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大孫平時挺好帶的,按時吃飯、乖乖睡覺。但他媽一回來,這孩子就難帶了,我說什么話都不聽了,不好好吃飯,睡覺也計較。別提多鬧心了!”
鄰居李阿姨又在嘮叨,訴說帶孫子遇到的難題。李阿姨表示,一看到孫子在媽媽身邊撒嬌賣乖的樣子,感覺好像自己這個當奶奶的,對娃不好似的。
孩子一到娘跟前,就跟變了個人似的,一會兒哭一會兒鬧的。還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小娃見了娘,無事也要哭三場。
聽過不少婆婆都嘮叨,孩子在我面前很乖,一天也不會哭鬧,一見到媽媽就開始了。這孩子啊,就是讓媽媽給慣的!
看起來好像寶寶無理取鬧,或者媽媽太寵溺,其實,還真不是這樣。
法國心理學家瓦隆指出:孩子在 0~3 歲的嬰幼兒期,與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戀關系非常重要。嬰幼兒時期的親密關系,也會影響他們以后的心理健康和人生軌跡。
看似是孩子無理取鬧,實則背后蘊含著孩子對母親深厚的情感依賴與信任,以及心理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
“孩子看到媽,沒事哭三場”,這一現(xiàn)象背后的暖心原因。
第一個原因,情感依賴與信任的體現(xiàn)。
心理學中的“依戀理論”指出: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在媽媽面前更容易釋放情緒,這恰恰是健康情感發(fā)展的標志。
孩子從出生起,便將母親視為最親密的依賴對象。在媽媽身邊,他們才有安全感,能夠卸下在外人面前的“堅強偽裝”,展現(xiàn)最真實的情緒。
例如,有些孩子在幼兒園或他人面前表現(xiàn)得很勇敢,自己能夠穿衣服穿鞋,還能獨立吃飯去衛(wèi)生間。
但是一到了家里什么事情都會找媽媽,還會說媽媽親親我,抱抱我。一見到媽媽就會撲到懷里,一會兒也不肯離開了。
看過這樣一篇文章,作者102歲去世前的外婆,嘴里喊著媽媽。
因為身體上的痛楚,讓她想到了小時候媽媽的安撫,媽媽的照顧,母親所帶來的依賴感伴隨了她一生。
雖然,后來她已經(jīng)長大了,但心里對媽媽的依賴卻從沒有消失。潛意識中,母親是最親近的人,能給她新生命的人。
所以,外婆在彌留之際,無論誰握著她的手,她都喊媽媽。這一切都源于內心深處對母親最深的依賴。
孩子看到媽媽哭,是因為他們對于母親的信任。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有時候可能需要討好、謹慎,不敢觸碰別人的底線,說話也小心翼翼的。
和媽媽在一起,就不用這樣了,可以肆無忌憚地表達自己的感情。這也就是說孩子對于母親的信任,是無人可替代的。
第二個原因,情緒的安全釋放。
孩子在一天中可能積攢了委屈、疲憊或壓力,但由于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或在外人面前需要克制,這些情緒會暫時被壓抑。
當見到媽媽時,他們終于找到了一個可以完全信任的“情緒出口”,通過哭泣來宣泄情感。這種釋放不僅是心理調節(jié)的過程,也是孩子確認“媽媽會保護我”的重要方式。
作為媽媽,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情緒,生氣了、委屈了、害羞了,會用娃能理解的方式幫他從負面情緒走出來。
母子間有天然的默契在,在媽媽面前,小孩子會表現(xiàn)出與平時乖巧懂事相反的情緒,他也會使小性子,生氣不理人。
我們大人也一樣,當自己在工作中受到了挫折和委屈,都會強作歡顏,被領導批評了也會點頭說,是的。
一旦回到了家里,見到了親近的人,尤其是見到了媽媽,便會忍不住委屈地流淚,釋放自己壓抑的情緒。
寶媽薿佤表示,不要說我家娃,看到我哭一場,我都快40歲的人了,有時候也會這樣。
之前做了一個小手術,本來沒什么事。媽媽打來電話問:手術完了,是不是很疼?那個瞬間,我握著手機,眼淚無法自控地流了下來。
一看到母親,我才會把心中的話說出來,感覺在媽媽面前是真正地放松。
確實,很多人都有薿佤這種感覺,無論多大年齡,在母親的面前,永遠像個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第三個原因,對母愛的本能需求。
心理學家指出,能在媽媽面前喜歡哭泣撒嬌的孩子,往往具備更健康的情感調節(jié)能力。
因為,他們通過哭泣獲得安慰后,能更快恢復平靜,并逐漸學會用語言或其他方式表達需求。這種互動模式,有助于孩子未來建立穩(wěn)定的人際關系。
有研究顯示,3歲前主要由媽媽陪伴的孩子,其安全感建立更穩(wěn)固。
當媽媽白天需要工作要短暫離開,孩子可能會因分離焦慮而產(chǎn)生不安。晚上媽媽下班回來時,寶寶的哭泣既是思念的表達,也是對“媽媽是否還愛我”的試探。這種看似“無理”的行為,實則是孩子對親密互動的渴望,也是寶寶獨特的親子交流方式。
通過媽媽的安撫,孩子會重新確認愛的聯(lián)結。但寶寶總是哭鬧,媽媽也很心煩。你可以試試從下面幾點,進行改善:
? 建立分離儀式,提前告知孩子,媽媽上班需要離開和返回的時間,減少分離焦慮;
? 下班回家,專注與寶寶互動,一起閱讀,游戲,讓他感受到被重視;
? 別吝嗇你的擁抱,每次見到孩子,用一個大大的擁抱,化解他的不安。
凌晨媽媽來叨叨:
孩子的“無事哭三場”并非任性,而是對母親獨一無二的信任與愛的表達。這種看似“甜蜜的負擔”,實則是親子關系最珍貴的紐帶。你家孩子也是這樣嗎?你是怎么安撫的?
(本文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