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旅大警備區(qū)副司令員朱恒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原旅大警備區(qū)副司令員朱恒興

朱恒興,1920年2月生于江蘇省沛縣一個農民家庭。

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朱恒興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11月,參加八路軍。193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軍后,朱恒興任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后方辦事處警衛(wèi)排戰(zhàn)士、班長。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任新四軍第三師七旅二十一團一營二連排長,新四軍第三師十旅兼淮海軍分區(qū)第四支隊十團四連副連長、連長,淮海軍分區(qū)第四支隊特務連連長,新四軍第三師十旅二十八團二營副營長,第十旅偵察隊隊長。朱恒興參加了開辟和鞏固發(fā)展淮海抗日根據地的斗爭,參加湖垛、朱莊、小朱集、淺上集、高(溝)楊(口)、阜寧、淮陰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

1963年羅瑞卿(前排中)視察一一五師時合影。前左二為師長朱恒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63年羅瑞卿(前排中)視察一一五師時合影。前左二為師長朱恒興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朱恒興隨部進軍東北,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三師十旅偵察隊隊長,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五師司令部作戰(zhàn)科科長,第五師十三團二營營長,第五師警衛(wèi)營營長,東北野戰(zhàn)軍第二縱隊五師十五團副團長、代團長,第四野戰(zhàn)軍三十九軍一一六師三四八團第一副團長兼參謀長、團長。朱恒興參加了四平保衛(wèi)戰(zhàn)、三下江南,夏、秋、冬季攻勢,遼沈、平津、衡寶、廣西等戰(zhàn)戰(zhàn)斗。在二打靠山屯戰(zhàn)斗中,朱恒興帶領兩個連首先突入燒鍋大院;在突破錦州戰(zhàn)斗中,身負重傷;在天津戰(zhàn)役縱深戰(zhàn)斗中,率部最先攻占東西對進會師點金湯橋。

1967年夏合影。前左起:何渠若、張峰、王扶之、陳紹昆、朱恒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67年夏合影。前左起:何渠若、張峰、王扶之、陳紹昆、朱恒興。

新中國成立后,朱恒興任志愿軍第三十九軍一一六師三四八團、第三四七團團長,第一一六師副師長。參加了第一至五次戰(zhàn)役、1952年鞏固陣地作戰(zhàn)、秋季戰(zhàn)術性反擊和朝鮮西海岸反登陸防御。1953年回國后入軍事學院學習,1956年畢業(yè),興任第三十九軍一一六師副師長參謀長,第一一五師師長,第三十九副軍長、第一副軍長兼參謀長,第三十九軍軍長。1981年,任旅大警備區(qū)副司令員、顧問。

1979年合影。前左二起:李兆書、吳信泉、朱恒興、李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79年合影。前左二起:李兆書、吳信泉、朱恒興、李軍。

1955年,朱恒興被授予上校軍銜。1962年晉升大校。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獨立功勛榮譽勛章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和三級國旗勛章。是中共十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1995年4月4日,朱恒興在沈陽逝世,享年75歲。(據童來喜等主編《從新四軍中走出來的未授將銜的軍以上干部》改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