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唐朝宋朝風(fēng)格,以《落梅》為題目寫兩首七絕,那么誰更有古人風(fēng)采呢?從多個維度進(jìn)行對比分析,從中可以學(xué)到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要點與手法?
梅花已是隔年歸,猶記燒燈尚夢違。
夜闌誰掃香魂去,月移瘦影到柴扉。
七絕·落梅其二文/火云
玉妃初退紫鸞歸,冷落春庭雪作圍。
誰信羅浮舊時夢,夜來猶帶粉痕飛。

若衡以唐音宋調(diào)之別,《落梅其一》更近宋人清癯之境,《落梅其二》稍得晚唐縹緲之致,然皆在古人法度之中。
一、物象取徑分野
其一以"隔年歸-燒燈夢-掃香魂-瘦影柴扉"構(gòu)建寒士庭園圖,近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的隱逸范式:竹籬茅舍間梅魂漸逝,與姜夔"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的追憶模式一脈相承。其二取"玉妃-紫鸞-羅浮夢-粉痕飛"的仙家意象,承李商隱《十一月中旬至扶風(fēng)界見梅花》"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的謫仙想象,較接近吳文英"紺縷堆云,清腮潤玉"的密麗詞風(fēng)。
二、時空維度編織
其一用線性時間:"隔年"(去歲)-"猶記"(往昔)-" 三、哀感表現(xiàn)形態(tài) 其一哀矜在"尚夢違"與"誰掃"之間:陸游"只有香如故"的執(zhí)念,雜糅李清照"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的惘然,屬宋型知識分子的內(nèi)省式傷感。其二悲艷于"雪作圍"與"粉痕飛"之際:李賀"宮花拂面送行人"的凄麗,交織韓偓"手香江橘嫩,齒軟越梅酸"的感官記憶,乃晚唐體特有的頹靡美學(xué)。 四、聲律肌理微辨 其一"歸-違-扉"押微韻,首句"隔年歸"三平調(diào)暗藏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的拗律基因,"猶記燒燈尚夢違"句內(nèi)四仄聲(記-燒-尚-夢)形成杜甫"露從今夜白"的頓挫感。其二"歸-圍-飛"同押微韻,"冷落春庭雪作圍"五仄聲(冷-落-作-圍)效法 總而論之:若以蘇軾評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