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K叔-Kris
原創(chuàng)首發(fā):Kris在路上(ID:krisgtd)
Kris個人微信:kris191605

哈嘍,我是K叔。
我的視頻更新迭代啦,從早晨8點一直忙活到凌晨1點,我對這條視頻非常滿意,大家看看,歡迎點贊呀!
以前讀書的時候,逢年過節(jié),家庭聚會,七大姑八大姨最喜歡問的問題是:
“期末考了多少分,排了多少名?”
被這個問題折磨了太久的我們,以為工作以后就不會再受其擾了,卻沒想到,問題依然有,只是換了一個:
“在哪兒上班那?一個月多少錢?”
在我的老家,一個山西的十八線小縣城,大家對于你漂泊在外是否混的好,幾乎只有一個判斷標準:
你是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
如果,你回答:“我在xx部委xx研究中心”,大家一聽,這是京城的大官啊!各種嘖嘖稱贊,豎大拇指還恨不得兩只手都用上。
或許只有你知道,要坐到對面那個圓滑的處長位置,不知道要等多少年。
如果,你回答:“我在一家科技公司,今年就要上市啦”,最多被追問一句:“是國家的企業(yè)不?”聽聞是家私營民企,看得出的那種敷衍,“挺好哩,挺好哩!”
你還想接著說說你拿著的股權上市以后身價能翻多少倍,只不過別人對你的那些“銅臭”好像并沒有興趣,沒過多久全家人都知道了,“你還在外邊給別人打工呢”。
看,在我們那個閉塞的縣城里,評價你混得好不好,絕大部分取決于你到底吃的是國家飯,還是非國家飯。
如果不在體制內,你就只是個可憐的打工仔。
《人類簡史》的作者赫拉利在接受采訪時被要求,能否送給16歲的年輕人一點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的建議,赫拉利說:
“不要太相信大人。”
他解釋道:在過去,大人們很了解世界,但那時的變化很慢,而進入21世紀之后,可能只需要1年就會把過去世界積累了成百上千年的經驗推翻。
人在16歲時一切都在變化,身體、思想、人際關系,不斷地更新自己,但到了40歲,大部分人會拒絕變化,想要穩(wěn)定。
但21世紀沒有穩(wěn)定這回事。
如果你想有穩(wěn)定的身份、穩(wěn)定的工作、穩(wěn)定的價值觀你就落伍了。
但現(xiàn)有的教育制度是19世紀工業(yè)革命的產物,早就過時了,情緒的平衡和應變能力不是通過背誦和考試得來的。
之前寫過一篇關于自己當年求職的文章《 》,有不少大學生咨詢,其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一個問題就是:
我是進入體制內還是體制外?
不出意外,他們糾結的地方通常是父母讓他們進入體制內,自己卻希望在體制外闖闖。
但是,誰又能給出正確答案呢?
體制內也好,體制外也好,父母支持也好,反對也罷,對于未來的發(fā)展誰都沒辦法給出確切的答案。

體制內外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眼光是向內還是向外
其實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對體制內與外,都有一些妖魔化。
贊同進入體制的人,認為體制內吃的是國家飯,端的是鐵飯碗,體制外就是居無定所的北漂滬漂打工仔;
贊同跳出體制的人,認為體制外才是自由的天地,才是干事業(yè)的天堂,體制內就是一潭死水的“穩(wěn)定”,一眼看得見的未來。
我們先不評價,講兩個身邊的事:
前段時間去某部委參加一個圓桌交流會,來的那位部委領導年紀挺大了,但身材挺拔,精神矍鑠,談起這次專項工作部署,從一個法條,到一個行業(yè)慣例,各個細節(jié)他都一清二楚。
本以為他只是對這一塊工作足夠熟悉,卻沒想到他滔滔不絕講著對現(xiàn)在各個行業(yè)的判斷和見解,極其專業(yè)。
印象深刻的是,他聊起了賈躍亭的樂視生態(tài),從最初的融資,到商業(yè)模式的確立,再到資金鏈的緊張,再到孫宏斌的注資,再到樂視體育的收縮……他對于樂視的整個發(fā)家史都了如指掌。
我們好奇,怎么會這么清楚。
領導笑著說,我們得學習啊,每天坐在辦公室里閉門造車可不行,不知道外邊的人都是怎么玩的,還不落伍了?
瞧,這絕不是我們固有認識中的體制內的人啊。
我們會后幾個人開玩笑: “肉體被體制內禁錮,內心卻是自由的?!?/strong>
不恰當?shù)南氲搅恕缎ど昕司融H》,主人公即使身陷囹圄,也始終不放棄學習,放棄逃離,放棄追逐自由的勇氣。
那么,體制外真的就是天堂嗎?
聽一個民企的朋友講過一個他同事的故事,從畢業(yè)24歲,到現(xiàn)在34歲,十年間,他換了差不多七八份工作,而且都是體制外。他最喜歡聊的一件事,就是當年放棄了穩(wěn)定的公務員資格,毅然決然來到北京闖世界,透著對自己勇氣的驕傲。
但遺憾的是,身在體制外,內心卻只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朋友評價:他的生活方式或許更適合體制內。
按著他的年紀,本應該是公司的中層,是公司的骨干,但卻依然干著最基礎的工作。市場化下,一切要以業(yè)績說話,當你創(chuàng)造不了價值,怎么可能獲得Promote?
馬云在湖畔大學的一次授課中談公司的業(yè)績考核,一是業(yè)績,二是價值觀,他坦言,阿里巴巴的企業(yè)文化就是考出來的,就是一個季度一個季度跟蹤考核,篩選淘汰,大浪淘沙沉淀出來的。
因為我們公司與阿里有合作,知道一些他們內部的考核政策——末位淘汰制,一旦你的年度考核分數(shù)排在末位,便會無情地辭退或降薪調崗,不留一點余地。
體制外,大家激情澎湃,似乎天地都在腳下,但同樣的,當你的能力或者生活方式與其格格不入時,卻又是那么冰冷而殘酷。

