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億基金經理周海棟,從華商基金離職
首發(fā)/簡 盈財 觀
公眾號/Jian Ying Cai Guan
作者/齊思
編輯/FENGLING
昨日(3月12日),公募基金行業(yè)再爆大消息。
華商基金“當家一哥”、百億基金經理周海棟,正式官宣離職。
華商基金公告顯示:
周海棟因“個人原因”清倉式離任6只基金,且不轉任其他工作崗位,并已在基金業(yè)協(xié)會辦理注銷手續(xù)。
另外,華商基金對媒體確認,
周海棟已經從華商基金離職,并感謝他15年的卓越貢獻,祝愿前程似錦。
年初,周海棟離職的消息就曾引發(fā)市場關注。
“棟子走,我也走”,曾在基金吧里熱鬧了一陣子。
時至今日,周海棟直接宣布卸任、離職,喧囂終于落地了。
再次驗證,
基金圈很多“遙遙領先”傳言,傳著傳著就成真了。
非常讓人唏噓,同時也警醒我們:
凡是風吹草動,該作應對的,提前考慮。
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
周海棟與華商基金,曾“一路向上”
這幾年,華商基金,成績不容小視。
不僅規(guī)模穩(wěn)步攀升,營收和利潤也很吸睛。
2023年,華商基金營業(yè)收入11.63億元,增長約50%;利潤直接翻倍,大賺2.34億元。
不同于其他千億公募,固收獨大、權益瘸腿。
華商基金整體布局相對均衡,產品線也比較完善。
2024年四季度末,華商基金整體管理規(guī)模約1300億元,權益類基金規(guī)模近500億元。
其中,權益類基金中,周海棟一人就管了293.47億元,占比高達59%。
可以說,
華商基金,權益不偏科,周海棟功不可沒。
大A股市,漫漫熊市連續(xù)三年,周海棟像是“開掛了”的個例,業(yè)績非常亮眼。
據(jù)Wind數(shù)據(jù),周海棟管理的產品中:
華商新趨勢任職回報368.34%、年化收益17%;華商優(yōu)勢行業(yè)任職回報264.66%,年化收益16.22%。
周海棟名下近六年業(yè)績一覽

周海棟名下管理6個公募基金產品,這幾年收益一片紅(如上表)。
其中,有三只基金連管六年,全部正收益。
這在漫長熊市中,非常稀缺。
這么硬的業(yè)績,足以帶他打天下。
2021年末,周海棟名下管理規(guī)模為82.7億元;
2022年末,管理規(guī)模直接增近兩倍達230.10億元;
2023年一季度,規(guī)??裨?27.62億元,直接突破300億元,最高達到357億元。
作為熊市里的逆襲者,周海棟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基金經理。
熊市里能賺錢、投資不虧,或者少虧的基金經理,都是我們心中的英雄。
何況管理體量如此龐大的基金,周海棟功力不可小覷。
周海棟有多優(yōu)秀呢?
全市場最頂級的1%,他是華商基金唯一的“雙十”權益基金經理,市場少有。
所謂“雙十”是指,從業(yè)年限10年以上、年化收益率10%以上。
截止2024年末,全市場3949位公募基金經理,“雙十”權益基金經理僅有39人。
周海棟之于華商基金,重要性不言而喻。
華商基金自購2000萬,難抵規(guī)??s水
先來看看,華商基金。
華商基金在宣布周海棟離職的同時,公告了自購的消息,想要穩(wěn)投資者的心態(tài),不言而喻。
華商基金宣布將運用2000萬元固有資金,自購多只周海棟卸任的基金。
但是,這2000萬元的作用,能有多大,杯水車薪。
我們來看,
去年四季度,周海棟的總管理規(guī)模已經342.34億元下滑至293.47億元,直接縮水50億元,創(chuàng)下單季度縮水之最。
隨著從1月開始的“棟子走,我也走”的發(fā)酵,一季度的規(guī)??s水,本就不可想象,或許還要破紀錄…
從去年中報數(shù)據(jù)看,
周海棟所管產品中,個人投資者的占比約40%-90%。
如今,周海棟官宣離開,最堅實的“臺柱”塌了。
對華商基金而言,勢必要做好準備。
首先是權益規(guī)模大縮水,進而是營收和利潤變化,乃至未來產品布局和資金運作的變化。
當然,最近兩年,基金圈頂梁柱出走的劇情,時不時的上演。
從圓信永豐范妍、中庚丘棟榮、再到華商周海棟…這也是嶄露頭角的中小公募,不得不面對的境況。
華商基金,從高管層到投研,巨變!
今年,是華商基金成立20周年。
但,2024年,對華商基金,意義也很重大。
去年年中,華商基金董事長離任、董事會換屆,打破了五年高管層穩(wěn)定的歲月。
原董事長陳牧原離任,56歲華龍證券總經理蘇金奎正式上任。
華商基金大股東為華龍證券,持股46%;其余兩個股東是深圳五洲協(xié)和投資和濟鋼集團,分別持股35%、20%。
不管是陳牧原還是蘇金奎,都是大股東華龍證券的人。
華商基金此前5年來高管層比較穩(wěn)定,董事長陳牧原2019年7月1日開始任職,總經理王小剛2018年7月起任職至今。
陳牧原和王小剛搭檔,華商基金管理規(guī)模穩(wěn)步攀升,從兩百多億元一路翻倍,直到2024年一季度的1300億元,行業(yè)排名躋身前五十。
去年董事會換屆中,董事“大換血”,6位董事離開。

隨后,華商基金陷入了人才流失的困境。
從高兵對代表作的卸任、到吳昊的離職,再到周海棟離開。
周海棟不僅是一個明星基金經理,他還是權益團隊核心人物。
離職前,周海棟還擔任華商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經理、權益投資總監(jiān)、公司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周海棟作為投研體系的核心,能有如此成績,不管是投資理念還是投資方法都有獨到之處。
他的離開,華商基金的投研實力勢必削弱,整體投研水平或下一個臺階。
不僅是華商基金在權益投資策略、行業(yè)與個股研究上會受影響,整個投研團隊也可能人心不穩(wěn)…
從公司高管層的變動,明星基金經理的出走,到整體投研團隊的削弱…
華商基金,這一波,挑戰(zhàn)很大。
眼下的局,夠難解。
未來能否解開困局、能否持續(xù)發(fā)力,
都是未知數(shù)。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