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是什么樣的呢?

是《傲慢與偏見》里伊麗莎白裙擺的飛揚?還是《呼嘯山莊》里拍打在凱瑟琳面頰上的發(fā)絲?又或者是《丹麥女孩》晨光乍現后莉莉飛揚于赤空下的絲巾?
當風拂過四季輪回,掠過海浪和火焰,吹散雨后山谷彌漫的晨霧,揚起南法夏日午后晾曬在屋外的桌布,轉動過高原上信徒手里的經筒,帶走花火騰空后寂寥的白煙。

我們發(fā)現,一切都是風的形式,也是風的內容。
沒有什么東西像風這樣形式與內容絕對同一的了。這才是風的風格。無處不在,卻又無處可留。

可為什么我們總想要留住風呢?或許只是為了留下那些裹挾在風里的微弱記憶。

童年時在田埂上向著天空伸出的手,想要挽留的是飄蕩在遼闊原野上的兒時歡笑。

少年時從天臺扔出去的紙飛機,想要告別的不是愛上層樓的愁滋味,而是那個急切地想要奔向遠方的舊日的“我”。

再等到后來,你認識了這風,這風也認識了你,你心里有風呼嘯而過。風掠山川,心潮澎湃,后又寂靜無聲,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過去的事是風,當下的事也是風。一切不過是風。它吹開厚重的面紗,吹散戰(zhàn)爭的硝煙,它牽引著孩童的手探索世界、它聆聽過厚重棺木上傳來的哀歌,它穿過人生的浮云朝露,最終吹向我們自己。

我是風,你是風,我們是風。我們在時間之中徬徨,一切都將一去杳然。無所謂生也無所謂死,只是風。我們便是這樣活著。

我的身體里傳來了風的聲音,兀自吹拂,吹向自由和永恒。
任何人都無法將其捕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