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唉,捧油~
最近“馕言文”可是像馕坑一樣
熱度多多的有呢~
新疆網(wǎng)友的害羞馕一樣香香的呢~
想逗逗他們,文章多多地看多多地轉(zhuǎn)呢~
地理君阿達西高興得很呢!
所有新疆人都會說“馕言文”嗎?
“馕言文”此次爆火的起源有五花八門的說法,比較出圈的是一個駕車的人將剛買的床墊子放在了車頂上,且只用自己的胳膊固定住,被下面的新疆網(wǎng)友調(diào)侃:“唉捧油~你后面交警雄鷹豹子一樣的速度有呢~”
……這種半懂不懂的交流方式,有種一句話被打散、再抓鬮湊合起來的美感,很多人當即表示東北話已經(jīng)洗腦不了我了,我要加入馕言文的行列。
除了小名“馕言文”,大名“大盤雞文學”,其實這種話還有個學名,叫做“新疆漢語方言”
比如你來到新疆,走出火車站試圖問路,路邊的新疆大姨口中就可能是這種“漢語方言”;但若是校園里偶遇的新疆大學生,則更可能操著一口標準普通話。
但“馕言文”中總蹦出一些聽不懂的詞語也并不是錯覺,比如“阿達西”“皮牙子”“巴郎子”“胡里馬唐”,這些都是新疆漢語方言在維吾爾語中的借詞
除了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維吾爾語,新疆還有柯爾克孜語、哈薩克語、蒙古語、俄羅斯語和烏茲別克語等。
這些語言,也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新疆漢語方言。

新疆擁有全國最長的5700多公里陸地邊境線
約占全國的1/4,交界鄰國最多
新疆漢語方言中的因素也非常豐富
圖源:標準地圖服務系統(tǒng)
千年爆火千次“新疆風”是最炫中華民族風!
歐洲文明、西亞文明、南亞文明、華夏文明,新疆是極其罕見的四方文化交匯之地。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里的“阿拉丁神燈”,在喀什的“巴扎”(集市)里隨處可見。

巴扎里琳瑯滿目的商品
盛行西風帶來大西洋的水汽,來到了這片三座大致為東西走向的山脈夾兩盆地的大陸中央之地,幾乎流盡了最后一滴眼淚。
盡管中間為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大西洋的水汽、天山和昆侖的融水、和建設(shè)坎兒井的人類智慧,使天山南麓和昆侖山北麓形成兩條綠洲走廊,沿著盛行西風的來路透逸遠去,甚至可達歐洲。
這就是馳名世界的絲綢之路其中的中道和南道,也是新疆風靡世界的重要舞臺。

天山以北氣候寒冷干燥,卻是水草豐美的草原
將中亞內(nèi)陸腹地的楚河(古稱碎葉川)草原與蒙古草原 (古之漠北草原) 聯(lián)通
即為所謂“草原絲路”,也是絲綢之路的北線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2023年第06期
審圖號:GS京(2023)0995號
新疆一直是內(nèi)地人的向往,《山海經(jīng)》里的“不周山”、“昆侖”就是對這片大地的幻想。公元前60年,西漢在烏壘城(今輪臺縣境內(nèi))設(shè)立西域都護府,標志著新疆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從此無論朝代更替,官員走馬上任屯兵有序組織通商井然有序,民族混居其樂融融。
到了大唐長安,新疆人已經(jīng)是首都的???,街邊胡餅飄香,胡旋舞“回雪飄飖轉(zhuǎn)蓬舞”,連“唐三彩”都是高鼻深目西域商隊的模樣。李忱寫白居易悼詞時寫“胡兒能唱琵琶篇”,這“胡兒”里面就有維吾爾族的主要祖先:回鶻,說明新疆漢語方言的發(fā)展又到了新的階段。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駝隊唐三彩
琵琶是西域傳來的中國傳統(tǒng)樂器之一
唐時的琵琶如同今天的吉他一樣是橫抱
在邊疆作為一種軍旅之樂廣泛存在
同來的還有嗩吶、箜篌、羯鼓、揚琴等
接下來的宋元明清,不斷移民、和親、通商、交融……在充分吸收中原地區(qū)文化滋養(yǎng)的同時,新疆也以其獨特的地域和民族特色為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內(nèi)容和光彩。
新疆漢語方言至今還有很多古漢語留存,比如“一搭里”就是一塊做事,泔水說成“惡水”,“旋”仍是隨即、馬上的意思,損人用“侉”(土氣),夸人用“勞道”(厲害);
還有一些遺留的分音詞,比如“不拉”(撥),“喝嘍”(吼),“骨堆”(堆),“轱轆”(輪)。

