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篇文章的標題時,可能很多讀者會不理解,畢竟日本作為僅有的遭受過原子彈轟炸的國家,他們應該痛恨兩個在日本本土爆炸的原子彈。但是我們把時間拉回到1945年的7、8月份,此時日本的盟國德國、意大利已經(jīng)相繼投降,日本幾乎成為了全世界共同的敵人。雖然此時的日本看似仍然占領著大片本土之外的土地,但是就當時的形勢而言,日本已經(jīng)是強弩之末。

不過對于如何解決日本這個老頑固,卻成了美軍等同盟國非常頭痛的事情。畢竟日本是一個島國,四面都是大海,強攻日本需要動用大量軍力的同時,也會使同盟國的軍隊遭受大量的傷亡。為了迫使日本盡快投降,同盟國于1945年7月15日在德國的波茲坦召開了波茲坦會議,并于7月26日,中、美、英三國以宣言的形式發(fā)布了《波茲坦公告》,在公告中,敦促日本政府盡快無條件投降。
但是日本政府卻無動于衷,當時日本依然是狂熱的軍國主義蔓延到全國的每一個角落。甚至為了阻止盟國登陸日本本土作戰(zhàn),日本竟然發(fā)動了2800萬國民義勇軍,而這個數(shù)量,占了日本當時國民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更加值得注意的情況在于,日本當時的海軍在經(jīng)過中途島等幾次大型的太平洋戰(zhàn)爭后,基本沒有了作戰(zhàn)能力,空軍這邊,也大多是采用自殺式襲擊的方式,負隅頑抗。

當時的日本國家依然被高層領導所愚弄,他們也不清楚當時日本所處的國際形勢。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的失敗是一種必然。而且當時由于德國已經(jīng)投降,蘇聯(lián)沒有了后顧之憂后,也已經(jīng)單方面撕毀了和日本的中立協(xié)議。蘇聯(lián)的參戰(zhàn),更是讓日本無法首尾兼顧。日本當時所處的內(nèi)外部環(huán)境,已經(jīng)十分不利,但是當時的日本軍國主義,依然妄圖做殊死一搏,為的是盡可能減少日本戰(zhàn)敗后所付出的代價,可是他們卻完全不顧日本本國普通百姓的生死。
在這樣的氛圍之下,美國等同盟國,也對在日本登陸作戰(zhàn),制定了戰(zhàn)前規(guī)劃。并將在日本登陸作戰(zhàn)計劃,命名為沒落行動。根據(jù)當時的策劃,盟國預計在日本登陸作戰(zhàn),至少會有幾十萬盟國軍人因此喪命,而日本本土,更是要付出千百萬人性命的代價。

根據(jù)當時對日作戰(zhàn)的分析,盟國發(fā)現(xiàn),越是靠近日本本土作戰(zhàn),盟軍的戰(zhàn)損比越大。當在菲律賓和日軍作戰(zhàn)時,大約每犧牲一名盟國軍人,就可以殲滅5名日本軍人,但是到了沖繩島作戰(zhàn)時,每犧牲一名盟國軍人,只能殲滅大約2名日本軍人。為了殲滅沖繩島上大約120000名日本,盟國損失了大約70000軍人的性命。
由此美國對于登陸日本本土作戰(zhàn),也有了很大的猶豫。為了盡可能確保美國當時的利益,美國決定在日本本土投擲剛剛研制成功的原子彈。其實當時日本和德國也曾有過原子彈研制計劃,但是因為他們的科學技術比美國還有很多不足,所以即便是做了很多努力,最后原子彈計劃也只是停留在研制階段。所以即便是美軍將大量的傳單散落到日本本土,日本人仍然不相信世界上有如此之大殺傷力的武器。

由于抵觸《波茲坦公告》,日本政府對于國際上要求他們主動投降的宣言置若罔聞。并且當時日本特別希望蘇聯(lián)能夠幫助他們從中斡旋,以降低投降的損失。為了確保在日本戰(zhàn)敗后的利益最大化,美軍提出了原子彈計劃。此時原子彈剛剛試驗成功不到一個月,為了給日本以致命的信心打擊,美國決定向日本本土投擲原子彈。于是在1945年的8月6日和9日,美軍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這兩顆原子彈直接造成了日本平民在內(nèi)的將近15萬人死亡。后期又有許多傷員因為沒有得到及時救治,或者受到強烈輻射,而大量死亡。
更具諷刺意義的是,日本政府在廣島被原子彈轟炸后,甚至一度不知道廣島究竟發(fā)生了什么。由于通訊中斷,日本高層當時還以為廣島遭受了某種強烈的自然災害,直到有一名年輕的官員乘坐飛機,親眼目睹了廣島被原子彈轟炸后的慘狀,日本才派出了本國的原子彈專家仁科芳雄到達現(xiàn)場確認。在廣島被原子彈轟炸后,日本軍國政府,依然不愿意接受投降。他們僥幸的認為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而且他們希望本國的核武器專家,可以在6個月內(nèi)也制造出同樣威力的原子彈,以和美軍殊死一搏。

慶幸的是當時美國不僅有一顆原子彈,由于日本的態(tài)度堅決,美軍又于1945年8月9日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兩顆原子彈終于擊潰了日本的信心,最后在1945年8月15日,在歷經(jīng)了幾天的談判后,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看似日本被兩顆原子彈轟炸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但是和本土作戰(zhàn)的中國、蘇聯(lián)、德國等國家相比,日本的損失還算比較小。畢竟日本本土沒有經(jīng)歷登陸作戰(zhàn),這就使得日本平民的生活,以及整個日本社會的生產(chǎn)體系,得以保全。這也使得日本在二戰(zhàn)之后,很快便恢復了生產(chǎn)、生活。并且為后來日本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相比日本本土登陸作戰(zhàn)而言,兩顆原子彈的損失就顯得無足輕重了。而且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在被原子彈轟炸4年后,也恢復了居住。雖然后來也偶有因為輻射得病的日本人,但是就普遍的人群而言,兩顆原子彈對日本人的傷疤,也慢慢地被撫平。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