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畫像 圖源:網(wǎng)絡(lu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朱允炆畫像 圖源:網(wǎng)絡(luò)

1398年,當朱元璋駕崩后,大明王朝交到了朱允炆的手里。

這個時候朱允炆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削藩,但是削藩怎么開始是個問題。

于是他請來了黃子澄、齊泰來給他出主意。齊泰的觀點是削藩應(yīng)該從先燕王開始,而黃子澄認為,削藩應(yīng)該先從周王、齊王、湘王、代王、岷王開始。

黃子澄的觀點的論據(jù)支撐是,在朱元璋時期,這幾位王爺多有不法之事,如果從這幾位王爺開始削藩,名正言順。

而這幾位王爺當中,黃子澄認為先從周王開始,為什么呢?

因為周王是燕王的弟弟,削周王就是削掉燕王的手足。

這個主意的關(guān)鍵點,是削藩先從周王開始,還是削藩先從燕王開始。

歷史的進程我們都看到了,削藩先從周王開始,建文元年,周王、代王、湘王、齊王、岷王相繼被廢。

我看到這段史料的時候,我在想,如果朱允炆聽從的是齊泰的建議,削藩先從燕王開始,歷史的進程會不會不同?

但是歷史不相信如果。

朱允炆打草驚蛇,對這幾位王爺出手,反而讓朱棣下定了決心起兵。

因為朱棣很清楚地看到了,如果他不起兵,他的結(jié)局不會比這幾位王爺好,甚至會有性命之憂。

朱棣手里的勢力,和這幾位王爺相比,他的勢力是強大的,是讓朱允炆坐立不安的。

朱棣在戰(zhàn)場上征戰(zhàn)多年,他的軍事能力其實是被很多人低估的。

朱允炆失去了對于燕王一擊致命的機會,而這一切的開始是因為他聽從了黃子澄的意見。

黃子澄認為,削藩得有理由。包括朱棣靖難起兵,他也是打著清君側(cè)的旗號的。

朱棣也是先讓他自己占據(jù)道德的制高點,然后師出有名。

只不過朱允炆、黃子澄這些人低估了朱棣。

他們認為只要輕輕一出手,朱棣就會束手稱臣。

他們忽視了燕王是一個有雄才大略之人。

處在當時的環(huán)境里的黃子澄,也意識不到他的這個主意可能會起著這么重要的作用。

這也是文人和武將,在思考問題的角度上,是不同的。

朱允炆和他身邊的這些文臣們,對于當時的形勢,估計得過于樂觀。

包括后來在靖難之役里,朱允炆其實是占據(jù)優(yōu)勢的,但是最終卻一次次失去機會,讓朱棣殺到了南京城。

無論怎樣,明史上這些發(fā)生的事情,都已經(jīng)不能改變。

從各方面分析來看,朱允炆輸?shù)貌辉膫€大字,技不如人。

朱允炆輸了,失去了權(quán)力,失去了帝位,付出的代價太大。黃子澄的下場也挺慘,桀死。

處在當時的環(huán)境里,不知道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可能等到很多年之后再回看,才恍然意識到那時候是一個多么重要的機會。

史料參考:《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