新疆博物館藏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
由于新疆干燥的地理環(huán)境
絲織品、食物等文物都保存得非常完整
在清末的兩次移民中,新疆漢語方言逐漸固定成東疆、北疆蘭銀官話南疆中原官話;隨著新中國各行各業(yè)勞動者來到新疆,類似普通話的北京官話也在新疆不斷流行,形成了今天的“馕言文”。
“馕言文”為什么令人著迷?
歷來“洗腦”的方言都有很突出的特點,比如天津話“你說嘛玩意兒?”;粵語“三點幾嚟,飲茶先啦”;河南話“俺不中咧~”……
那么,新疆話又是為什么洗腦呢?(看完本段有機會速成“馕言文”?。?/p>
山東人都得上頭的迷人倒裝
以“唉捧油~你后面交警雄鷹豹子一樣的速度有呢~”為例,這種語序仿佛吃了云南菌子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其實只是一種倒裝——沒錯,和山東迷人的倒裝句一樣,比如“你吃飯了沒?”在山東就是“吃飯了沒,你?”在新疆就是“你飯吃了沒?”

于闐王尉遲輸羅致沙州大王曹元忠文書(敦煌莫高窟藏)
這是一份雙語的文書,內(nèi)容主要是于闐王國向沙州歸義軍節(jié)度使進貢玉石,并報告與喀喇汗王朝的關(guān)系
這個大字是于闐文的“敕”字
看出區(qū)別來了嗎?正常的普通話語序是“主謂賓”,也就是“誰+做+什么”,而山東話是“謂賓主”,新疆話則是“主賓謂”:你后面(主)交警(賓)雄鷹豹子一樣的速度有(謂)呢~

山東臨沂文字刻碑
不過也有相似之處:山東話和新疆話都會用倒裝輔以語氣來進行強調(diào),比如山東話里“誰啊他是?”或者“走不走啊你?”都為了語氣強調(diào)把主語放在了最后;
新疆話則是“車肚子里我在時候,我肚子里酒不在!”為了強調(diào)賓語里“在”的“受事”,把“車肚子”和“我肚子”放在最前面,強調(diào)“我在車里時沒喝酒”。
你學廢了嗎?(微笑)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藏《倉頡篇》木簡
漢代,民豐縣尼雅遺址出土
尼雅遺址為兩漢魏晉時期精絕國遺址
這里是古代東西方文化和語言交流融匯之地
陜西人都得嘆服的“把”字句之神
地理君曾在《陜西話,把人都笑yōng咧!》寫過,西安話的一大精髓就是要將所有「動賓短語」一律轉(zhuǎn)換為「西安把字句」:把門一開、把床一上、把饃一夾、把湯一喝、把試一考、把書一看……
而新疆話的“把”字句則多了迷幻效果,比如“我把你一點空氣不給”(我要掐你)、“那個水把我掐住了”(我被水嗆到了)……

“我把你一點空氣不給”
如果說陜西話里的“把”是因為要搭配多出來的“不定數(shù)量詞”(比如把饃一夾里的“一”),那么新疆話里的“把”就是因為要強調(diào)句子里的形容詞
比如“我把你還不知道么!”(我還不知道你嗎?。?,強調(diào)我“肯定知道”,而且,新疆漢語方言里的“把”字遠比普通話應用得更加廣泛
東北人也得撓頭的奇妙比喻
“唉捧油~你后面交警雄鷹豹子一樣的速度有呢~”““阿達西,繩子一個不給,時間過去地方到了,手臂子醋一樣的味道嘛~”“喂阿達西你的面子我的鞋墊子”“你嗓子雪崩了嗎?我耳朵要給我交辭職報告了現(xiàn)在”……

一顆馕言文的子彈跨越歲月長河擊中了我
關(guān)于音樂,“刀郎”是民族特色的一種奔放豪邁、悠揚明亮、神秘深邃的歌舞藝術(shù)
十二木卡姆花兒也是中華傳統(tǒng)音樂中的重要部分
如果說什么方言能比得上新疆話的高端比喻……我只能想到東北的歇后語。
比如媽媽罵小孩五脊六獸(閑得很),形容自己用腳打后腦勺(很忙),還有最經(jīng)典的“媽我想吃冰棍”“我看你像冰棍”……
大山大河、千里沃野,養(yǎng)出了兩處人民廣袤遼闊的語料庫,大氣粗糙中帶著詼諧貼切,連搞抽象都旗鼓相當:

圖源:小紅書|小洛的新疆游記
維吾爾語借詞,獨一份的民族密碼!
“馕言文”最迷人的一部分來了:“阿達西”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被鄰居家的狗咬了,你可以告訴狗主人“誒阿達西,你家沒穿衣服的巴郎子,我腿上狠狠地開餐廳呢”,這里面有兩個借詞,阿達西:朋友,巴郎子:男孩。
這是一張新疆漢語方言維吾爾語借詞表,助你“馕言文”神功大成。

