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力,吳圣.重視科技倫理教育,促進科技與人類和諧發(fā)展[J].今日科苑,2024(12):1-2,5

當今時代,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fā)展,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以及思維模式。然而,在享受科技帶來的巨大便利與進步的同時,我們也需認識到,科技的發(fā)展正給人類的發(fā)展帶來一系列顛覆性和具有深遠影響的挑戰(zhàn),人類認知與科技水平之間存在的速度差異,使得加強科技倫理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1. 科技發(fā)展帶來顛覆性和長遠性挑戰(zhàn)

一是人工智能領域的潛在威脅。人工智能的快速發(fā)展已經在諸多領域展現出強大的力量,從日常的智能語音助手到復雜的工業(yè)自動化流程,從醫(yī)療診斷到金融風險預測。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演進,其帶來的挑戰(zhàn)也不容忽視。例如,高度智能化的算法可能會產生難以理解和解釋的決策過程,即所謂的“黑箱”問題。在自動駕駛汽車的決策系統(tǒng)、醫(yī)療診斷輔助系統(tǒng)等關乎生命健康和重大經濟利益的領域,一旦出現錯誤決策,將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由于人工智能可以取代重復性、規(guī)律性的工作,部分領域可能面臨就業(yè)結構的重大調整,即會對個人的生計產生直接影響,還會引發(fā)出一系列社會問題,如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增加等,而這些影響無疑具有長遠性和顛覆性。

二是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困境?;蚓庉嫾夹g的出現為治療疑難雜癥與改善人類健康狀況帶來了新的希望。但是,該技術的應用也存在嚴重的倫理爭議。例如,對人類生殖細胞進行基因編輯會改變人類的基因庫,間接引發(fā)一系列不可預測的后果。其中不僅涉及個體的遺傳權益,還關乎整個人類物種的進化方向。基因編輯技術如被濫用,就會出現類似“設計嬰兒”等違背人性和倫理道德的現象,破壞自然演化的多樣性與公平性。這些技術對人類繁衍和遺傳本質進行干預的影響深遠且難以估量,對人類社會的倫理和道德體系構成巨大挑戰(zhàn)。

三是大數據與隱私安全問題。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大數據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資源。企業(yè)和機構通過收集、分析大量的個人數據,能夠精準地了解用戶的偏好、行為習慣等信息,從而實現個性化的服務和營銷。但與此同時,大數據的廣泛應用也帶來了嚴重的隱私安全問題。近年來個人數據被泄露、濫用的事件屢見不鮮,用戶的隱私在數字化時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對個人隱私的侵犯不僅會對個人的生活造成困擾,在其他更廣的層面還會導致個人的財產安全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脅。而且,隨著大數據的累積和分析能力的不斷增強,也使得監(jiān)控社會的可能性增加,對于民主社會的價值觀和公民權利構成了巨大潛在的顛覆性挑戰(zhàn)。

2. 公眾認知與科技發(fā)展的速度差加劇

科技的發(fā)展速度日新月異,新的技術和發(fā)明層出不窮,相較而言,公眾的整體認知發(fā)展相對緩慢。一方面,公眾的學習和知識積累過程受到生理和心理因素的限制,每一代人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理解現有的科技知識。另一方面,科技知識的更新換代速度遠遠超過了公眾認知的更新速度。例如,在量子計算領域,相關理論和技術在短短幾年內就取得了重大突破,而普通大眾甚至許多科研人員都還未能完全理解其原理和潛在影響。這種速度差異使得大多數公眾在面對快速發(fā)展的科技時,往往處于被動適應的狀態(tài),難以全面、深入地認識和評估科技發(fā)展帶來的各種后果。

當公眾對科技的認知滯后于科技發(fā)展的速度時,容易出現一系列問題。其一公眾可能無法準確預測科技應用可能帶來的風險,從而在決策過程中缺乏充分的依據。例如,在一些新興技術的推廣應用過程中,由于對其潛在風險認識不足,可能會盲目地進行大規(guī)模投資和推廣,一旦出現問題,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危害。其二認知的滯后也會導致公眾對科技產生恐懼和誤解,影響科技的健康發(fā)展。例如,轉基因技術由于其復雜性和公眾對其認知的不足,在一些地區(qū)遭到了強烈的抵制,阻礙了該技術的推廣應用。

3. 推進科技倫理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是引導科技健康發(fā)展??萍紓惱斫逃軌驗榭萍脊ぷ髡咛峁┟鞔_的道德指引,使他們在進行科研活動時,充分考慮到科技發(fā)展的社會影響和倫理后果??萍紓惱斫逃軒椭萍脊ぷ髡邩淞⒄_的價值觀和職業(yè)道德觀,讓其認識到科技的發(fā)展應該是為了造福人類,而不是為了追求個人利益或滿足一時的技術沖動。例如,在從事基因編輯相關研究時,科研人員必須能夠遵循倫理原則,明確哪些實驗是可以進行的、哪些是絕對禁止的,從而避免因盲目追求技術突破而引發(fā)嚴重的倫理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引導科技朝著有利于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方向前進,減少科技發(fā)展帶來的負面影響。

二是提高公眾科學素養(yǎng)和認知能力。加強科技倫理教育不僅對科技工作者至關重要,對普通公眾也同樣具有深遠意義。開展科技倫理教育,可以幫助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yǎng)和對科技的認知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科技發(fā)展的意義和影響。當公眾具備了一定的科技倫理知識時,他們也才能夠更加理性地看待科技發(fā)展帶來的各種問題,不再盲目地接受或抵制新技術。例如,在面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時,公眾能夠從倫理的角度去思考其可能帶來的影響,如就業(yè)問題、隱私保護問題等,在此基礎上通過合理渠道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訴求,進而形成一種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參與科技發(fā)展的良好氛圍,促進科技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三是預防科技風險。科技倫理教育也能有助于提前預防科技發(fā)展可能帶來的風險。通過對科技倫理問題的深入研究和教育,人們能夠提前認識到某些科技應用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從而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和倫理規(guī)范。例如,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fā)過程中,通過對倫理問題的研究和教育,制定關于算法公正性、數據隱私保護等方面的規(guī)范,避免在技術應用過程中出現嚴重的風險和問題。以預防科技風險為主的理念能夠有效緩解科技發(fā)展帶來的風險,保障人類的安全和利益。

四是維護人類的價值觀和道德底線。在科技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加強科技倫理教育同樣是維護人類的價值觀和道德底線的重要手段。從社會公平的角度來看,科技的發(fā)展不應該以犧牲人類的價值觀和道德底線為代價。例如,基因編輯技術如果被濫用,可能會破壞人類的平等、公正等基本價值觀。而通過科技倫理教育,則可以讓人們深刻認識到這些價值觀和道德底線的重要性,從而在科技發(fā)展過程中始終堅守這些原則。

4. 結語

科技的發(fā)展是一把雙刃劍,既為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帶來了諸多風險和挑戰(zhàn)。在科技迅猛發(fā)展的今天,重視科技倫理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其中加強科技倫理教育,引導科技工作者和公眾樹立正確的科技價值觀,則是有效化解科技發(fā)展與人類自身局限性之間的矛盾,避免人類文明與科技發(fā)展軌跡脫鉤,使科技始終朝著造福人類的方向發(fā)展的關鍵一環(huán)。

《今日科苑》投稿地址:modsci.cnais.org.cn

郵發(fā)代號:18-267 全國郵局均可訂閱

編輯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復興路3號

電話:010-6857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