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作為古代行軍用的軍糧合適嗎?對于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好,但是不行。

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方便面可以說是非常熟悉的速食食品,對于很多不會做飯的人或者不方便做飯的時候,方便面是真的可以解一時之需的,甚至很多時候災區(qū)救急方便面面包這些食品都是常見的,哪怕這幾年疫情,在封控的時候,也有不少人是吃方便面吃到吐過來的。如此是可見這一包小小的方便面,確實在現在很多時候會起很大的作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既然在現在看來方便面都有如此大的作用,那古代打仗用方便面作為軍糧是不是就會方便很多呢?

我覺得不然。

從近代的一些軍糧去看,軍糧本身最基本的作用是補充體力,然后是保持士兵的身體健康,而有的國家甚至還給予類似于獎品一樣的香煙,酒之類的。這個標準放在物資匱乏的古代肯定是大大縮水的,因為生產力不足以及各種復雜原因,士兵基本不會有這個條件,但最最基本的條件必須滿足,就是士兵必須吃飽了才能打仗。

所以,古代的軍糧也必須滿足能吃飽這一點,然而在那個物資匱乏的時代,很多東西是缺少的,現在很多東西就根本沒辦法作為口糧放在那個時候,那有什么東西是那個時代能大量產出而又滿足能吃飽這一條件的呢?

反正不是方便面,甚至不是面條。

早在先秦時期,人們最開始沒有那么高的生產力,很多東西的處理也是相當原始的,比如大部分粗糧,那個時候的粗糧就是直接去殼煮熟就完事了,磨成面粉的行為也是在漢朝才普及開來,雖然現代人都說要吃粗糧,但腸胃不好的人去吃,還是會拉肚子,但那個時候限于時代和生產力的原因,最早的軍糧其實也就是炒小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個炒小米和我們現在所吃的那種炒米其實是不一樣的,這個炒米可能真的就是去了殼,在軍營里要吃飯的時候,簡單地拿出來炒一炒就行了,意思就是有個熟食吃就算不錯了,那樣簡陋的條件誰能挑三揀四啊。

這個炒米雖然很草率,但其實就是那個時候,甚至未來很多年,無數軍人救命傍身的東西,如果丟了米,可能還要被處罰,但其實就算不處罰,對于這些軍人來說,他們丟了米跟丟了命也沒什么區(qū)別,米發(fā)下來其實就歸屬于他們自己了,自己丟了米就意味著吃不飽了,戰(zhàn)場上吃不飽可和平時吃不飽的區(qū)別可就大了,很容易就一個恍惚死在戰(zhàn)場上。

雖然炒小米一直持續(xù)了數百年的歷史,甚至在后來的歷史中也有出現,但這東西的優(yōu)缺點都相當明顯,優(yōu)點就是易于攜帶,而且方便食用,缺點也很簡單,粗糧,有腸胃病的難受得很,而且單炒的小米基本上沒什么味道,花樣性很低,和現代各種各樣的食品都沒有可比性。

說完了小米,然后說別的花樣,比如你我都很關注的肉。

在古代,肉是珍品,牛是耕田的,隨便殺牛是違法的,豬在宋朝之后才被作為肉類的豬食,而剩下可以選的肉很少,最常見的其實就是羊肉。

主將在軍帳里,和一群軍事長官們喝酒吃肉,時不時還耍劍耍上兩手,可能喝醉了還要吹點牛甚至打一架,這種畫面許多人其實都能從古人的詩詞里面想象到,但其實在過去古人戰(zhàn)場上能吃肉的機會少之又少,能吃一次幾乎就是少一次,所以大家伙如果穿越到古代了,在戰(zhàn)場上吃肉了,就好好珍惜,大口吃,別在意了,可能這就是最后一餐了。

開個玩笑,但說實話,古人在戰(zhàn)場上吃肉的機會就是很少,甚至有的雖然叫做肉食,有點肉味,但真不能算個肉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豬油渣這種食物在許多人的回憶里應該不陌生,畢竟小時候吃肉的機會少,吃上一口豬油渣是真的能樂呵半天,此時此刻也偏偏恰如彼時彼刻,古人也是這樣的。

早在南北朝的《齊民要術》中就有記載提煉豬油渣的辦法,而古代的軍士們,也早有食用動物油脂來獲取熱量的案例。

古人可就不像現代人了,要是吃個豬油渣吃多幾口還嫌棄,他們一年有幾次機會吃到這樣明顯的動物油脂呢,顯然不多。

但,如果單單煉油給士兵吃,這不健康,也太浪費了,肉本身呢?

肉本身當然是主菜的,古人有記錄烤肉的方法,當然,那都是原始的烤肉,風味相對現代而言也欠缺太多。

軍人們想吃油并不是沒有辦法,在漢朝的時候,其實芝麻就已經傳入中國了,東漢孫十萬打合肥的時候還用芝麻油燒過火。孫權的辦法屬實浪費食物了,畢竟十萬打800人,把這些油水給士兵們補充了都可能沖死張文遠了。

當然,這是個玩笑,目的只在于調侃孫權浪費食物。

然后時間來到唐朝,唐朝的時候其實士兵們的食物花樣就又多了許多了,什么燒餅,什么大豆,什么大米,那都是以前想都沒法想的東西。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些東西的出現自然也是要托功于生產力的發(fā)展,而說到生產力的發(fā)展,到了明朝,黑科技就來了,這純純的狠活沒有科技。

明朝有一種軍糧叫做光餅,是由戚繼光發(fā)明的一種食物,類似于現在的鍋盔,其實更像大餅,一般來說出征前炕幾個大餅,出征的時候士兵把這個東西穿孔,串成一串,餓了的時候直接泡著水就吃了,打仗的時候就沒這么講究了,那食物可能真能當個盔甲用。

這東西雖然沒什么味道,但確實管飽,吃一個能吃好久那種,不過軍糧的花樣性不高這是古代軍糧的通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方便面就不一樣了,方便面花樣性太多了,紅燒牛肉的,酸菜的,藤椒的,海鮮的。那基本上是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飛的,都能給你裝進來就著吃了,而且吧,方便面吃著還香,可比古代那幫寒顫的軍糧“高貴”多了。

那可不能這么想。

單說一個最基本的,方便面要吃飽其實很難,甚至說因為方便面本身人體所需蛋白含量不高,吃了也就吃個味道,暫時的填一填肚子,這對于長久要上戰(zhàn)場打仗的軍人們來說可不是什么好事。

當然,如果能單把方便面的調味包拿出來給那些個什么小米啊,芝麻啊,燒餅啊,光餅什么的調個味,那肯定很好,但就方便面,太寒顫,吃不飽。

而且,作為現代人也知道,方便面長期食用是會出問題的,古代一打仗那就是打好久,打久了哪怕天天方便面管飽,人也是會出問題的,要論健康還不如那個炒制的粗糧小米呢。

說回現在,其實很多地方例如救災救難,其實對于方便面的需求都少很多了,因為這個東西真的長期吃會吃得毫無胃口,雖然要靠這個東西過著救命嘛,又不得不吃,而且因為很多熱心群眾過分的熱心腸,很多方便面到后面都會滯留,沒辦法解決這些方便面的留存又會造成另外一種浪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只是這樣的浪費在非受災群眾的眼中并不明顯,受災群眾也不好直接大聲喊著:“這面沒法吃啦,抱歉,我們只能扔啦?!边@顯得太辜負別人心意了。

方便面嘛,畢竟是應急食物,應急,過了急的時候就會顯得多余了,如果真的有心的話,倒不如捐贈一些帳篷,棉被之類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