圖源:民族交往的語言表現(xiàn) 新疆漢語方言中的維吾爾語借詞使用研究.《民族語文》2021
除了維吾爾語借詞,由于地理位置和民族歷史、文化的影響,新疆漢語方言還受到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蒙古語、滿語甚至俄語等語言的影響。
從“馕言文”到“大盤雞文學”為什么新疆方言總和吃的有關(guān)?
1986年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陳佩斯、朱時茂合作表演小品《羊肉串》,不僅映射了20世紀80年代新疆羊肉串在內(nèi)地的風行,也強化了那一口新疆方言被叫做“羊肉串味兒”的印象。

餓了嗎捧油~來看看新疆羊肉串~
到了今天,即使是在潮濕之地不好保存風味的,也融入了所有人的日常生活——新疆美食外賣早已占據(jù)了一席之地。

新疆美食外賣,一名強有力的干飯戰(zhàn)將!
新疆擁有2500小時以上的年均日照時數(shù)和10℃以上的晝夜溫差水果非常甜蜜。從漢朝開始,新疆的哈密瓜和新疆葡萄干就已經(jīng)火了千年。

喀什古城水果攤
還有大盤雞,雞可是新疆人民的心頭好。
《一個人的村莊》作者、新疆作家劉亮程筆下的大盤雞“一大盤子雞肉擺在面前,紅辣皮子青辣椒,白蔥綠芹黃土豆,滿滿當當堆一盤,能讓人胃口大開,平添大吃大喝的豪氣來……”
簡直令人垂涎欲滴!

唉~餓了嗎捧油~再來看看大盤雞~
不過比起“新疆羊肉串”,很顯然,隨著時代和交通的發(fā)展,新疆的人文和美景成為了大家新的心向往之。
“馕言文”只是對新疆民風民俗宣傳路上里程碑的驚鴻一瞥,而美景已經(jīng)出圈很久很久了。比如最近最適合去的,賽里木湖
融冰季,伴隨波浪,寶石般藍色的湖冰薄冰層不斷被風吹碎,又被風波推向湖岸,層層堆疊,發(fā)出碎玉般的撞擊聲。
辛苦了,讓賽里木湖冰推治愈你吧!
再比如,在新疆伊犁州新源縣吐爾根鄉(xiāng)北部的杏花溝,伊犁河谷兩側(cè)的天山山坡地帶,分布著多種起源古老的野生果樹樹種。
進入4月,天氣轉(zhuǎn)暖,野杏最先感知到溫度的變化,杏花如來勢洶涌的潮水,爬上山坡、深入溝谷,拉開伊犁整個花季的序幕。

新疆伊犁土爾根杏花溝
那拉提草原,初春野百合破土而出;白沙湖、天山天池、班迪爾湖,藍水晶一般蜿蜒;雪山巍峨,黃沙浩瀚,養(yǎng)出美麗且豁達的新疆人民。新疆,是個好地方,果然誠不我欺呀。

喀拉峻花海
“馕言文”
是新疆文化出乎意料卻又意料之中的一次爆火
當交通發(fā)展,向往之地觸手可及
對新疆產(chǎn)生興趣
簡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到了春天,新疆即將進入最美的季節(jié)
歡迎你到新疆來
咱們新疆,好地方!
【參考文獻】
[1]廖冬梅.新疆民漢雙語現(xiàn)象與新疆社會發(fā)展之關(guān)系[D].新疆大學,2006.
[2]張洋,娣麗達·買買提明.新疆漢語方言的歷史、形成、確認及其特點[J].新疆社科論壇,2009,(06).
[3]馬敏.淺析新疆漢語方言中“把”字句的泛用及其原因[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
[4]王波.新疆漢語方言的語序類型研究[D].新疆大學,2021.
[5]崔鵬.淺析新疆漢語方言的語音特點[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04).
[6]孔欣玉,潘璐琦.山東方言的獨特韻味——以魯西南地區(qū)方言為例[J].今古文創(chuàng),2024,(34).
[7]董印其.新疆漢語方言詞匯與新疆地域民俗文化[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03).
[8]新疆烤肉何以成為地標性美食?.和田日報.2409
[9]新疆大盤雞,怎么成了河南名菜?.中國新聞周刊.2408
[10]文化中國行丨倒裝句+馕香迷糊了!“馕言文”爆紅網(wǎng)絡.新疆日報.2502
[11]胡風:盛世大唐的獨特亮色.吳文化博物館.2112
[12]張洋.哈密漢話中的古漢語詞(下)[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02).
[13]劉子凡:敦煌文書展現(xiàn)唐代西域風貌.《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7月第5版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