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的香港淺水灣,長城影業(yè)的片場里飄著桂花香,30歲的金庸攥著鋼筆,在《絕代佳人》劇本扉頁寫下“林歡”二字。

這個化名暗藏玄機:“林”取自《詩經(jīng)》“如松茂矣”,暗喻夏夢如松竹高潔;“歡”則是直白的告白。

此刻他絕 不會想到,這個筆名將成為糾纏半生的情債烙印。

命運的齒輪從一杯潑灑的咖啡開始轉(zhuǎn)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天,夏夢匆匆走過時,撞翻了金庸手中的咖啡。

他慌忙掏出手帕擦拭,抬頭正對上她含笑的眼眸:“林編劇,聽說《書劍恩仇錄》里的霍青桐,名字取自我的電影插曲《嫣然曲》?”

金庸耳尖發(fā)燙,瞥見她旗袍領(lǐng)口別著的新婚胸針——21歲的夏夢半年前已嫁給商人林葆誠。

為了接近心上人,已是《新晚報》副主編的金庸,甘愿自降身價,跳槽到長城影業(yè)當編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月薪280港幣(當時香港中學教師月薪約500元),每日的工作是給夏夢的戲服挑紐扣。

他在《三看御妹劉金定》片場,趁夏夢補妝時遞上改好的臺詞本,扉頁寫著:“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p>

夏夢轉(zhuǎn)身把本子遞給導演李萍倩:“李導,林編劇這段改得真好?!?/p>

這份卑微到泥土里的癡情,在1957年冬天迎來轉(zhuǎn)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夏夢主演的《新婚第 一 夜》殺青宴上,金庸借著酒勁邀她跳舞。

鎂光燈下,他附在她耳邊說:“楊小姐(夏夢本名楊濛)可知道,唐伯虎為秋香賣 身為奴,我比他更癡三分?!?/p>

夏夢輕旋舞步避開鏡頭,旗袍上的水鉆刺得他眼眶生疼:“查先生,我先生下月從圣約翰大學回來探班。”

現(xiàn)實比小說更殘酷:才子放下身段當“舔狗”,佳人卻在婚姻圍城里歲月靜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60年深秋的半島酒店,37歲的金庸包下整層咖啡廳。

水晶吊燈在夏夢的珍珠耳環(huán)上折射出冷光,他推過新出版的《神雕俠侶》:“楊過等小龍女十六年,只因她說過‘來生再續(xù)前緣’?!?/p>

夏夢翻開第29回,小龍女在絕情谷底刻下的“十六年后,在此相會”墨跡未干——正是七年前她拒絕金庸時說的話。

侍應生端來曼特寧時,金庸突然抓住她的手:“若我早三年遇見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夏夢抽回手,指了指婚戒,鬢邊白蘭花幽香浮動:“查先生,您把《明報》辦得風生水起,何必執(zhí)著鏡花水月?”

玻璃窗倒映著兩人身影,她湖藍色旗袍與他皺巴巴的西裝形成荒誕對比。

這場持續(xù)56分鐘的會面,被狗仔隊拍下18張照片。

次日,娛樂小報頭版標題:“文壇大亨夜會已婚女星”,金庸花重金買 斷所有底片,卻在《天龍八部》里寫下:“王語嫣終究回到慕容復身邊,段譽守著石像度余生?!?/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67年春天,夏夢移 民加拿大的消息引爆香江。

金庸在《明報》頭版開設《夏夢游記》專欄,連載她寄來的異國隨筆。

有讀者發(fā)現(xiàn),《笑傲江 湖》里令狐沖苦戀岳靈珊的章節(jié),總與專欄更新同步。

蕞誅心的是這段描寫:“小師妹結(jié)婚那日,令狐沖把‘紫霞秘籍’扔進火盆,紙灰飄向華山云?!瓉砟晟偾樯?,也會走到相看兩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夏夢在溫哥華相夫教子時,金庸把自己關(guān)在辦公室重寫《倚天屠龍記》。

新修版里,周芷若對張無忌說:“倘若我問心有愧呢?”

編輯發(fā)現(xiàn)稿紙上有暈開的墨漬,以為香港返潮,卻不知那是武俠宗師第 1次為情落淚。

更殘忍的還在后面,1976年,兒子查傳俠自盡前夜,金庸正在修改《俠客行》結(jié)局。

查傳俠越洋電話里的哭訴,與夏夢的臉重疊:“爸,人活著到底是為什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庸敷衍道:“在改小說,明天再說。”

這句話成為父子永訣,也正如夏夢當年給他的答案。

2016年10月30日,夏夢逝世。

2年后的同一天,94歲的金庸在病床上突然清醒,對護工說:“告訴楊小姐,咖啡廳的賬我付了。”

家屬整理遺物時,發(fā)現(xiàn)《鹿鼎記》手稿夾著半島酒店咖啡廳的舊賬單,背面寫滿“濛”字——夏夢本名楊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驚人的是《神雕俠侶》終稿的秘密:小龍女跳崖前,楊過買的桂花糕數(shù)量從“4塊”改為“3塊”。

金學研究會上,有學者指出1957年夏夢生日宴,金庸送的正是3塊桂花糕——那年她24歲,他33歲,正是“女大三”的禁忌之數(shù)。

如今翻開《天龍八部》,新修版結(jié)局多了段魔 幻現(xiàn)實:“段譽在無量山發(fā)現(xiàn),玉像眼角多了一顆淚痣。王語嫣的聲音從虛竹處飄來:‘表哥,我終究活成了別人的影子?!?/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滴憑空出現(xiàn)的淚痣,恰似夏夢晚年照片上的老年斑。

金庸苦戀半生,也未能等到夏夢一次回眸,他把這份執(zhí)念揉碎在筆墨里,江 湖兒女的癡情總在書頁間復 活千百次。

60年后我們才懂,金庸筆下的武俠小說,那些蕩氣回腸的求而不得,原是老先生蘸著心底未干的血,寫給世人的情書。

銅鑼灣的老報人至今記得,某個暴雨夜看見金庸獨自在夏夢故居前徘徊。

他西裝口袋露著《明報》一角,頭條標題被雨水泡糊,依稀可見“大俠”二字——卻不知說的是江 湖豪杰,還是困在情網(wǎng)里的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