǒng)性旅游信息的需求。

去年6月,旅行指南《孤獨星球》宣布退出中國市場,一度引來國內社交媒體上的集體緬懷運動,背后原因也大抵如此:

如果說現(xiàn)在的旅行是快餐式打卡,《孤獨星球》卻像一條靜觀世界的老狗,告訴你如何“爛在當?shù)亍薄?/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家里還珍藏的幾本《孤獨星球》

《孤獨星球》完成了它的中國使命,馬蜂窩、窮游在小紅書橫行的時代一度失語,則更為讓人惋惜。

說起來,面對短視頻、短內容沖擊,傳統(tǒng)攻略平臺們也曾嘗試跟風轉型。

數(shù)年前,窮游曾經推出了"Biu"等旅游垂直類短視頻,馬蜂窩也大幅增加了圖文短內容比重,然而,客觀地說,這些嘗試并未取得任何預期效果。

原因也很簡單,流量規(guī)則主導下的頭部效應只會加速用戶向大平臺遷徙,任何東施效顰的舉動都是螳臂當車。

彼時,一位從馬蜂窩轉戰(zhàn)小紅書的資深旅游博主A君和我直言,"小紅書的優(yōu)勢在于即時性和趣味性,而傳統(tǒng)攻略平臺的強項是深度和系統(tǒng)性,硬要去模仿短內容,反而丟掉了自己的特色。"

說起來,些年窮游、馬蜂窩都走了不少彎路,似乎忘了那些長篇幅、高質量的長攻略反而就是平臺最大亮點。

當然,另一個令人尷尬的現(xiàn)實是,愿意花長時間寫旅游攻略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歲月催人老,情懷難抵現(xiàn)實,讓A君們轉戰(zhàn)小紅書背后真正的深層次原因無外乎是收益。

A君稱,“當年寫一篇馬蜂窩游記的時間夠自己現(xiàn)在發(fā)十幾篇小紅書,流量與回報完全不成正比?!?/p>

應該說,馬蜂窩、窮游這些早期UGC社區(qū)的用戶無償分享其實是一幫愛旅行的人在“為愛發(fā)電”,而今天小紅書過江之鯽的“避雷帖”背后,有的是為了博取流量背后的廣子,有的則是為了自己旅行社、機票、酒店生意引流,可以說,目的純粹的不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只不過商業(yè)化是把雙刃劍,小紅書適度商業(yè)化吸引更多KOL,過度商業(yè)化就開始招來用戶反感了。

當小紅書上真實旅游信息的提取愈發(fā)困難,一些網友們的突然“復古”行為可以視為是對那些眼不見心不煩“避雷帖”的無聲反抗。

03

未來,年輕人是否會完全回歸馬蜂窩和窮游?

時代浪潮不可逆,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但隨著小紅書內容同質化和過度商業(yè)化現(xiàn)象日益嚴重,用戶也會重新認識到長圖文旅游攻略社區(qū)的價值。

昨天,我重讀了一篇窮游網2019年烏茲別克斯坦逆時針11天10晚的精華游記,不僅撒馬爾罕,布哈拉、塔什干等城市的游玩思路已經在腦海中基本成型,剩下的就是在Google地圖或者飛豬、Tripadvisor上找到相對應的碎片化產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疫情之后,世界很多地方確實都發(fā)生了變化,馬蜂窩、窮游上那些指南、攻略卻像一位老友,一直在角落里靜靜地陪伴,依然可以提供寶貴的經驗分享。

只不過馬蜂窩向左,窮游向右,這對曾經火星四濺的競爭對手,如今走出了兩條完全不同的發(fā)展路徑。

最近,馬蜂窩宣布接入DeepSeek,這或許是一個重新抬頭的好機會,AI可以幫助傳統(tǒng)長攻略社區(qū)更好地整理信息、更新數(shù)據、推薦更個性化的行程,提升用戶體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實際上,馬蜂窩一直在進行轉型升級,它早已不再僅僅是簡單的攻略平臺,從疫情期間的“周末請上車”開始,為用戶努力挖掘更深層次的小眾旅行體驗。

后疫情時代,馬蜂窩陸續(xù)上線的“城市主理人”、“當?shù)刂嘎啡恕钡裙δ芫褪呛芎玫睦?,這些會吃、會玩的“當?shù)厝恕奔尤?,讓旅行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更獨特的當?shù)匚幕w驗,擺脫千篇一律的網紅景點,體驗更真實的旅行。

這種“反網紅化”的深度旅行主張,或許也是馬蜂窩未來開辟差異化生存空間的關鍵,它既迎合了那些追求深度體驗、個性化旅行的用戶需求,又讓旅行回歸本質。

至于窮游,多年后,我還記得那句經典Slogan“對世界上癮”,毫不夸張地說,這句話橫跨了我的青春,啟蒙了我的旅行人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在我看來,旅行的意義,不僅僅是打卡拍網紅照,發(fā)朋友圈炫耀,它更是一一種對未知世界的渴望,從這個角度來說,我會一直懷念那個記憶中的窮游,但從平臺發(fā)展來說,這些年窮游過于平靜了。

想起最后一次看見窮游網創(chuàng)始人肖異,那是疫情期間一次云南麗江Clubmed的活動上,他當時在賣力的跳尊巴舞,身材保持得不錯,他和我說這是近期一直在堅持的事情。 希望,窮游也 可以。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小紅書上的旅游信息日益同質化、商業(yè)化 ?歡迎在下方留言框與旅界君互動。

————END ————

歡迎來撩旅界主編微信:haoxi524(加群:公司職務+姓名,不備注公司信息一律不通過申請!感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