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翻譯的能力變得不再稀有,是什么區(qū)分了一位好譯者和一個具有翻譯功能的人工智能?翻譯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意味著譯者的工作在許多層面上被挑戰(zhàn):
自動翻譯隨處可見,譯文將面對更廣泛的讀者與機器的檢驗,譯者的勞動價值和收入空間也在遭受其他翻譯方式(機器翻譯輔以人工校對)的擠壓……
我們想再次強調(diào),一位譯者的工作,是在語言之間開辟通路,讓意義往返流動;修補語言之間的裂隙,和修補世界上許多正在分裂的事物一樣,并不簡單。一份好的譯本的背后,不是快周期的、自動化的流水線工作,而是人對人的理解。多虧了這些為在語言之間搭橋的人,遙遠的生活才能完整地抵達眼前,成為我們共同的經(jīng)驗。
今天我們公布第十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年度譯者提名名單,最終的評選結(jié)果將在3 月 18 日 19:00上線的第十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頒獎暨十周年重聚特別節(jié)目上公布。

陳早??
《文學之冬:1933 年,
希特勒統(tǒng)治下的藝術家》
翻譯《文學之冬》之前,陳早已將一批艱深、厚重的德語文學和學術作品帶入華語讀者的視野,比如小說家里爾克、哲學家伽達默爾、詩人策蘭和學者德羅伊森。而在這本書里,她對德語與漢語“調(diào)性上的張力”的處理更為成熟,簡練有力地捕捉到納粹統(tǒng)治的歷史氛圍,并細致生動地還原出托馬斯·曼等藝術家在這種重壓之下的困境與抉擇,給今日世界帶來了切身的啟示。

王虹元、糜緒洋
《明亮,明亮的日子:塔可夫斯基劇本集》
在影像與文字交匯之處,翻譯需要對創(chuàng)作者的藝術世界進行整體性的描摹。王虹元和糜緒洋的合作,對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多部知名劇本進行了這樣的嘗試。他們的譯文細致地重現(xiàn)了對話和意象的流動,努力在中文語境中保有作者獨特的詩意氣息,同時也把握住了導演的廣度與深度,使這些電影名作都以嶄新的文學面貌,再次接受讀者與影迷的檢閱。

沈赟璐
克瑙斯高“四季”系列
她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語言信使,多年來在北歐文學的峽灣中架橋修路。從華麗繁復的瑞典文學到質(zhì)樸敘事的挪威文學,沈赟璐鑿開了中文世界通往北歐文學的冰層。在克瑙斯高“四季”系列的譯介中,她以細膩嚴謹?shù)淖g筆,精準傳遞出作者對日常的哲思,將尋常事物的詩意娓娓道來,喚醒我們對“日?!毙碌哪暋?/p>
王立秋
《資本主義現(xiàn)實主義:私人情緒與時代癥候》
翻譯是思想的破壁,從阿甘本到鮑曼,再到費舍,王立秋將翻譯視為公共知識生產(chǎn)的基礎設施,在一場場跨學科的思想實驗中低調(diào)耕耘。面對學術翻譯的冷遇,他以近乎苦行僧的堅持證明:翻譯不僅發(fā)生在文本層面,更是思想的喚醒、對現(xiàn)實的介入。他的翻譯實踐,回應了費舍的吶喊——突破理論的封閉,直面現(xiàn)實的荒謬,重建思想的公共性。

莊亦男
《娜斯佳的眼淚》
莊亦男在不同的德語文本中切換聲線,她時而化身羅伯特·瓦爾澤筆下的敏感少年,時而又潛入沃爾夫?qū)た伺響?zhàn)后破碎與虛無的意識流,這一次,在娜塔莎·沃丁《娜斯佳的眼淚》中,她轉(zhuǎn)身處理馬里烏波爾從“溫暖港口”到“戰(zhàn)爭廢墟”的語義裂變,讓焦慮的德語音節(jié)在漢語中繼續(xù)震顫。她讓我們看到,真正的翻譯不是簡單的轉(zhuǎn)碼,而是語言的越獄。
“抵達之前”
第十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頒獎
暨十周年重聚
時間
2025 年 3 月 18 日
19:00
節(jié)目直播平臺
視頻號「單讀」
小紅書「單讀」
微博 @單讀
視頻號「單向街書店」
歡迎點擊鏈接 預約直播
參與“抵達之前”第十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提名的書店有:

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多多關注和支持它們的存續(xù)。
文學獎各個獎項的提名將在「單讀」「單向街書店」公眾號上陸續(xù)揭曉,最終的評選結(jié)果將于3 月 18 日上線的特別節(jié)目上揭曉,敬請期待!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