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59年的金榜,誕生了宋末兩位足以光耀千古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陸秀夫。進士及第后,陸秀夫在李庭芝(淮南制置使)手下做抗元幕僚,深受器重。但是一直遠離軍隊、前線,不能親上戰(zhàn)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272年,襄陽城破,南宋屏障沒了。隨后權(quán)臣賈似道在安徽蕪湖魯港慘敗,南宋最后一點家底幾乎敗光。此時整個南宋朝廷都慌亂不已,臨安爆發(fā)了史無前例的跑路潮。狀元出身的左丞相留夢炎(后為元朝禮部尚書),第一個叛逃。右丞相陳宜中聽說元軍伯顏要他去談判,擔心被拘,連夜逃亡溫州。短短數(shù)天之后,上朝的文官只剩下6人。

文天祥被任命為右丞相,去和伯顏談判,被扣。72歲的太皇太后謝道清走投無路,領(lǐng)著5歲的宋恭帝趙顯,自削帝號并將傳國玉璽送給伯顏,投降元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受降前夜,老臣江萬載帶著七歲的趙昰和四歲的趙昺逃出臨安,一路血戰(zhàn)后跑到溫州。此時南宋遺臣陳宜中、陸秀夫、張世杰等人決定擁立7歲的趙昰登基稱帝,是為宋端宗。然而風雨飄搖的宋末,小朝廷依然內(nèi)斗不止,老混混陳宜中大肆排除異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年后的1278年,忽必烈派兵圍剿“海上朝廷”,陳宜中再次逃跑。趙昰被臺風卷下海,年過七旬的江萬載毫不猶豫地跳入海中,他拼命將趙昰托出海面,自己卻因為力竭而淹死。一個月后,10歲的趙昰因驚嚇而死。此時陸秀夫成了唯一的主心骨,臨危受命擔任左丞相,并擁立趙昰的弟弟衛(wèi)王趙昺為新帝。與太傅張世杰支撐危局,挽狂瀾于既倒。隨后十多萬南宋軍民重整旗鼓,移崖山(今廣東江門市崖山鎮(zhè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279年正月,元軍云壓樓船,海浪如山,兵臨崖山,擊敗張世杰的所有艦船。保衛(wèi)幼帝的陸秀夫,眼看大勢已去,恭恭敬敬地跪在趙昺面前說:皇上不可像徽、欽二帝,投降受盡屈辱,當為國死難。

蒙元的丞相脫脫記錄:“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萬余人?!?/p>

數(shù)日后,突圍出去的張世杰得知噩耗,他嚎啕痛哭:一君身亡,復(fù)立一軍,如今又亡,大宋從此再無君可立??蘖T也墮海而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年后,被蒙元囚禁三年二不降的文天祥被殺,臨刑前望向南方痛哭跪拜。崖山海戰(zhàn)后,趙宋皇朝正式滅亡。

相比于文天祥、陸秀夫,留夢炎等人的茍活真是輕如鴻毛?!吧嵘×x”的中華氣節(jié),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做出了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