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國民黨勢力敗退臺灣的時候,蔣介石誘騙帶走了大量的軍隊,用作他反攻大陸的資本。這批軍隊雖然被解放軍打得軍心潰散,但是裝備以及作戰(zhàn)能力方面還是有的,到了臺灣后,也沒有經(jīng)歷過什么大規(guī)模戰(zhàn)事,那么如此大規(guī)模的軍隊,為何最后基本上算銷聲匿跡了?蔣介石在此期間,都做了什么?
從無名小卒到黨國領袖
蔣介石出生在浙江,父親繼承了家里的生意,因此蔣介石少年生活并不困頓,家里有能力支持他讀書進學。蔣介石8歲那年,父親病逝,家里的重擔壓在了母親的身上。蔣母性格堅強,獨自拉扯大蔣介石。
蔣介石在母親的支持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青年時期去往日本留學,結識了當時的革命志士,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在日本留學期間,蔣介石學習到了很多的軍事知識,并加入到了同盟會中,開始嶄露頭角。

蔣介石才華出眾,為人處世方面也很得體,很快就受到了孫中山先生的賞識,得到了許多機會。辛亥革命是蔣介石站穩(wěn)腳跟的關鍵,他在這個大事件中積累了聲望和人脈,獲得了無法想象的好處,最重要的就是得到了孫中山的信賴,進入了核心團體。
蔣介石再接再厲,利用手中的權柄和自己的能力,接連闖下了名頭,獲得了進一步地位上的提升。蔣介石的政治手段非常老辣,善于抓住機會和人心,在多次具有轉折意義的事件中站對了方向,慢慢爬上了高位。
孫中山先生去世后,蔣介石繼承了他的政治遺產,一躍進入了權力中樞。國民黨內部派系復雜,黨內斗爭激烈,但是蔣介石深諳政治一道,安撫住了一部分人,迅速穩(wěn)定了局面,為他之后的權力之路鋪墊了基石。

蔣介石之后通過向外擴張地盤,以及內部鎮(zhèn)壓反對派的方法,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優(yōu)勢??墒钱敱狈?zhàn)爭進行到關鍵時刻時,國民黨內部爆發(fā)了內亂,蔣介石的威信和權柄受到了極大的挑戰(zhàn)。面對這種情況,他采用了血腥屠殺的方式,暫時震懾住了其他勢力。
但是在之后的派系斗爭中,蔣介石沒有足夠的盟友,無奈被逼下臺。痛定思痛的蔣介石開始和買辦集團聯(lián)姻,重新掌握了權力。這次蔣介石實行了獨裁政策,對國民黨內部的軍事派開戰(zhàn),一一鎮(zhèn)壓了這些人,集權力于一身。

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蔣介石開始對我黨露出獠牙,堅持“剿共”。面對日寇的侵略,蔣介石還在堅持這套政策,最終被國內的有識之士制止,被迫結束內戰(zhàn),共同抗日。在抗日戰(zhàn)爭中,蔣介石還念念不忘扯后腿,各種阻礙我黨采取行動,不顧大局。
之后的事情就很清晰了,蔣介石在解放戰(zhàn)爭中一敗涂地,完全沒有反抗的機會,被人民解放軍趕出了老巢,拖家?guī)Э趤淼搅伺_灣。蝸居一隅之地的蔣介石還在想著自己的權力,妄想反攻大陸,可是只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他的愿望就不可能實現(xiàn)!

手握百萬大軍,逐漸敗落
蔣介石在倉皇逃離大陸時,組織機關已經(jīng)消散,手下完全亂了陣腳。依靠幾個國民黨高級將領,蔣介石匆忙組織了軍隊的逃離。當時情況危急,蔣介石手中沒有那么多船只和物資,因此只裝載了大約60萬軍隊去往臺灣,加上一些沿途抓捕的壯丁,這個數(shù)字可以擴大到百萬。
蔣介石在大陸統(tǒng)治的最后階段,瘋狂印制鈔票,導致國統(tǒng)區(qū)內部通貨膨脹,而他也借機搜刮了大量的財富。同時,蔣介石還將銀行內部的大量黃金古玩,以及美元外匯等等運輸至臺灣,可以說蔣介石財力雄厚,是有反抗實力的。

然而蔣介石只看到了兵力充分,卻沒想到小小的臺灣島無法承載那么多的外來人口,并且軍隊里的單身漢那么多,對于社會的治理來說都是大問題。當蔣介石雄心勃勃地想要大干一場的時候,現(xiàn)實給了他沉重的一擊。
蔣介石的大批人馬剛進入臺灣,為了保證秩序,在臺灣島實施軍事管制,暫時壓制住了種種問題。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矛盾逐漸掩蓋不住,土著和外來人口的矛盾,資源緊缺的矛盾,蔣介石必須要分出精力解決這些問題。

