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陜西省岐山周原博物館研究員賀世明考證,毛公鼎于1843年被董家村村民挖掘出土,如今成為臺北市故宮博物院的一件鎮(zhèn)館之寶。

重寶現(xiàn)世
毛公鼎有何特別?一來是毛公鼎乃周宣王當(dāng)年賞賜重臣毛公的青銅器,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二來是毛公鼎的內(nèi)壁鑄有一篇銘文,是周宣王為了叮囑毛公要恪守己身的策名辭。這篇策名辭在歷史上的地位非常高,被歷史大家評為可與《尚書》比肩的作品,更兼具書法造詣。
但毛公鼎問世之初,價值并未得到認可,村民陳春生不識寶,只將此鼎當(dāng)成破銅爛鐵給賣了。收廢品的人也不識寶,將此鼎又轉(zhuǎn)賣給舊貨站。幸運的是,在舊貨站融掉毛公鼎之前,被京城琉璃廠古玩鋪永和齋的二掌柜蘇億年發(fā)現(xiàn),以20兩白銀的價格購得,毛公鼎這才得以存世。
只不過蘇億年并未私藏此寶,而是將毛公鼎以1000兩白銀的價格轉(zhuǎn)賣給了老客戶陳介祺。陳介祺帶著毛公鼎回宅以后,拓印了幾份墨寶,便將毛公鼎給埋了起來。陳介祺深知毛公鼎的價值,因此不敢對外宣揚,僅僅是三五好友才有機會見識拓本,其余人皆不得見。

久而久之,陳介祺家私藏毛公鼎的消息,逐漸被人認為是以訛傳訛。但陳介祺對此并不介意,畢竟這正是他最想看到的情況。陳介祺保守秘密一生,臨終前告誡三個兒子,不許做官,不許經(jīng)商,不許當(dāng)和尚。
三個兒子雖然答應(yīng)了,卻在陳介祺死后搞起來隆重葬禮,還派人挖出來重寶毛公鼎游街,以全了父親對此鼎的喜愛之情。這一下,終于證實了毛公鼎在陳家。陳家分家以后,二兒子分到了毛公鼎。起初,二兒子堅守對父親的承諾守口如瓶,但后來二兒子不顧父親勸誡經(jīng)商虧本,無奈出售了毛公鼎。
當(dāng)時購買此鼎的人叫端方,時任直隸總督。購買毛公鼎時,端方給了銀子,但許諾的官職卻并未兌現(xiàn)。因此,端方雖然取了毛公鼎,但手段著實惡劣,屬于半買半騙。端方得到此鼎以后大喜過望,因為他本身就是金石收藏的藏家,端方卻沒想到,僅僅一年之后自己就出事了。

端方得到毛公鼎的一年后,被任命為川漢粵漢鐵路督辦大臣,奉命率部入川。結(jié)果,入川途中竟然出現(xiàn)了嘩變,端方竟然在這場嘩變中被自己的統(tǒng)兵給弄死了,瞬間淪為笑柄。端方死后,家道中落,子孫無能,開始靠變賣家產(chǎn)來維持生活。
輾轉(zhuǎn)各地
端方后人將毛公鼎典押給華俄道盛銀行時,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人都躍躍欲試,打算花重金買過來。本來這種情況也并非是什么大逆不道之事,但問題是當(dāng)時這群人中最具競爭力的人竟然是英國人辛普森。
毛公鼎不斷轉(zhuǎn)手沒問題,若是落入外國人辛普森之手問題就大了,因為毛公鼎流出海外,再想買回來可就千難萬難了。因此,很多國人希望能將毛公鼎留在中國,只是礙于毛公鼎的價格太高,能做到這一步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
張宗昌當(dāng)年有機會,也有資金,但他沒什么文化,對毛公鼎的價值也沒什么認識,并未重視此事。張學(xué)良倒是有能力辦此事,只不過張學(xué)良當(dāng)時忙于軍務(wù),焦頭爛額,哪有心思去買什么毛公鼎。

故宮博物院的收藏意愿很強烈,但隨著時間推移,收購毛公鼎的費用已經(jīng)達到了數(shù)十萬之巨,即便是故宮博物院也沒有這么多經(jīng)費。最后,還是曾任北洋時期交通總長的葉恭綽找朋友一起籌款才買下毛公鼎,將毛公鼎留在了國內(nèi)。
葉恭綽此后又四處籌錢,將錢還給了朋友,從此毛公鼎歸了葉恭綽。葉恭綽出身書香門第,對毛公鼎非常喜愛,乃真正認識毛公鼎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之人。可惜好景不長,天津淪陷以后,葉恭綽只好帶著毛公鼎離開天津寓所,前往香港避難。
原本此行非常順利,但讓葉恭綽糟心的是,他的姨太太潘氏卻趁機向他發(fā)難。潘氏趁人之危,威脅葉恭綽將毛公鼎變賣,兩人一起分錢。葉恭綽不同意,潘氏就威脅他,如果不照辦,她就直接將葉恭綽持有毛公鼎的消息告訴日本人。

葉恭綽無奈,假裝答應(yīng)了潘氏的要求,又暗中讓自己的侄子葉公超秘密將毛公鼎運走。葉恭綽還特意強調(diào),毛公鼎運去上海以后,有機會就獻給國家。葉公超操辦此事頗為順利,卻不想走漏了消息,潘氏惱羞成怒,將整件事和盤托出,直接告訴了日本人。
結(jié)局
日本人聽聞毛公鼎的消息,立刻派人抓了葉公超。日本人對葉公超施以酷刑,但葉公超寧死不屈,始終沒有說出毛公鼎的下落。葉恭綽得知葉公超被抓之后,立刻找到四處打點,幾乎是傾盡家財,甚至連上海的大漢奸都聯(lián)系了,這才求得一次救出葉公超的機會。
只不過日本人的狡猾遠遠超出了葉恭綽的想象,日寇竟然提出了放人可以,但必須交出毛公鼎的條件。面對如此無恥的要求,葉恭綽決定鋌而走險,花重金托人打造了一個精工的贗品。葉恭綽當(dāng)時已經(jīng)做好了打算,無論如何也不能將真正的毛公鼎交給日本人。
令葉恭綽沒想到的是,這個贗品的做工竟然出奇地好,真的瞞過了日本人的眼睛,就這樣成功將人給救了出來。此后,葉恭綽帶著毛公鼎深居簡出多年,終于耗盡家財,不得已將毛公鼎轉(zhuǎn)賣給上海富商陳永仁。

這個陳永仁可不是什么仁人志士,他的財富大多數(shù)都來自于給日寇生產(chǎn)軍需,稱之為經(jīng)濟漢奸也不為過。不久后,他的漢奸身份被揭露,在強烈的輿論譴責(zé)下不得已出逃海外。據(jù)沈醉回憶錄記載,他帶人去抄家的時候,陳永仁已經(jīng)逃了,卻意外發(fā)現(xiàn)了被當(dāng)成焚紙爐的毛公鼎。
從此以后,毛公鼎又易主了,戴笠成為毛公鼎的實際掌控人。但戴笠得到毛公鼎沒多久,乘坐飛機時就出了意外,毛公鼎在軍統(tǒng)的消息也就隨之傳了出來。最終,毛公鼎先被送進中央博物院,后來又運去了臺北故宮博物院。
熱門跟貼