體制是圍城,只在選擇,無關優(yōu)劣
幾個同期入職的同事吃飯聚餐,有個同事透露出想要跳槽的想法,一個人力部門的同事很激動:
“一定要慎重,慎重啊!稅后待遇不翻倍,絕對不要跳!”他解釋了原因,其實公司看似拿到手的錢沒有那么多,但是提供的很多隱形福利價值是非常大的。
他掏出一張醫(yī)療保險卡,這張卡片我們人人都有,卻從來沒用過。
他接著說:“這張卡可是全球醫(yī)療服務卡,你在海外有個什么毛病都可以通過他來預約醫(yī)院掛號,還有北京的幾乎所有二甲以上醫(yī)院,都可以通過他來掛號,即使網(wǎng)上沒號了,他們也會想方設法幫我們搞到的!”
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把很多福利都浪費了啊。他們人力部門其實測算過,如果待遇不翻倍,跳槽其實不具有性價比的。
其實,這件事歸根到底是錢。但對于一個人的職業(yè)生涯來說,最便宜的就是錢。
無論錢多錢少,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獲得平臺的資源,獲得可持續(xù)的成長,是不是成為一個足夠優(yōu)秀的人。
一個無論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都能站穩(wěn)腳跟的人。
體制外,或許意味著可能沒有那么復雜的人際關系,你要做的就是出活兒,但同時也面臨這巨大的競爭壓力。
你今天干不完,明天說不定就會被老板叫去談話,你業(yè)績搞不定,明年說不定就要去另一家公司重新開始。如果趕上一家“加班文化”濃厚的公司,陪伴家人的時間也被犧牲了太多。
體制內,或許意味著一定程度的穩(wěn)定,熬日子,熬到某一天有了位置,可能你就取而代之成了領導。
但壓力同樣巨大,房貸車貸,兒女教育,老人看病,這些都要花錢?;蛟S工作沒有那么滿負荷,但要晉升就要處理好各種關系,活兒不能差,人不能糙。
但這也僅僅是一點固有的認識。
我也聽部委的同學說過他們現(xiàn)在加班有多嚴重,甚至處室的領導帶著他們在機關熬夜通宵;我也聽過一個創(chuàng)業(yè)的朋友說自己有多苦逼,房子馬上去抵押,熬不過這個季度,就只能破產。
這就是圍城,總是看到別人的風光,卻不知背后的辛酸。
有舍就有得,有得就有失。
體制內外,不是一道非黑即白的分界線,無關優(yōu)劣,只在于自己的選擇。
羅永浩介紹自己在得到上推出的創(chuàng)業(yè)干貨日記時說,即使你不創(chuàng)業(yè),但至少可以看看這些創(chuàng)業(yè)的人都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
同樣,無論身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在做出選擇或者改變之前,不要盲目崇拜,至少要問問自己:
我是不是真的適合?
昨天和我媽視頻聊天,老媽聊起親戚的孩子現(xiàn)在在百度工作,我跟她開玩笑地說: “媽,現(xiàn)在你還覺得人家在體制外工作,是個打工仔嗎?”
我媽笑著說:“不管內外不都是工作嘛,有啥仔不仔的?”
看完文章如果覺得有收獲,辛苦點個贊呀,感謝大家!
作者介紹:
我是K叔,中央財經大學博士(創(chuàng)業(yè)休學),世界500強央企7年,辭職創(chuàng)業(yè)5年,百萬粉絲個人成長知識博主,一行DoMore創(chuàng)始人,OKR目標管理專家,豆瓣8.0《引爆自律力》作者。
Kris進化圈社群已有11000+人加入,帶領會員從讀書、日課、運動三個維度進行提升;108自律行動營、寫作變現(xiàn)營、教練特訓營等高階訓練營學員突破40000人。
目前在更新的平臺有:
#視頻號:Kris進化筆記
#視頻號:K叔K嫂夫妻創(chuàng)業(yè)日常
#公眾號:Kris在路上
#公眾號:Kris進化筆記
關注我的,不是粉絲,而是朋友!

原創(chuàng)不易,感謝關注
點一個 免費的贊 再走哈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