這個時候,軍隊內部的矛盾也爆發(fā)出來,剛剛敗退臺灣,正是軍心不穩(wěn)的時候,蔣介石卻還在趁機削弱黨內對手的實力,依然內斗不止,這樣就讓國民黨剩余的高官有了更加復雜的心思。但是蔣介石手腕確實厲害,他收攏了許多軍隊實力派,在軍事武裝上占據(jù)壓倒性優(yōu)勢,部隊的騷亂很快就平定下來。
隨后,蔣介石開始收權,把國民黨內部高官的權力逐漸收束到蔣氏家族,提拔了一系列心腹,穩(wěn)定了局面。蔣介石為了保證自己家族的利益,在臺灣島嚴密管控,扼殺一切危險的苗頭,蔣介石逐漸掌控了真正的權力,想要大展拳腳。可是臺灣的體量太小,經(jīng)濟方面無以為繼,就連保證居民的日常生活都很難,這個問題始終困擾著蔣介石。

沒有經(jīng)濟實力的支撐,空喊口號只會讓激情消退得更加徹底,再加上國民黨軍隊內部都有清晰的認知,知道自己不可能反攻大陸,實力差距太過懸殊,因此剛剛有一點好轉的部隊戰(zhàn)斗力開始斷崖式下跌,人心散了。
蔣介石面對這種情況無能為力,因為他不能變出地盤和錢財出來,于是只能逐漸砍去軍隊的編制,削減裝備開支,自己親手瓦解反攻大陸的希望。跟隨蔣介石來到臺灣的這批老兵逐漸凋零,蔣介石再也沒有能力喊出反攻大陸的口號了。

蔣家王朝崩塌,臺灣無力支撐
蔣介石在任的時候,臺灣的局勢還能夠維持,因為蔣介石的威信和長時間掌控局勢的慣性。可是當蔣介石去世以后,蔣經(jīng)國就無法繼續(xù)保持高壓統(tǒng)治,他需要做出一些改變,將過去封閉的政治環(huán)境開放,不再使用強硬手腕,緩解民眾的不滿。
蔣介石實行的獨裁體制掩蓋住了一部分矛盾的爆發(fā),但是在臺灣解禁之后,這股力量徹底激發(fā)出來,給臺灣當局造成了很大的困擾。蔣經(jīng)國的能力無法服眾,而且為了滿足社會變革的需要,蔣家王朝開始落幕,臺灣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臺灣曾經(jīng)有過一段輝煌時期,那個時候臺灣憑借地理優(yōu)勢和人力資源豐富的特點,成為了亞洲數(shù)一數(shù)二的經(jīng)濟體。可是臺灣的大小決定了它無法走遠,隨著這股經(jīng)濟浪潮的衰退,臺灣也逐漸走了下坡路,島內經(jīng)濟環(huán)境惡化,各種社會問題頻發(fā)。
在這段輝煌時刻,臺灣島的軍事實力有了一定的補充,短暫的雄起??墒墙?jīng)濟惡化以后,軍隊的實力遭到了進一步的削弱,不僅無法維持之前的規(guī)模,甚至再度遭到了削減,當初的百萬大軍已經(jīng)沒有了絲毫蹤影。

等到進入21世紀以后,臺灣當局開始作死,反復挑戰(zhàn)我國的底線,并且在境外勢力的支持下獲得了喘息之機。可是這樣的機會不是常有,臺灣方面一直無法獲得大批量的軍事裝備,再加上經(jīng)濟實力不允許它做出變革,所以整體的軍事實力只能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最近幾年甚至越來越無力,開始淪為了笑柄。
臺灣方面的軍事力量整體來說是走下坡路的,從剛進入臺灣島的百萬大軍,到后來的逐漸削弱,中間有過幾次波動,可是很快就平息下來,沒有之前的聲勢。蔣介石無法維持軍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是臺灣的經(jīng)濟實力和政治態(tài)勢,一方面是軍隊的人心。
臺灣太小,根本無力維持數(shù)目巨大的常備軍,蔣介石剛進入臺灣島的時候可以短暫保持,可是時間一長就露了怯。還有士兵們的心勁已經(jīng)消失了,他們不愿意再相信蔣介石反攻大陸的口號,對于現(xiàn)實有清晰的認知,因此部隊的戰(zhàn)斗力開始消退,軍隊也就無法維持。

可以說,從蔣介石敗退臺灣開始,他就已經(jīng)喪失了大勢,無法恢復過去的聲勢。這是時局的發(fā)展決定的,個人的力量無法攪動,縱然蔣介石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努力,改變了很多,但還是無法改變最終的結局。
蔣介石戎馬一生,早些年為了革命做出過貢獻,可是在他掌握權力之后,迅速墮落為權力的工具,壓榨中國百姓,滿足自己的權力欲望,維持統(tǒng)治,這樣的行為從一開始就決定他必將走向滅亡。國民黨失去了民心,違背了民意,那么從那一刻起,蔣介石就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無法成功,不能違抗歷史的大勢,他就已經(jīng)失敗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