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菊學姐,原創(chuàng)好文,歡迎轉發(fā)分享。

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身處這個歷史大變局的特殊時期,我常常在夜深人靜時問自己:“雞娃還有意義嗎?上大學真的重要嗎?

當曾經預言“人人都能上大學”的美好時代悄然褪色,當Deepseek預測學歷將成為最易貶值的資產,這一切都在無聲地宣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就在最近,一位教育博主發(fā)布的視頻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宣稱“大學倒閉潮”即將來臨。起初,我以為這只是個吸引眼球的噱頭;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深入了解后,發(fā)現(xiàn)其中的邏輯確實耐人尋味。以去年廣東白云學院為例,該校在秋季開學時竟有1477名新生未報到——原因其實很簡單:這所民辦大學四年學費高達約20萬元,而與之對比,公辦大學的年學費僅5000元,四年下來僅需兩萬元。如此懸殊的成本差距,無疑讓不少家庭望而卻步。

高昂的教育成本正逐步將普通家庭推向經濟困境甚至返貧的邊緣。國際頂級的貴族學校諾德安達在北京的校區(qū)已關閉,深圳的厚德書院也步履維艱;與此同時,國內一批正在擴建的高校陸續(xù)被叫停,預示著“高校供過于求”的時代正逼近。

這種局面引發(fā)了網友們的熱議:有的網友嘲諷朋友家女兒留學花了480萬,回國后卻在成都拿3500元月薪;有的調侃高考僅考390分竟收到二十多所大學的錄取通知;

還有家長痛訴每學期28000元的學費讓家庭捉襟見肘。面對這些現(xiàn)象,同為家長的我也深感無奈:如今的“雞娃”與“卷教育”,究竟還能帶來多少實際改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與此同時,那位博主透露,白云學院連續(xù)三年退學率突破20%,全國民辦高校的平均空置床位高達34.7%。冰冷的數(shù)據(jù)無情地敲響了警鐘,讓人不得不思考:什么樣的大學更容易在不久的將來倒閉?

事實上,未來容易走向倒閉的大學往往存在多重困境且缺乏核心競爭力。

首先,那些依賴單一經濟模式、學費定價過高但吸引不到足夠優(yōu)質生源的民辦院校,很容易陷入資金鏈斷裂的窘境。

其次,管理混亂、教學質量堪憂、口碑下滑的院校,更易因學生流失而導致聲譽崩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再者,過度依賴政府補貼或完全市場化運作的高校,在經濟波動和招生壓力下同樣缺乏足夠的抗風險能力。全球化與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也使得那些未能及時轉型、更新辦學模式或融入新技術的院校,更容易被時代淘汰。

綜合來看,大學陸續(xù)關停的真正原因并非單一因素所致,而是高昂學費、人口紅利消退、在線教育興起以及監(jiān)管政策調整等多重因素疊加的必然結果。這種變革不僅使得部分院校難以維持正常運營,更在無形中撼動了整個教育生態(tài)。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面對這一局面,民辦大學的大面積關閉反而為普通家庭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實際上,民辦大學關閉并不意味著孩子就沒有出路。

不少民辦職業(yè)院校在激烈競爭中存活下來,甚至被國家升格為公辦職業(yè)本科。公辦職業(yè)本科以其低廉的學費、穩(wěn)固的國家背景和務實的辦學模式,正成為越來越多普通家庭的明智之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它們不僅課程設置緊貼市場需求,重視實踐技能培養(yǎng),確保學生具備上崗即戰(zhàn)的實力,而且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未來就業(yè)匹配度。

家長們應清醒認識到,孩子未來的競爭力不在于那張冰冷的文憑,而在于實實在在的技能與創(chuàng)新能力。選擇公辦職業(yè)本科,就是為孩子鋪就一條經濟高效、務實可靠的教育之路。

而當我們站在這場教育大洗牌的風口浪尖上,不得不思考未來的教育究竟該如何重新定義?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獲取已不再受限于課堂和書本,但信息與知識、能力之間卻存在著巨大鴻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真正的學習,不僅在于獲取知識,更在于如何將信息轉化為知識,進而轉化為實際能力,最終激發(fā)出創(chuàng)造力。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提煉出精華,并將其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創(chuàng)新能力,將成為新一輪教育改革的核心課題。

面對所謂的“大學倒閉潮”,我們不應僅僅看到部分院校經營困境的表面現(xiàn)象,而更要審視整個教育生態(tài)正在經歷的深層次變革。這場變革既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一種機遇。

它迫使家長、學校和社會重新思考:教育究竟應當如何賦能下一代?只有正視現(xiàn)實、優(yōu)化資源配置、不斷探索多元而靈活的教育模式,我們才能在這場風起云涌的變革中,為每個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打造一個既經濟高效又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未來。

正如我常問自己的那樣:在這個變局之中,雞娃與上大學究竟還能帶來多少改變?答案正蘊藏在我們對教育本質的不斷追問與重塑之中。

菊以高潔會淵明,吾以文會友。曾是多年醫(yī)學編輯的我,現(xiàn)為兩只小棉襖的媽媽,每天努力碼字,只愿為千萬家庭帶去專業(yè)、有趣、獨特的教育觀點。原創(chuàng)不易,你的認可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菊學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