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因位于黃河以南而得名。

河南省下轄17個地級市,分別是: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xiāng)、焦作、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這些城市名字的由來如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 鄭州市

“州”在古代表示重要的城市或者節(jié)點,所以很多地名都帶有州。

“鄭”則因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鄭國領地而得名。進一步追溯鄭國名字的由來,“鄭”,古字是“奠”。“奠”的本義是置酒于幾表示祭祀,后來用為地名,用于安置俘虜,引申用于祭奠。再后來為了區(qū)別于奠,就在右邊加了一個代表“邑”的耳朵,翻譯成今字為“鄭”。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 洛陽

因位于洛水之北而得名,古代稱河流北岸為“陽”。

進一步追溯,洛水的由來,“洛”字在古漢語中與“雒”(luò)通假,而“雒”本義指一種水鳥,洛水流域多水鳥棲息而得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 開封

春秋時期鄭莊公在此筑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命名“啟封”。漢代為避漢景帝劉啟名諱,改為“開封”,寓意開放與繁榮。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 安陽

“安”寓意安定、平定。

“陽”因位于洹水(今安陽河)之北(古代稱山南水北為“陽”),戰(zhàn)國時稱“安陽”。商朝曾在此建都(殷墟),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5. 南陽市

“南”因地處伏牛山以南得名。

“陽”因地處漢水以北,山南水北皆稱“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6. 平頂山市

因市區(qū)北依平頂山(山頂平坦如削)而得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7. 鶴壁市

古時“仙鶴棲于南山峭壁”,得名“鶴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8. 新鄉(xiāng)市

經過多次改名和演變而來:

隋開皇六年(586年),為移民安置和屯田開發(fā),隋文帝在汲縣(今衛(wèi)輝市)境內設置“新樂城”,寓意“新建的樂土”。

唐代因行政區(qū)劃調整,“新樂城”逐漸演變?yōu)椤靶轮朽l(xiāng)”,成為汲縣下轄的一個鄉(xiāng)級單位?!靶轮小比 靶略O之中樞”之意,反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建國前夕,“新中鄉(xiāng)”設立地級市,簡稱“新鄉(xiāng)”。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9. 焦作市

名稱源自明代“焦家作坊”。當?shù)亟剐占易逶诖碎_設煤炭作坊,后演變?yōu)椤敖棺鳌保墙蛎旱V興起的城市。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0. 濮陽市

因地處濮水之北得名。

進一步追溯濮水得名,沒有統(tǒng)一的定論,其中比較主流的說法是,濮水是古黃河下游的重要支流(一說為濟水支流),分流復雜,因“濮”字本義與“分流”、“水網密布”相關而得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1. 許昌

西周時為許國封地,東漢末曹操迎漢獻帝遷都于此,改稱“許昌”,取“許地昌盛”之意。

進一步追溯許國名字來源,說法有很多,其中比較主流的是,許國之名源于其封地“許”(今河南省許昌市東),該地為上古時期有許氏部落的聚居區(qū),周人沿用了原有地名。甲骨文中“許”字寫作“”,形似“言”與“午”結合,與祭祀、盟誓有關,暗示此地為古代族群盟會之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2. 漯河市

因沙河、澧河交匯形成“螺灣河渡口”,諧音演變?yōu)椤颁鸷印薄?/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3. 三門峽

黃河中游的三門峽谷(人門、神門、鬼門)所在地,1957年因修建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設市。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4. 商丘

“商”指的是商星,“丘”則指的是高臺。傳說帝嚳之子閼伯在此筑臺觀星,祭祀火星(商星),所筑的高臺也被稱為“商丘”。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5. 周口

明初因沙潁河渡口形成集鎮(zhèn),周姓人家在此擺渡,稱“周家口”,后簡稱周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6. 駐馬店市

主要說法有兩個。

一種說法是明代在此設驛站,因馬匹往來駐留而得名;

另一說法這里原來種植苧麻,古稱“苧麻村”,諧音演變?yōu)椤榜v馬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7. 信陽市

北宋前稱“義陽”,因避宋太宗趙光義名諱,改“義”為“信”,得名信陽。

宋朝推崇儒家思想,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價值觀。在改名時,朝廷選擇了“信”字代替“義”,既符合避諱要求,又體現(xiàn)了對“信義”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